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DEM的河南省地形起伏度研究

    2021-11-03 09:23:08驍,
    河南科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變點柵格鄰域

    馬 驍, 崔 劍

    (1.河南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鄭州 450001; 2.遙感衛(wèi)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地質(zhì)遙感中心,鄭州 450001)

    地貌也稱地形是地球表面各種形態(tài)的總稱,是內(nèi)外動力地質(zhì)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 內(nèi)力作用形成高原、巨大的山系,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則不斷進行剝蝕、搬運、堆積等過程,進而削弱地表的起伏.

    地形起伏度是描述地貌形態(tài)、劃分地貌類型的重要依據(jù),其定義是地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nèi),最高點海拔高程與最低點海拔高程之差[1]. 在水土流失[2-3]、土壤侵蝕[4]、景觀格局[5-7]和數(shù)字地貌量化提?。?-11]等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遙感技術的發(fā)展,遙感儀器也越來越多地用于收集地表三維空間數(shù)據(jù),數(shù)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便是其代表. 與一般的數(shù)字圖像類似,DEM 也由離散的像元組成,但其每個像元的DN值表示地表高程,利用DEM可以快速獲取一定區(qū)域的地形起伏度. 前人利用不同分辨率的DEM數(shù)據(jù)研究了新疆地區(qū)[1](200 m)、西秦嶺[12](90 m)、河南?。?3](90 m)、西南地區(qū)[14](90 m)、東北地區(qū)[15](30 m)的地形起伏度,可見DEM 的空間分辨率越來越高. 本文利用ASTER GDEM 數(shù)據(jù),進行河南省地形起伏度研究,以期能為河南省的地貌類型劃分、土壤侵蝕、景觀格局演變等相關研究提供幫助.

    1 研究區(qū)概況

    河南省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16],東西寬約580 km,南北長約550 km,北、西、南三面環(huán)山,呈西高東低形態(tài). 大地構造上跨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層均有出露[17],地層齊全.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部分地區(qū)跨亞熱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均溫度12.9~16.5 ℃,年降水464.2~1193.2 mm.

    2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采用的DEM 數(shù)據(jù)為電子地形數(shù)據(jù)Aster GDEM,空間分辨率為30 m,水平精度30 m,垂直精度20 m[18-19]. 將覆蓋研究區(qū)的數(shù)據(jù)經(jīng)過鑲嵌、投影變換、重采樣等操作,并利用河南省Shapefile格式矢量邊界進行裁剪,得到整個研究區(qū)的DEM 數(shù)據(jù),上述操作均在ArcGIS Desktop10.2 的Arcmap 平臺進行. 數(shù)據(jù)的地理參照為WGS_1984,橫軸墨卡托投影(UTM).

    2.2 研究方法

    根據(jù)上述地形起伏度的定義(一定區(qū)域內(nèi)最高點與最低點的高程之差)計算公式為

    式中:R表示某一區(qū)域范圍下的地形起伏度;Hmax為該范圍內(nèi)的最大高程;Hmin為最小高程.

    前人研究表明,地形起伏度隨分析區(qū)域面積的增大呈增加趨勢,但當分析區(qū)域面積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起伏度的增速明顯下降,即面積增大弱化了區(qū)域內(nèi)山體的起伏特征,而起伏度增速變化的這個點,可能保證了山體完整性和區(qū)域的適應性[20-21],是一定區(qū)域范圍內(nèi)的最佳分析面積(窗口). 由此可見,確定這一區(qū)域范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文采用鄰域分析法計算研究區(qū)的地形起伏度,并結合均值變點法確定最佳統(tǒng)計范圍.

    2.2.1 鄰域分析 本研究采用鄰域分析法計算地形起伏度. 具體方法為:用Arcmap 平臺下的ArcToolbox 中Spatial Analyst Tools(空間分析工具)工具箱內(nèi)的Neighborhood(鄰域)工具集下的Focal statistics工具. Neighborhood(optional)選項選擇Rectangle(矩形),Statistics type(optional)選項選擇RANGE,Neighborhood Settings 按順序設置為3、5、7、…、13、15、17、…、35、37、39,依次對3×3、5×5、7×7、…、13×13、15×15、17×17、…、35×35、37×37、39×39像元范圍下的DEM數(shù)據(jù)進行運算,即可得到每個范圍對應的起伏度柵格,共計19個;再利用圖層屬性選項卡統(tǒng)計出每個范圍下的平均起伏度值.

    2.2.2 均值變點法 前人研究表明,起伏度隨面積的變化曲線呈Logarithmic曲線[15],曲線存在一個由陡變緩的拐點,且該點唯一. 均值變點法是一種處理非線性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方法,該方法對只有一個變化點的檢驗最有效[1],故采用此方法來確定起伏度增速的變化點,以此確定最佳統(tǒng)計面積(單元). 統(tǒng)計方法如下:

    1)首先利用公式Tr=tr/sr計算每個不同像元范圍下的單位地勢起伏度. 式中:Tr為單位地勢起伏度;tr為平均地勢起伏度;sr為單元面積;r為矩形單元(r=3,5,7,…,39).

    2)對單位地勢起伏度序列進行對數(shù)運算,得到序列Xt(t=1,2,3,…,19).

    3)令i=2,3,…,N(N為樣本總數(shù)),每一個i將序列Xt分成兩段:X1,X2,…,Xi-1和Xi,Xi+1,…,XN分別計算每部分的算術平均值,記為xi1和xi2.

    5)計算總樣本的算術平均值X.

    7)計算S與Si的差值,最佳范圍為該差值達到最大時所對應的像元范圍.

    3 結果

    3.1 平均地形起伏度與單元面積關系

    利用ArcGIS中的鄰域分析工具對河南省DEM數(shù)據(jù)進行運算,得到19個不同大小矩形單元下的地形起伏度柵格(表1). 利用Origin9.1軟件對每個矩形單元對應的面積與平均起伏度進行對數(shù)擬合,得到擬合曲線y=16.92 ln(x)-77.27,R2=0.951 5(圖1),擬合程度良好. 從曲線的變化來看,開始呈快速增長,說明起伏度隨單元面積的增大而快速增加,但當單元面積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起伏度的增加速度明顯變緩,曲線上存在一個由陡變緩的“拐點”,即起伏度的最佳統(tǒng)計單元.

    圖1 單元面積與平均地形起伏度對應關系擬合曲線Fig.1 Fitting curve of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 area and average relief amplitude

    表1 研究區(qū)單元面積與平均地形起伏度的關系Tab.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 area and average relief amplitude in the study area

    3.2 確定最佳統(tǒng)計單元

    采用均值變點法,利用該方法中的3個公式,分別求得統(tǒng)計量S與Si(表2),在此基礎上利用Excel 繪制了S-Si隨點數(shù)的變化圖(圖2).

    表2 均值變點分析統(tǒng)計Tab.2 Statistics of mean change point analysis

    從圖2中可以明顯看出,S-Si隨點數(shù)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且存在一個最大值,該值唯一. 由圖可知,在第6 個點S-Si值達到最大,該點即為所要求的由陡變緩的拐點,進而推知15×15的矩形單元是基于Aster地形數(shù)據(jù)提取河南省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統(tǒng)計單元,面積為0.202 5 km2.

    圖2 S與Si差值變化Fig.2 Varia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 and Si

    4 分析

    經(jīng)過上述統(tǒng)計分析,確定了最佳統(tǒng)計單元,即Neighborhood Settings 選項為15的起伏度柵格是本次研究所確定的河南省地形起伏度柵格,對該柵格進行密度分割,得到河南省地形起伏度分布圖(圖3). 以往研究表明,地形起伏度是進行地貌類型劃分的重要定量指標. 中國1∶100萬數(shù)字地貌分類依據(jù)地形起伏度[22],將我國基本地貌形態(tài)分為平原(<30 m)、臺地(30~70 m)、丘陵(70~200 m)、小起伏山地(200~500 m)、中起伏山地(500~1000 m)、大起伏山地(1000~2500 m)和極大起伏山地(>2500 m)7類. 考慮到河南省實際情況. 本文將河南省地形起伏分為5類,分別為平坦地形(<30 m)、微起伏地形(30~70 m)、小起伏地形(70~200 m)、中起伏地形(200~500 m)和大起伏地形(500~1000 m),并分別統(tǒng)計了各種地貌類型的面積.

    由表3 可見,河南省地勢平坦地面面積占比最大,小起伏地形次之,微起伏地形面積居中,中起伏地形面積分布較少,大起伏地形零星分布.

    表3 河南省地形起伏度分類Tab.3 Classification of relief amplitude in Henan Province

    從空間分布上看,河南省平坦地面主要分布于東部的黃淮海平原以及南陽盆地地區(qū)(圖3),小起伏地形和中起伏地形主要分布于豫北太行山和王屋山、豫中的嵩箕山脈、豫西小秦嶺、豫西南的伏牛山地以及豫南的桐柏山和大別山等地區(qū),微起伏地形總體上分布于上述山地的山前地帶,為山地向平原的過渡區(qū),大起伏地形主要分布于豫北太行山區(qū),僅在嵩山和伏牛山有零星分布.

    圖3 河南省地形起伏度分布圖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relief amplitude of Henan Province

    5 結論

    利用30 m 分辨率的Aster GDEM 數(shù)據(jù),采用鄰域分析提取了河南省的地形起伏度,并利用均值變點法確定了最佳統(tǒng)計單元,得到以下結論:

    1)利用均值變點法計算河南省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統(tǒng)計單元為15×15矩形單元,面積為0.202 5 km2.

    2)根據(jù)最佳單元提取的地形起伏度柵格,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平坦地面、微起伏地形、小起伏地形、中起伏地形和大起伏地形,總體上平坦地面占比最大,達67.936%,小起伏地形和中起伏地形占比居中,分別占17.895%和4.344%,微起伏地形占比最少,為9.816%.

    3)平坦地面分布于黃淮海平原以及南陽盆地,小起伏和中起伏地形分布于省內(nèi)的山地區(qū),微起伏地形分布于山前地帶,并分割了平原和山地,大起伏地形在省內(nèi)僅有零星分布.

    猜你喜歡
    變點柵格鄰域
    基于鄰域柵格篩選的點云邊緣點提取方法*
    回歸模型參數(shù)的變點檢測方法研究
    正態(tài)分布序列均值變點檢測的貝葉斯方法
    基于二元分割的多變點估計
    河南科學(2020年4期)2020-06-03 07:18:22
    稀疏圖平方圖的染色數(shù)上界
    獨立二項分布序列變點的識別方法
    基于鄰域競賽的多目標優(yōu)化算法
    自動化學報(2018年7期)2018-08-20 02:59:04
    關于-型鄰域空間
    不同剖面形狀的柵格壁對柵格翼氣動特性的影響
    基于CVT排布的非周期柵格密度加權陣設計
    雷達學報(2014年4期)2014-04-23 07:43:13
    通山县| 抚松县| 栖霞市| 秀山| 华宁县| 灌云县| 明星| 揭西县| 枝江市| 常宁市| 时尚| 忻城县| 固镇县| 凤凰县| 历史| 清流县| 玛沁县| 仁化县| 博客| 海盐县| 化州市| 沙坪坝区| 封开县| 柏乡县| 策勒县| 洪湖市| 石阡县| 吕梁市| 当雄县| 龙江县| 新兴县| 应城市| 曲水县| 崇左市| 昌吉市| 赤城县| 蒙自县| 固原市| 麻城市| 乾安县|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