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青,梁翠儀,洪偉清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左心衰竭指的是因為左心室代償功能不全而造成的心力衰竭,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包括兩種類型,分別是慢性左心衰竭與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指的是因為心臟功能或者心臟結構異常,短期內心臟排血量快速降低,導致組織器官灌注減少[1]。急性左心衰不僅發(fā)病急、疾病發(fā)展速度快,而且病情相對嚴重。所以應及早實施急救工作,盡量降低死亡率。急救工作實施過程中,為保證時間流程開展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同樣需要結合綜合護理方法,利用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方法對患者病情嚴格控制,及早改善急性左心衰,促進其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2]?;谝陨显?,本次研究針對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診護理期間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簡單闡述,現(xiàn)將探究報告以如下形式呈現(xiàn)。
本次研究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為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接收,隨機分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女例數(shù)比是18:12;年齡最小43歲,最大79歲,均值(58.72±3.15)歲;發(fā)病時間:1-6h(3.48±0.39)h;觀察組:男、女例數(shù)比是20:10;年齡最小41歲,最大76歲,均值(58.65±3.21)歲;發(fā)病時間:1-7h(3.45±0.41)h;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急性左心衰;②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③伴有口唇發(fā)紺、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④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器質性病變;②存在嚴重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異常;③凝血功能障礙;④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患者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波動狀況嚴密監(jiān)測,同時對患者日常飲食、用藥等進行指導,及時疏導患者等。
1.2.2 觀察組
綜合護理方法:①體位指導。協(xié)助患者選取端坐體位,同時保持四肢放松,雙腿自然下垂,目的是減輕靜脈壓力,確保心臟壓力平穩(wěn)。②用藥指導。患者接受急救治療后,護理人員需及時建立靜脈通道,根據(jù)醫(yī)囑,予以嗎啡(批準文號:生產廠家:)0.1mg/kg,目的是鎮(zhèn)靜,通常情況下,在3min內完成注射,在此期間,加強對用藥反應的觀察。要想降低水腫等發(fā)生率,則需要采用利尿劑,合理控制血液循環(huán),降低電解質紊亂發(fā)生率。根據(jù)醫(yī)囑采用強心劑及血管擴張劑,目的是改善肺部毛細血管循環(huán),促進心肌收縮力的提高。在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及時講解合理用藥的重要作用,同時講解藥物服用期間需要注意的問題。③吸氧干預。高流量吸氧期間,加強對吸氧反應的觀察,吸氧10-20min后,間歇15-30min。急性左心衰患者自身血氧飽和度較低,經吸氧后,若血氧飽和度依然未改變或者降低,則需要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目的是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確保患者生命安全。④心理疏導。因為急性左心衰疾病發(fā)病急、病情嚴重,同時合并劇烈疼痛,大部分患者伴有恐懼、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而對整體治療效果造成了影響。在患者意識清晰后,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心理調節(jié)及健康知識宣講,幫助其正確認識和了解疾病,改善其不良情緒。同時,主動接觸患者,并與之交流,引導其表述自己的想法,促進其治療自信心的提高。⑤靜脈護理。靜脈通道建立后,采集血液標本后,有效保存并檢查,防止頻繁穿刺導致不適及疼痛。連接輸液器后,根據(jù)醫(yī)囑予以血管擴張藥物、利尿和強心藥物,藥物使用過程中,對藥物使用劑量、藥物名稱仔細檢查,同時以患者病情變化為依據(jù)對藥物滴注速度進行調整。⑥運轉護理。完成急救治療后,將患者緩慢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或者在其病情平穩(wěn)后,轉送到普通病房。轉運期間,將交接工作做好,保證動作柔和,一旦患者出現(xiàn)異常,馬上實施針對性處理。⑦預防并發(fā)癥護理。急性左心衰患者具有較低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將搶救室殺菌消毒工作做好,及時開窗通風,合理調節(jié)搶救室濕溫度,盡量降低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①檢測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LVEF)和心率。②觀察護理滿意程度,100分為總分,指標有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和不滿意(<60分)。(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護理總滿意度[3]。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均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法分別是(±s)與率(%),分別采用t與c2檢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LVEF及心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較對照組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15例滿意,7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是73.33%;觀察組:18例滿意,10例基本滿意,2例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是93.33%;觀察組更高,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4.320;P=0.038)。
急性左心衰誘發(fā)機制相對復雜,包括室間隔破裂穿孔、高血壓心臟病、急性廣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等,具有血氧供應異常、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些甚至存在心源性休克、心搏驟停等臨床癥狀[4]?;诖?,應及早展開急性左心衰的治療,及早實施針對性急救治療,同時結合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護理方法,有助于致死率及致殘率降低。
在醫(yī)療技術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醫(yī)療服務治療的要求不斷提升,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技能,也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要求其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5]。常規(guī)護理方法只是按照醫(yī)囑展開護理工作,同時沒有加強對患者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的關注,未多接觸和關心患者,進而導致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綜合護理方法是在優(yōu)化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形成的,其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護理人員不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的服務,也要關注患者臨床需求,盡量降低護理風險發(fā)生率。針對急性左心衰患者來講,在進行轉運、用藥和靜脈護理的同時,也要提高患者舒適度,病情及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幫助患者選取舒適體位,頭部抬高后,對患者回心血量合理控制。靜脈穿刺建立后,及時采集血液標本,盡量緩解頻繁穿刺導致的疼痛,提高心耗氧量[6]。加強對患者心理改變的關注,根據(jù)評估結果實施心理疏導,促進其治療積極性及配合度的提高。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LVEF及心率比對照組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總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3.33%)比對照組(73.33%)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該結果分析,通過實施綜合護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改善,同時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為患者講解急性左心衰有關內容,幫助其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和治療方法,能夠改善緊張的護患關系,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
表1 兩組LVEF及心率對比(±s)
表1 兩組LVEF及心率對比(±s)
?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診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不僅能夠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及心率等,同時可以與患者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