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邢海青 孫麗瑩
摘? 要:目的? 胃癌化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其應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60例胃癌化療患者為觀察對象,均為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患者,以隨機數(shù)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30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0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不同護理模式對患者情緒、生活質量、睡眠質量的影響進行比較。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正性情緒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上,護理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胃癌化療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消除負面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應用。
關鍵詞:胃癌化療;綜合護理干預;心理狀況;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3-0103-03
胃癌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而且由于胃癌在發(fā)病初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患者往往容易忽視,在最終確診時病情已至晚期,增加了治療難度。有研究指出[1],臨床胃癌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在病情及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下,患者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對預后產生不良影響。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進步,臨床對人文關懷的注重程度也越來越高。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于病情的發(fā)展、轉歸作用已不容忽視。本次研究圍繞胃癌化療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展開分析,納入60例胃癌化療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分組探究,觀察不同護理模式對于患者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化療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入選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50~75歲,平均(64.58±6.52)歲;觀察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0~78歲,平均(64.12±6.68)歲。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顯示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并經患者本人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經內鏡檢查、X線鋇餐、病理活檢確診,能直觀地看到胃內病灶大小,且通過活檢明確診斷良性或惡性病變;病情穩(wěn)定,無明顯惡化風險,預計生存期不低于6個月;自主選擇化療治療方案;神經功能及言語功能正常,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
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對化療治療不耐受,無法接受化療治療;病情嚴重,無法配合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進行對癥護理,配合主治醫(yī)生完成護理,化療后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
觀察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包含:(1)建立針對性護理小組。由在癌癥治療方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合格醫(yī)務人員組成的醫(yī)療小組,根據(jù)相關臨床經驗和醫(yī)療文件標準,在醫(yī)院詳細制定和實施。(2)化療前。在將患者在醫(yī)院安置后,醫(yī)務人員應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的情況,并告訴其在治療階段所做的工作。組織健康研討會,為所有晚期患者提供胃癌治療,以及與疲勞有關的癌癥原因、癥狀及其后果;為患者的治療問題提供答案,增加患者對醫(yī)療服務的依賴。(3)化療中。隨著治療過程的進行和輻射劑量的增加,患者患癌癥疲勞癥的癥狀越來越嚴重,醫(yī)務人員應采取必要措施,根據(jù)癥狀對患者進行照顧,并建議患者多去戶外活動,以減輕壓力。(4)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生命體征表現(xiàn)進行密切觀察,以避免患者對治療的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對患者定期問診,以確定患者是否有異常癥狀,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連續(xù)護理方案。
1.4?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況。采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量表包含正性情緒與負性情緒兩個維度,每個維度有10個條目,每個條目最高分為5分,負性情緒評分越高,表明情緒程度越嚴重,正性情緒評分越高,表明情緒程度越輕。(2)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分采取醫(yī)院自制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評分越高表面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3]。每個條目為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價,滿分為21分,睡眠質量越高,評分越低。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核驗,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n(%)]和(x±s)形式表示,分別通過χ2和t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可以判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況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正性情緒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81.81±3.9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2.52±2.1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12.243,P =0.000)。
2.3 睡眠質量
在睡眠質量PSQI評分上,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癌是全世界范圍內發(fā)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胃癌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其中胃腺癌的發(fā)病率最高。胃癌在臨床初期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適癥狀。胃癌是常見的臨床惡性腫瘤,50歲以上人群的發(fā)病率較高,根據(jù)擴散程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4]:早期階段、中期階段和后期階段。胃癌沒有特定癥狀,主要是食欲減退、疼痛、身體素質下降等,將長期持續(xù)的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胃癌患者來說,化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要有很強的經濟基礎以及較長的生存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求患者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治療過程中,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使患者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患得患失,精神緊張,容易失去對治療的信心和信念,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和日常生活質量。因此,有針對性的化療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本次研究中,對胃癌化療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睡眠問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患者能夠以身心最佳狀態(tài)應對化療治療,幫助臨床實現(xiàn)對患者病情的掌控,從而有效促進患者的預后改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正性情緒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睡眠質量PSQI評分上,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陳倩倩[5]的研究中針對胃癌化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1)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2)干預后,觀察組PSQI量表各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3)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胃癌化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胃癌化療患者中,可以幫助患者消除負面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患者預后的優(yōu)勢作用,可行性價值高。
參考文獻
[1]薛琦.針對性護理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6(2):177-178.
[2]周夢婷,何文華,呂農華.2018年版韓國胃癌實踐指南解讀[J].中華消化雜志,2020,40(3):212-216.
[3]倪凌嶺.對接受胃大部切除術聯(lián)合術后化療的胃癌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0,18(7):241-243.
[4]楊少蓉.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對胃癌圍化療期患者所起的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4):108,124.
[5]陳倩倩,韓潔,張品.綜合護理干預對胃癌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3):63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