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迪
新四軍,與八路軍一起,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新四軍舉起了民族解放的旗幟,鑄就了抗戰(zhàn)歷史的豐碑。
為什么新四軍能打勝仗、得民心?
因為,他們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
尋訪家鄉(xiāng)的“紅色印記”,點亮紅領巾“宣講坐標”。讓我們跟隨《少年博覽》紅領巾小記者,追尋出征的“鐵軍”吧!
聽小記者宣講——
這只隊伍是鐵打的嗎
1931年,可恨的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想把中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人選擇繼續(xù)打內(nèi)戰(zhàn),還是一致對外?
中國共產(chǎn)黨毫不猶豫地作出了選擇——不惜一切也要保家衛(wèi)國!可是,中國國民黨卻退縮了,他們還在盤算自己的小心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中國人民憤怒了!
在共產(chǎn)黨的積極推動下,打了十年內(nèi)戰(zhàn)的國共兩黨終于開啟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也許你會問,上一次國共合作打列強、除軍閥時,國民黨突然掉轉(zhuǎn)槍口、屠殺盟友,難道共產(chǎn)黨人都忘了嗎?曾經(jīng)背信棄義的國民黨,怎么值得信任呢?
共產(chǎn)黨人當然沒有忘記血淋淋的過去。但是,他們深知,中華民族已經(jīng)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必須團結起來!
此時,中國南方的紅軍游擊隊,已經(jīng)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zhàn)爭。他們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已和黨中央失去聯(lián)系,有的隊伍只剩下二三百人……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對黨的忠誠!
當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消息傳來,他們沒有一句抱怨,迅速下山集結;
面對曾經(jīng)殺害戰(zhàn)友的“敵人”,他們聽從黨的指揮,以民族大義為重。
自此,中國工農(nóng)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老百姓們親切地稱呼他們?yōu)椤鞍寺奋姟焙汀靶滤能姟薄?/p>
一起攤開中國地圖,這只“大公雞”的肚子上,你能找到咱們的家鄉(xiāng)安徽,這里曾是新四軍的主要集結地。
新四軍在江淮大地上堅持抗日、壯大隊伍、開辟根據(jù)地,和老百姓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被稱為“華中人民的長城”,一支“鐵軍”!
小記者:程戌凡
指導老師:項秀萍(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小學)
跟小記者尋訪——
尋找紅色“足跡”
今天,我們以紅領巾小記者的身份,來到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1938年5月,中國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在這里整編為新四軍,軍部設立在金家大院。沿著小巷,我來到了這里——也是葉挺、項英等新四軍領導人當年生活和辦公過的地方。臥室里只有床和小桌,床上的被褥滿是補丁,真實地還原了當時新四軍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
正廳中,一把靠墻的木椅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講解員阿姨告訴我,這把椅子是當?shù)厝朔接言栀浀?。當年,葉挺軍長經(jīng)常坐在這把木椅子上辦公。部隊轉(zhuǎn)移時,這把椅子留了下來。別看它很普通,卻展現(xiàn)了新四軍將士艱苦樸素、廉潔自律、勤政愛民的優(yōu)良作風。
新四軍在巖寺集結后,火熱開展軍政訓練,興辦農(nóng)民夜校,還組織抗日群眾團體,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深得當?shù)乩习傩盏膿泶?。在紀念館的展柜里,在槍支、蓑衣中,還有一盞毫不起眼的洋油燈。聽講解員阿姨介紹,這盞洋油燈是新四軍老戰(zhàn)士芮勝的兒子代表父親捐獻給紀念館的。當年,部隊首長把洋油燈贈送給戰(zhàn)士芮勝,勉勵他堅持革命,為黨的事業(yè)作貢獻。革命的星火就是這么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
看著墻壁上雕刻的革命先輩形象,我不由地舉起右臂,以少先隊員最隆重的禮儀——少先隊隊禮,向英雄們致敬!
小記者:程戌凡 程怡君
指導老師:項秀萍(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小學)
聽小記者宣講——
這支隊伍愛管“閑事”
1938年7月,時任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把新四軍軍部轉(zhuǎn)移到了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的云嶺鎮(zhèn)。
那年頭,兵荒馬亂。常有日偽軍、雜牌軍,進村子搶東西、燒房子、拉人做苦力。
所以,見到新四軍扛著槍進了村,村民們害怕極了。他們要么跑進山里躲起來,要么緊閉家門不出去。
觀察了幾天,村民們發(fā)現(xiàn)這支部隊好“奇怪”——
他們不亂動村民的東西,還愛四處管“閑事”!
村民們不愿賣糧食給新四軍,他們就在野外架起鍋,吃發(fā)霉的糧食;
村民們不敢開門讓受傷的新四軍借宿,他們就整整齊齊地睡在屋檐下、空地上;
村民們家門口堆著木柴、放著水缸,田里有農(nóng)活沒干完,他們就幫忙劈柴、挑水,下田干農(nóng)活……
村民們看明白了——這支隊伍,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幫助老百姓!
大家紛紛敞開家門,歡迎新四軍。從此,這個風景秀美的江南山村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
在駐扎云嶺的日子里,新四軍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參軍的年輕人來了一波又一波。老百姓都說: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
除了作戰(zhàn)和訓練,新四軍也沒有閑著。
村口有一條葉子河,河上的木板橋很不結實。雨大的時候,木板常常被湍急的河水沖走。
看著河面上搖晃的破木橋,聽著橋那邊學堂里清脆的讀書聲,新四軍又管起了“閑事”——他們要修橋!軍長葉挺親自設計橋的樣子,戰(zhàn)士們立刻照著圖紙忙活起來。葉挺只要有時間,就去工地上幫忙。云嶺的老老少少紛紛趕到工地,和戰(zhàn)士們一起動手修橋。
橋修好了,葉挺在橋的柵欄上題寫了八個大字:軍民合作,抗戰(zhàn)到底。“葉挺橋”的故事,也流傳了下來。
小記者:項 陽 蔡雨夏
指導老師:畢 葉 肖越紅(涇縣實驗小學)
跟小記者尋訪——
走近“云嶺烽火”
安徽東南山區(qū),重巒疊翠,綠竹如海。青弋江在山間蜿蜒,江畔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涇縣。小時候經(jīng)常聽新四軍打鬼子的故事,爺爺說,那可是一支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革命隊伍!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一百周年,身為紅領巾小記者的我們,決定前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走近當年的“云嶺烽火”。
紀念館位于云嶺鎮(zhèn)羅里村,1938年7月至1941年4月,新四軍軍部在這里駐扎。司令部是由一間徽派祠堂改建而來,屋子里擺放著一張書桌和幾把椅子,陽光照進來,整個屋子亮堂堂的。葉挺軍長曾經(jīng)在這樣簡陋的小屋子里指揮作戰(zhàn),播撒革命的火種,成就了一番偉大的革命事業(yè),真了不起??!
循著講解員的聲音,我們來到了“照片房”??粗粡垙埍环糯蟮睦险掌?,我仿佛置身于歲月的長河中……通過講解員的講述,我才知道葉挺軍長不僅是軍事家,還是攝影家!在云嶺期間,他跑遍涇縣的山山水水,拍攝了恢宏的茂林牌坊、章渡吊棟閣以及新四軍學習、戰(zhàn)斗、生活的照片,記錄了新四軍發(fā)展壯大的歷程,留下了十分珍貴的軍史資料。
離開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我們凝望著高高矗立的葉挺軍長銅像,他是云嶺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
小記者:張 帆 施彥辰
指導老師:唐文娟 吳潘洪(涇縣城關三?。?/p>
播撒“紅色種子”
假期里,我們一起來到?jīng)芸h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尋訪前輩足跡,感悟革命精神。
踏入舊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廣場中央矗立著的葉挺軍長的銅像。只見他昂首挺胸,神采奕奕地凝視著遠方。底座上那“抗戰(zhàn)到底”四個大字體現(xiàn)了新四軍堅持不懈的精神。
走進陳列館,里面陳列著泛黃的戰(zhàn)線圖、粗糙開裂的草鞋、短小生銹的槍支、斑駁的公文包和水壺,還有繳獲來的日本國旗和武器彈藥。通過史料,我了解到,1940年10月,日本侵略者5000余人強勢進攻新四軍軍部。新四軍經(jīng)過七個日夜的頑強苦戰(zhàn),最終贏得了勝利。這樣簡陋的裝備、惡劣的環(huán)境,新四軍照樣打勝仗,真是了不起!
“寧為沙場鬼,不做亡國奴?!睙o論何時,新四軍都牢記民族大義,堅持抗日救國??删驮?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卻在這里有預謀地圍襲新四軍,殺害了無數(shù)新四軍將士,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吹街芏鱽砜偫碓凇缎氯A日報》上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皖南事變”真相時,我們都感到無限悲憤!
參觀完新四軍軍部舊址,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紅領巾小記者,我們要把知道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在更多人心中播撒下“紅色種子”!
小記者:項 陽 蔡雨夏
指導老師:畢 葉 肖越紅(涇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