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的沖擊下,2020年東盟國家經濟形勢慘淡。雖然至2021年第二季度,主要國家經濟增速實現(xiàn)由負轉正,但從今年4月起東盟國家面臨著新一輪新冠疫情的擴散,到8月底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在疫情防控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各國能否延續(xù)經濟復蘇的進程,引人關注。
2020年東盟國家普遍陷入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中印尼經濟增長率為-2.07%,馬來西亞為-5.6%,菲律賓為-9.3%,新加坡為-5.4%,泰國為-6.1%,越南為2.91%。2021年第一季度,各國經濟衰退仍未止步,但到第二季度開始顯露出復蘇的跡象。據(jù)東盟主要國家的官方統(tǒng)計,2021年第一、二季度,印尼經濟增長率(同比,下同)分別為-0.74%和7.07%,馬來西亞分別為-0.5%和16.1%,菲律賓分別為-3.9%和11.8%,新加坡為1.5%和14.7%,泰國為-2.6%和7.5%,越南為4.65%和6.61%。
2020年3月2日印尼首次發(fā)現(xiàn)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后疫情始終未曾得以緩解。2021年1月26日確診病例達到100萬,5月后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重,6月、7月和8月確診病例分別突破200萬例、300萬例和400萬例。由于嚴重經濟衰退和人均國民收入萎縮,世界銀行宣布將印尼從上年剛確認的上中等收入國家重新降級為下中等收入國家。2021年第一季度印尼經濟同比仍為負增長,但到第二季度則實現(xiàn)由負轉正。
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菲泰兩國經濟增速均連續(xù)五個季度同比為負數(shù)。菲律賓確診病例數(shù)自2020年7月以來一直處于高位增長,國內經濟從快速增長變?yōu)閲乐厮ネ?。泰國經濟原本就處在低迷之中,疫情蔓延則使其陷入嚴重衰退,且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對旅游業(yè)的過度依賴使經濟復蘇舉步維艱。2021年第二季度,菲泰經濟均結束負增長,菲律賓還創(chuàng)下33年來最大幅度的季度增長。
馬來西亞在2020年2月3日發(fā)現(xiàn)首例本國確診病例后,國內疫情經歷了多次反復,政府實施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先后多次延長全國行動管制令。從2020年第二季度起,該國經濟增速已連續(xù)四個季度同比為負增長。2021年第二季度,馬來西亞經濟增長出現(xiàn)轉機,扭轉了負增長的態(tài)勢。
2021年第一、二季度,新加坡和越南經濟均實現(xiàn)了正增長。在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后,新加坡前兩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率先復蘇,出口貿易出現(xiàn)明顯回升,服務業(yè)部門也逐步恢復增長,其中制造業(yè)連續(xù)第四個季度擴張,但因防疫措施的限制和國境仍未開放,建筑、海事和岸外工程領域均面臨嚴重勞動力短缺問題。越南在上年經濟取得正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前兩季度經濟保持了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上半年經濟同比增長5.64%。不過,2021年5月越南出現(xiàn)第四波疫情,預計該國下半年經濟增長將遇嚴峻挑戰(zhàn)。
自2020年1月22日泰國出現(xiàn)首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到3月23日老撾確診首兩例病例,疫情席卷了全部東盟十國,其后各國疫情防控形勢出現(xiàn)了多次反復。從2021年4月起,東盟國家疫情出現(xiàn)了明顯的反彈。到2020年底,東盟國家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52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3萬例;但到2021年8月底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2萬例。其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累計確診病例分別超過400萬例、190萬例、170萬例和120萬例,四國累計死亡病例分別超過13萬例、3萬例、1.6萬例和1.1萬例。
2021年9月10~13日,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召開。圖為南寧市國際會展中心。
隨著新一輪疫情的蔓延,東盟國家認識到疫情防控是加快經濟復蘇的前提,而疫苗接種是疫情防控的關鍵因素,因此各國均調整了疫情管控政策,加大了防控力度。同時,各國均在實施全國性疫苗接種計劃,力求在全民免疫過程中實現(xiàn)經濟復蘇的目標。目前,新加坡80%的人口完成了疫苗接種,成為世界上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但多數(shù)國家疫苗來源嚴重依賴于國際市場,接種進展較為緩慢。2021年1月印尼啟動疫苗接種計劃,到8月中全國有14.6%的人口完成接種,政府認定的疫苗接種目標人口為2.08億。馬來西亞于2月啟動接種計劃,到8月底已有64.2%人口完成接種,預計10月底接種率將達到80%。菲律賓于3月起推進疫苗接種,到8月底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口占12%,計劃在2022年底完成7000萬人的疫苗接種。
2020年11月,第37屆東盟峰會通過《東盟全面復蘇框架》及其實施計劃,作為東盟應對新冠疫情并實現(xiàn)社會經濟穩(wěn)步復蘇的指導性文件。它旨在通過聚焦關鍵部門和弱勢群體,確定符合行業(yè)和區(qū)域優(yōu)先方向的行動措施,實現(xiàn)更有韌性、包容和可持續(xù)的復蘇。東盟復蘇行動提出了五大戰(zhàn)略領域及其優(yōu)先方向,即提升衛(wèi)生系統(tǒng)、強化人類安全、使東盟內部市場和經濟一體化潛力最大化、加快包容性數(shù)字轉型、邁向更可持續(xù)和更具韌性的未來等。該框架實施計劃遵循“3R”階段路徑,即重新開放(Re-opening)、復蘇(Recovery)和韌性(Resilience),以適應各國近期和中長期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需求。
印尼成立國家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委員會,政府先后推出了經濟刺激配套政策,削減當年國家和地方預算的非優(yōu)先支出,為工業(yè)、農業(yè)和服務業(yè)等21個領域提供了稅務優(yōu)惠。截至2021年4月底,印尼國家預算案總計為829家微型企業(yè)提供援助9.95萬億印尼盾,為960萬個家庭提供社會現(xiàn)金援助11.1萬億印尼盾,為1600萬個家庭提供基本必需品11.9萬億印尼盾,為970萬民眾提供援助開支13.7萬億印尼盾,為90.69萬名大學生提供印尼智慧卡4.2萬億印尼盾,以及為在校學生提供補助5.2萬億印尼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