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英
摘要:默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習作水平,甚至對他們今后進入社會的再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小學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習慣,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興趣。
關鍵詞:默讀;習慣;興趣
默讀,是不出聲的閱讀,是在具備一定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獨立閱讀的主要方式。默讀應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速度快,便于集中注意力獨立思考。人們在閱讀時經(jīng)常用到默讀,它不受時間、地點、場所的限制,在平常學習、生活、工作中運用范圍極廣。默讀是提高閱讀速度最有效的方法?!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薄罢Z文課的默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蹦x如此重要,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必須重視默讀教學,從小學低段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我認為,低段默讀教學應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興趣為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腳踏實地,打好三基
(一)利用工具,字詞墊基
學生在默讀中會遇到許多生僻字、不理解的詞語,這不僅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識字量,還要求學生掌握查字典、詞典的方法。所以,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積累一定量的字詞,還必須使其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比如,能夠根據(jù)漢字的形旁和聲旁進行猜字,能夠借助工具書獨立解決生字新詞問題,從而掃清默讀過程中的文字障礙。
(二)輕讀搭橋,朗讀筑基
小學低年級的默讀是基于朗讀之上的閱讀。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小學低段的默讀是從二年級下學期才開始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大聲朗讀的基礎。在低段語文教學中,首先,教師必須先抓好朗讀,為后面的默讀筑起牢固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的辦法很多,如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模仿主人公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讀出語氣、語調,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既符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迎合他們的性格特點。豐富多彩的讀書方式也會讓學生愛上朗讀。比如,讓家長錄制學生的朗讀視頻或音頻,在微信群或釘釘作業(yè)上進行朗讀打卡訓練;制作閱讀卡片等;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如“我讀書,我快樂”“你追我趕曬讀書”等。此外,靈活多樣的評價體系也會對學生的閱讀興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學生掌握了大聲朗讀的能力之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小聲朗讀。在二年級下冊開始接觸默讀時,教師可以輕聲朗讀,讓學生不跟讀,只用眼睛跟隨教師的朗讀來看課文,逐步訓練學生不出聲地默讀課文。
(三)潛心思考,思維強基
默讀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默讀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和理解、分析、綜合概括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學會邊讀邊想,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然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低年級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訓練,必須同掌握基本知識、訓練聽說讀寫能力密切聯(lián)系。
二、興趣作伴,學習默讀
(一)初遇默讀,體驗參與,產生興趣
在學生剛開始學習默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默讀幾個詞,再默讀一句話,然后再默讀幾句話,再逐步加深難度,進行一段話的默讀。在訓練時,教師可采取游戲式、競賽式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多采用民主評議的方式對學生的參與及時進行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體驗默讀帶來的樂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宜將難度設置得過高,應該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學生初學默讀時,教師不應在速度方面對其提太高要求,而應該讓學生享受默讀帶給他們的快樂,從而讓學生產生默讀興趣。
(二)指導默讀,滲透方法,培養(yǎng)興趣
默讀技能的掌握,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恰當?shù)哪x方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默讀習慣,還能夠提高學生默讀的興趣。低段默讀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處理好眼、手和心的關系,即古人強調的“讀書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筆者要求學生:(1)只動眼睛,不動嘴,不出聲,不指讀;(2)邊讀邊想,學會在默讀中思考,帶著問題默讀,或者學會自己在默讀中質疑,并嘗試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蜘蛛開店》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質疑:一看到課題你會想到哪些問題——蜘蛛為什么要開店?它開了些什么店?都來了些什么樣的顧客?結果怎么樣?……有時也可在課文的字詞句段上設疑,比如:課文中的某個詞是否可以去掉?或者能否換成另一個詞?這個句子用的是什么樣的寫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默讀,注意力就會更集中,也就更有助于理解課文。又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動物的尾巴都有哪些作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又收獲了關于壁虎的哪些知識?這些關于生活的問題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原來與生活那么貼近,從而讓學生喜歡語文、喜歡閱讀。(3)邊讀變畫。毛澤東同志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币贿吥x,一邊動手畫一畫、標一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默讀習慣的好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默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是表示疑問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著重符號“.”;如果遇到一段話里有精彩的動作描寫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情符號“笑臉、哭臉、不明白”來標識;當讀到令人感動的地方,可以畫一個疑問的表情,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寫一下自己的感受或收獲。讓學生在動手中默讀,既能夠訓練學生的專注力,又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默讀興趣,一舉多得。
(三)訓練默讀,留足時間,增添興趣
默讀是一種技能,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留足時間默讀,讓他們分享交流各自的默讀所獲,自己則及時評議反饋。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開始學習默讀時,教師更要放慢節(jié)奏,耐著性子“靜待花開”,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默讀活動中。沒有時間做保證,學生的默讀就會流于形式,會變成個別同學的專場會。因此,在一開始的默讀學習時,先不講速度和效率,多注重參與率,一切以提高學生興趣為目的。
(四)挑戰(zhàn)默讀,檢驗成果,激發(fā)興趣
檢驗默讀效果最直接、最易操作的辦法就是進行閱讀理解檢測,讓學生復述故事。當默讀訓練到一定量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挑戰(zhàn)性默讀。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性地檢測學生的默讀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閱讀理解題目,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對于理解有困難的同學,教師應該給予幫助和鼓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默讀興趣。因為默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不同的學生一定要區(qū)別對待,切忌“一刀切”,否則會打消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不要把學校和學生的精神生活僅僅局限在掌握教學大綱所取得的成績上。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個性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確實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fā)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為他打開精神發(fā)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p>
三、乘興前行,延伸默讀
小學低年級循序漸進、訓練有素的默讀教學,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有了良好的默讀習慣,學生默讀能力的提升相對就會輕松很多,所以,讓學生在低年級養(yǎng)成默讀習慣才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興趣”這位老師,隨后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在目前倡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方式的背景下,默讀顯得尤其重要。學生的默讀能力和默讀習慣關系著他們的終身學習能力。因此,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默讀教學,從小激發(fā)學生培養(yǎng)默讀興趣、養(yǎng)成默讀習慣,使其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董小雪.淺析默讀的藝術[J].小學教學參考,2018(28).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