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靜
【摘? ? 要】新課改背景下強調(diào)開展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僅對學生進行語文、數(shù)學等知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會限制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作用,科學課程在教學中無法取得預期的成效。在此之中,家長對科學學習并未形成足夠的重視,這種忽視也反映到了學生的實際行為中。本文圍繞著小學科學家?;ヂ?lián)實施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期與家長達成良好的合作,構建高效科學課堂,共育科學幼苗。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教學;家長
中圖分類號:G62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054-02
Home-School Interconnection? Cultivating Scientific Seedlings Together
(Changhe Primary Schoo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HE Wenjing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f students is emphasized.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teach students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mathematics, and it will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ies. However, due to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ideas, science courses cannot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 in teaching. Among them, parents hav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science learning, and this neglect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actual behavior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scientist-school interconnection, in order to reach a good cooperation with parents, build an efficient science classroom,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seedling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Science teaching; Parents
在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由于教育成效不佳,導致教師無法有效實現(xiàn)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實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部分家長認為科學課程是副課,沒有語文、數(shù)學等知識重要。同時,家長也不重視對學生科學作業(yè)的有效監(jiān)督,嚴重影響學生的科學學習質量?;诖饲闆r,怎樣與家長合理溝通,獲得家長的理解與認可是教師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引領家長走進課堂,了解科學教育
在小學教育階段,往往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家長只關注自己孩子的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的學習,而對科學等知識較為忽視。部分家長甚至認為開展此類課程的學習就是在玩耍,浪費本來的學習時間。針對當前教育現(xiàn)狀,想要扭轉這一教育局面,讓家長支持科學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就要先引領家長明確科學知識學習對學生個人成長的積極意義。
(一)宣傳科學教育價值
教師可召開家長會,以不同方式使家長充分了解科學課程開展的重要價值。科學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性課程。因此,在小學課程體系的構建中,科學與其他課程一樣,也占據(jù)重要位置。教師想要開展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長時間地進行教育工作,前期落實的科學知識教學對于學生今后科學素養(yǎng)的成長有著決定作用。而且,越早開展對學生的科學教育,越有利于學生科學理念、思維、態(tài)度等建立,也能使學生維持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與對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為將來打好基礎。
(二)了解科學教育工作
教師也要發(fā)揮家長開放日的作用,讓家長親自進入校園,全面參觀學校的實驗室、科技作品展示室等,還能聽取科學教師對教學的思路、計劃以及預期的培養(yǎng)目標。同時,也可以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進入課堂中,全面了解科學教學所采取的方式、講解的重點等。而且,家長也能面對面與教師溝通,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劃共同研討。通過家長開放日引領家長深入學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能增強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也能體現(xiàn)家長的主體性,將家長參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
二、邀請家長走上講臺,開展知識教學
學生的家長來自不同的行業(yè),本身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需要將家長所具有的教育資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與學校開展的科學知識教學有效配合,將原本的科學探究變得更為生動、活潑,提升小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索的興趣。如,教師可邀請從事園林行業(yè)的家長為學生介紹種類豐富的植物,也可以教會學生簡單的栽培技術。教師還能讓在環(huán)保局工作的學生家長為學生講解不注意環(huán)境保護會帶來的危害,引領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從小處著手,養(yǎng)成主動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等。學生家長所開展的知識教學都涉及自身的專業(yè),其所掌握的知識、資源都比教師要豐富、真實。因此,在知識講解中,家長走上講臺相較于教師教學更為具體且富有趣味,能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的動力。此外,學校還要構建各類科學小組,聘請具有專業(yè)能力的家長擔任學生的輔導員,為學生開展形式多元的活動,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彌補,在課內(nèi)外的共同配合中達成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這一目標。
三、利用家長教育資源,組織課外探究
科學知識的探究不能只停留在課堂知識的學習之中,還需要引領學生在更為廣闊的課外世界中探析,使學生以更全面的視角認識科學知識。家長從事著多種行業(yè),有著不一樣的身份、崗位等,是引領學生開展課外探究的教育資源。教師可通過家長實現(xiàn)對課堂中生成問題的課外探究。如,在《各種各樣的天氣》這一單元學習之后,教師可引領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得到的收獲以及存在的不足。學生會將在學習過程中所探究以及掌握的知識進行表述,在回憶中進一步鞏固知識。教師可組織學生與家長合作開展小小氣象觀測員這一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指導學生與家長合作進行簡單的量雨筒的制作,當出現(xiàn)下雨天氣時,將量雨筒放置到室外,進行降水量的觀測;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風力的觀測,制作簡單的風力、風速測試儀;也可以對風進行觀測,使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充分了解風的形成、種類等,交流風的運用;還可以組織學生堅持開展對一周天氣變化的記錄,并簡單分析??茖W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化對天氣知識的了解,也形成科學意識。
四、落實家長培訓工作,深化教育方法
在家長培訓之中,教師可通過專題講座等模式開展相應工作,使家長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作用,也意識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家長在自己的家中可以為學生構建科學環(huán)境,強化學生的科學學習動機。具體來講,可在孩子的房間中放置富含科學元素的零件、書籍等,營造良好的科學探索環(huán)境,真正讓學生在遇到科學問題時可以直接進行資料的查詢,親自動手實踐。家長還可以帶領自己的孩子去觀看科幻題材的影片、參觀科學展館等。也可以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的世界中,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感知自然社會,不再將科學學習局限在課堂之中。學生天生有著探究的本能,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孩子每一天都有著很多的問題。而在面對著孩子諸多的問題時,家長不能隨意地應付,也不能因為覺得麻煩而不愿回答,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天性。家長可以在孩子的問題中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內(nèi)容,引領學生采取合適方法探索與解決,自己探尋問題的答案。家長與自己的孩子長時間的相處,能對學生的語言、行為等全面的觀察,可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家長需要將科學知識的教學融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找準對學生教育的機會,引領其自主的感知與探析在身邊的科學知識。家長需要引領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意義以及對自己真實生活的作用,有效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意識,保持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
五、結語
小學生長時間處于家庭與學校這兩個地點,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力極大。因此,想要實現(xiàn)對小學生的高效教育,教師需要與家長達成良好溝通、合作,才能更全面地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推動學生的進步。在科學課堂的開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使家長了解科學學科,使家長充分明白科學這門課程的重要價值,并教會家長正確的教育手段,使家長能在家中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也促使學生以飽滿熱情投入科學世界中。
參考文獻:
[1]劉金華,王立華.多措并舉結碩果鋪就家校共育路[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01).
[2]艾智勝,許雪華.開創(chuàng)“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小學家校共育新途徑[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20).
[3]羅定.用家校合育鋪就成長底色——新時代家校合育基本路徑的實踐和思考[J].教書育人,2019(01).
[4]王先貴.新形勢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探索[J].好家長,2018(42).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