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卓
“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痹谥袊伯a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兄赋觯坝煤酶骷壐黝愇幕O施和陣地,加強各級各類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的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使用,繼續(xù)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建設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示范點。”這些指導意見為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
一、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并遺留下來的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的一種特殊文化資源。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指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主要包括相關的文物、歷史遺跡、紀念場館以及紀念場所等。它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奮斗歷程,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卻依然風華正茂的光輝見證。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指在對中外優(yōu)秀思想文化,特別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選擇、融會、整合之后形成的一系列先進文化。它在體現中國共產黨人非凡品格的同時具有強大的融合創(chuàng)造力,與時俱進。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斗爭性、群眾性、民族性、時代性和先進性等特征。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中,紅色文化資源培育了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感,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為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政治理想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以提升其教育成效是十分必要的。
1.教學需要。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是豐富教學資源和提升教學效果的需要。紅色文化資源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且與人民群眾生活聯系緊密,比較容易觸動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反思。將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四史”有基本的認知,對英雄楷模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能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加深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認同,促使學生自覺擔負起時代重任,起到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作用。
2.學生需要。
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通過弘揚紅色文化能夠喚醒學生心中的紅色記憶,鼓勵學生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通過學習紅色精神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四個自信”,避免信仰缺失、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侵害。傳承紅色基因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激勵學生將個人職業(yè)理想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時代需要。
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zhàn)。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培養(yǎng)一批有堅定理想信念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使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信念、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蝕、確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極大地激發(fā)青年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抓手
紅色文化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將其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1.突出教學第一課堂。
一是積極構建紅色文化資源教育體系。教師應深入開發(fā)、整合、提煉紅色資源精粹,深入研究紅色資源育人規(guī)律,形成更具針對性的成熟資源系統。教師要在深刻把握紅色文化資源思想內核的基礎上,按照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原則,依據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訴求合理選用資源,做到科學“嫁接”、精準匹配的高質量融合。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莊嚴性,能走進學生內心,走進靈魂深處。
二是打造優(yōu)質精品課堂。課堂上既要有講授講解式的理論灌輸,又要注意運用訪談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種教學手段。如,邀請健在的紅色革命人物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模范人物作為課堂嘉賓,講授親身經歷和奮斗歷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分享結束后要抓住互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查找與嘉賓在思想和行動上的差距,鼓勵學生行動起來,向嘉賓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從而達到內化的效果。還可以根據社會熱點提煉最新的紅色文化資源,比如,將2021年7月末抗擊雨災過程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作為素材,培養(yǎng)學生奉獻社會的意識。通過這樣的形式使紅色文化資源不斷與新的實踐相結合,更加貼近構建“美好生活”的時代主題。
2.激活實踐第二課堂。
一是進一步開拓紅色文化資源實踐教育基地。積極與本地紀念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建立育人合作關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實地瞻仰、考察、調研,使其身臨其境地去感悟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氣概。探索參與式、體驗式、感知式、傳授式相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增強紅色文化資源的感染力、說服力。
二是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一方面,在校園中增加紅色文化元素,如,打造紅色校園景觀,把紅色文化資源通過書寫、繪制或通過藝術形象展現在走廊、教室、校園雕塑中;在校園網、校園公眾號、校報、校廣播站等校園媒體中增加紅色文化資源專題報道的數量和頻率。另一方面,聯合學校社團,抓住重大紀念活動、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3.占領網絡新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zhí)政這一關?!被ヂ摼W已經成為青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要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開展,必須充分運用新媒體和互聯網信息技術。
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育人功能。通過開通紅色主題網上慕課打破時空局限,將紅色文化通過網絡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其更容易走進學生生活,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通過建立校園紅色主題網站、入駐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平臺等多種新媒體方式讓紅色文化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同時,鼓勵學生利用通訊和娛樂軟件,通過制作小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參與到紅色文化資源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中去,成為紅色文化的弘揚者。
二是打造紅色思想陣地,與不良思想傾向作斗爭。鄧小平曾經說過,“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后的幾代人身上?!贝髮W生是西方敵對勢力進行網絡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主要目標。很多西方錯誤思潮都是通過互聯網,使用貼近青年的表達方式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中國境內的。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警惕。我們在加強網絡監(jiān)管的同時,對負面信息及言論要及時過濾屏蔽,對學生關注度高的社會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
四、結語
紅色文化資源是培育青年學生學習百年黨史、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的動力源泉。只有充分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讓青年一代感懷紅色精神,才能激勵青年學生傳承紅色文化、賡續(xù)紅色基因。高校思政課作為鑄魂育人的主陣地,一定要發(fā)揮主渠道作用,利用紅色資源,鑄造時代新人,實現民族復興。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