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濱
“十三香”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調(diào)味品,傳說是源于北宋年間一家藥鋪發(fā)明的一種秘制調(diào)料,各地流傳的“十三香”配方有所不同,基本上都是由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組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組成十三香的這些中藥。
正名八角茴香,俗稱“大料”,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肉類的烹調(diào)。
肉桂樹的樹皮,一般厚的質(zhì)量好的稱為肉桂,做藥用,比較薄的做調(diào)料,另外樟科十余種樹木的樹皮也當(dāng)作桂皮使用。有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的作用,用于一些陽虛證。
有溫中降逆,補(bǔ)腎助陽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作為調(diào)料味道十分濃郁,用量不宜過大。
又名沙姜。味辛,性溫,有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的作用,用于胸膈脹滿,飲食不消化。
香氣如蜜,可祛除動物原料中的不良?xì)馕丁S行袣庵雇矗∑⑾车淖饔谩?/p>
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除了做調(diào)料小茴香還可以制成花草茶,調(diào)制酒類。
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陳皮擅長去除腥膻味,特別是魚肉的異味。也適合泡茶飲用,廣東新會的陳皮質(zhì)量最佳,是著名的道地藥材。
有解表散寒,祛風(fēng)止痛,宣通鼻竅,消腫排膿的作用。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等,作為調(diào)料具有去異味、增香味的作用。
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的作用。在調(diào)料中的作用主要是去異味、增加香味、增加鮮味。
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作用,可以改善腸胃濕熱引起的腹脹肚疼等不適癥狀。
此外“十三香”里還常用到干姜、花椒、肉豆蔻、白胡椒、香葉、甘草等成分。
“十三香”里的中藥大多屬于溫里藥和理氣藥,它們一般都有散寒、行氣、幫助消化等作用,這類藥藥性溫燥,比較適合寒涼體質(zhì)和消化不良的人使用,不太適合陰虛火旺體質(zhì)的人?,F(xiàn)代藥理研究,“十三香”的一些成分還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大量使用。我們在使用十三香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了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