燕子有很多種,其中只有家燕與金腰燕常在人類家里筑巢。它們會用濕泥、草莖、羽毛、干草等搭建巢穴,這些材料并不堅固,如果像其他鳥類一樣把窩放在樹上,就很容易被大雨、風(fēng)雪破壞。
但在人類的屋檐下,燕子既可以遮風(fēng)避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開蛇類等天敵。燕子還喜歡吃害蟲,所以人類從古至今都歡迎燕子的入住,而不會驅(qū)趕它們,久而久之,燕子和人類就形成了這樣的同居關(guān)系。
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你需要極強的彈跳力,以克服下落時的重力加速度。據(jù)估算,一個體重60千克的成年人從10米高的電梯墜落,他要想靠跳起來減輕傷害,大約需要1.7噸的彈跳力。這股力量足夠讓人一腳踢穿鋼板,已經(jīng)遠超人類力量的范疇了。
其次,你無法得知電梯什么時候會觸底,把握不好起跳的時機,胡亂起跳很可能會失去平衡,傷得更重。
實際上,電梯中安有限速器,電梯最底層有緩沖器,都能保護乘客,減少傷害;電梯墜落時,最好的做法是雙手抱頭,仰面躺在地上或者雙腿彎曲半蹲。
許多高山上的溪流來自于山頂?shù)娜谘?,而在沒有積雪的山上,溪水源于降雨。
山上的土壤和巖層有很強的儲水能力,砂礫之間的縫隙都能存水。下雨時,一些雨水被植物吸收,再通過蒸騰作用重新回到天空;一些雨水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土壤和巖層就像吸飽了水的海綿,雨停后又緩慢地滲出水來,逐漸形成溪流。
人們憑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恒星會“眨眼”,而行星不會。
在地球上,我們能看到的行星都在太陽系內(nèi),相對于太陽系外的恒星,行星離地球更近,反射的太陽光也比恒星光更明亮(只有天王星和海王星很難被肉眼看到)。
行星就像你身旁的一支手電筒,而恒星就像離你非常非常遠的汽車燈。當(dāng)一陣濃霧吹來,手電筒的光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但遠處的汽車燈光卻大打折扣。而在天空中,大氣湍流就像濃霧一樣,時不時遮擋恒星的光,使恒星看起來像在閃爍,也就是“眨眼”,行星的光則比較穩(wěn)定。
橡皮中含有增塑劑,它可以使橡皮變軟。但增塑劑也會對塑料尺子起作用,塑料尺子和橡皮擦在一起放久了后,增塑劑會一點點滲到尺子上,把接觸到的尺子表面“溶解”了。
水生動物的體內(nèi)有一種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質(zhì),它可以幫助動物細胞抵御水壓。氧化三甲胺本身沒什么腥味,但當(dāng)動物死亡后,氧化三甲胺就會被細菌分解,變成三甲胺,它有非常刺鼻的腥臭,而且動物死亡時間越長,腥味越重。
在淡水里生活的動物通常比海洋動物腥味淡一些,但鯰魚等動物卻有一種特殊的“土腥味”,這種味道則來自泥土中的細菌,它們產(chǎn)生的土臭素會積聚在鯰魚的皮膚和肌肉中,使你聞到土腥味。
人的左右眼周圍各有一組(每組6條)肌肉,它們相互配合,使眼球能朝不同方向轉(zhuǎn)動。這兩組肌肉并非互相獨立的,它們像一對默契的兄弟,由大腦神經(jīng)控制,保持相同的步調(diào)運動,這樣才能讓你準確定位、對焦看到的物體。如果你試圖讓兩眼朝不同方向看,大腦神經(jīng)就會強行矯正這樣的“異常”,以防畫面出現(xiàn)重影。只有經(jīng)過特殊的訓(xùn)練,或患有眼部或神經(jīng)疾病的人,兩只眼睛才能同時朝不同方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