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燁,萬順新,孫坤(河南省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燒傷是由于接觸物理性高溫、強輻射熱等因素所導致的組織損傷,輕度患者通常僅在創(chuàng)面出現(xiàn)紅暈、起皰、腐爛等情況,不會對患者臟腑功能造成較大影響[1]。重度燒傷損害面積大,可傷及患者內腑,導致腎功能衰竭等情況,且容易導致炎癥侵襲,加重患者傷情。目前可用于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的方法較多,但尚無理想治療方案[2]。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是臨床治療燒傷創(chuàng)面的常用方法,可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但在重度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中單純應用該藥物的效果有限[3]。復方黃柏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祛腐的作用,可促進皮膚創(chuàng)面愈合,但目前關于該藥物在重度燒傷患者中的應用報道相對較少,因此,為了解該藥物與rb-bFGF聯(lián)合應用于重度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的效果,本文選取了60例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重度燒傷患者,對其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重度燒傷患者60例,均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重度燒傷標準;②臨床病例資料完整;③知曉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免疫系統(tǒng)疾??;②合并影響傷口愈合的基礎疾?。虎蹏乐仄髻|性病變;④精神疾??;⑤不配合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研究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在24-56歲之間,平均(39.86±4.27)歲,燒傷面積(65.74±3.68)%,燒傷原因:火燒傷15例,化學傷11例,電灼傷4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9.92±4.18)歲?;颊邿齻娣e平均為(64.95±3.72)%,其中16例為火燒傷,9例為化學傷,5例為電灼傷。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上,對照組予以rb-bFGF治療,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創(chuàng)等處理后,將rb-bFGF涂抹在患者燒傷創(chuàng)面及周圍皮膚,使用無菌紗布對其進行覆蓋,燒傷前三天換藥為q6h,3-5天后調整為q8h,5天腐皮去除后每日換藥兩次,每1%體表面積使用約5g的rb-bFGF。
研究組應用復方黃柏液涂劑聯(lián)合rb-bFGF治療,治療方法應為先用黃柏液濕敷20分鐘,每1%體表面積使用約20ml黃柏液涂劑,生理鹽水洗凈黃柏液涂劑后創(chuàng)面外用rb-bFGF,rb-bFGF使用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和2周時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得分范圍為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4]。②治療2周后,評定兩組療效,以患者治療后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無殘余創(chuàng)面,各項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燒傷創(chuàng)面基本修復,殘余創(chuàng)面面積在3%以下,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③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④比較兩組治療前以及治療1周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⑤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寒戰(zhàn)、皮疹及一次性高熱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1周、2周的V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較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s)
分組(n=30)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2周研究組 7.92±1.45 3.16±0.98 2.24±0.53對照組 7.89±1.51 4.73±1.05 3.01±0.74 χ2 0.078 5.987 4.633 P 0.938 0.000 0.000
2.2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療效比較 研究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為(28.74±5.27)天,對照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為(36.82±6.54)天,與研究組愈合時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t=5.269,P<0.05)。較之對照組的70.00%,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炎性因子水平無明顯差異,但研究組治療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顯著較對照組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s)
分組(n=30)IL-6(μg/L) TNF-α(ng/L) hs-CRP(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83.68±9.05 22.79±4.25 56.92±5.33 28.76±3.29 49.74±4.29 13.28±2.75對照組 83.75±8.92 34.51±6.38 56.87±5.37 36.38±4.76 49.68±4.35 24.36±3.42 t 0.030 8.374 0.036 7.213 0.054 13.829 P 0.976 0.000 0.971 0.000 0.957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中4例發(fā)生不良反應,所占比重為13.33%,與對照組的1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燒傷在臨床較為常見,主要因熱力侵害身體組織所致,嚴重時可傷及患者的皮下與黏膜下組織,如肌肉、骨關節(jié)甚至內臟等。臨床通常根據(jù)患者燒傷程度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重度燒傷患者由于身體組織損傷嚴重,若不能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臨床實踐表明,重度燒傷患者由于創(chuàng)面殘留表皮細胞較少,很容易感染外界細菌,從而引發(fā)機體炎癥反應,增加其治療難度,導致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延長[5]。就目前來看,臨床對于燒傷創(chuàng)面的治療主要包括清創(chuàng)、感染預防、創(chuàng)面保護、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等方面。rb-bFGF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可誘導微血管形成及分化,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刺激成纖維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蛋白合成,使局部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得到改善,從而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在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恢復中較為常用[6]。對于rb-bFGF在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中的作用已有較多相關報道[7-8],樊桂成等[9]學者經研究顯示,在淺度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中,使用rb-bFGF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提升臨床治療的有效性。重度燒傷患者由于創(chuàng)面損傷嚴重,單純應用rb-bFGF往往難以獲得理想效果,且炎癥控制效果欠佳,導致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較長[10]。因此,選擇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重度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方案具有必要性。
復方黃柏液涂劑是一種中成藥,主要由黃柏、連翹、蒲公英、金銀花及蜈蚣組成,方中黃柏可清熱、燥濕和解毒,連翹可疏風、清熱、解毒,蒲公英可清火、祛邪,蜈蚣可止痛散結,諸藥合用,能夠起到清熱解毒與消腫祛腐的效果。將該藥物應用于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可有效減輕炎癥損傷,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上皮細胞再生,為創(chuàng)面愈合提供良好條件[11]。有研究報道,復方黃柏液對慢性創(chuàng)面愈合不良具有較好治療效果,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12]。基于此,本研究擬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藥物對重度燒傷患者實施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較高,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較短,且炎癥反應改善情況較優(yōu),提示采用聯(lián)合治療更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增強患者臨床療效,而且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炎性反應,加速其創(chuàng)面愈合,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將復方黃柏液涂劑與rb-bFGF結合,能夠協(xié)同作用,使兩種藥物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有效控制患者炎癥的同時,促進患者燒傷創(chuàng)面愈合,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與對照組相當,差異不明顯,表明聯(lián)合治療并不會增加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具有良好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重度燒傷患者中,將復方黃柏液涂劑與rbbFGF聯(lián)合應用可獲得較單純使用rb-bFGF治療更佳的療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癥反應,縮短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