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梅
我這里的“特殊”幼兒是指身體健康,因生活環(huán)境及家庭教育方式等眾多因素導致幼兒的性格不能夠很好的融入大集體、不能夠很好的適應(yīng)社會、不能夠獨立完成自我需求的幼兒。在我?guī)У倪@一屆幼兒里,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特殊”的幼兒。
案例描述一:接手這個班的第一天,早上入園時,我迎接到了一位“特殊”的孩子——軻軻,他面無表情地走進活動室,對周圍其他孩子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哀嚎充耳不聞,當我和孩子問好時,他的目光躲開了我,轉(zhuǎn)身對著墻壁一言不發(fā),任我和他拉近乎,他也無動于衷,我靠近他一步,他就后退一步。我自認為孩子可能是平時在家里比較內(nèi)向,第一次來到這樣的公共場合缺乏安全感。于是我問爸爸:“孩子性格是不是比較內(nèi)向?”爸爸立馬回答:“不是的,可能還不習慣這樣的集體生活?!庇谑前职趾洼V軻說了再見后便離開了,我見軻軻對爸爸的“再見”也是毫無反應(yīng),仍然是一個人站立在墻壁前,用手指在墻上畫著圈圈,我想要牽他入座,沒想到他突然情緒爆發(fā),用力地抗拒我,把我推開,試圖沖出門外,同時眼淚無聲地盈滿眼眶,我急忙抱住他,他仍是劇烈掙扎,不許任何人靠近,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還是不然。整整一個早上,我坐在椅子上將孩子緊緊抱在懷里,因為我不能確定,當我放開他的時候,他會有怎樣的舉動。
案例描述二:有一次排隊時候,一個孩子“哇”的大哭起來,我急忙趕過去一看,只見他用手指著軻軻說:“他打我。”我仔細看了看,只見他的額頭右邊直到右耳耳廓有一條血痕。我問軻軻:“你為什么打小朋友?”軻軻低下了頭,一個字也不說,任我再怎么溫柔地詢問,他也是不說話。最后問了被打的小朋友,方得知是他從后面不小心先推到了軻軻,軻軻回身就打了回去。還有一天午睡的時候,軻軻同樣把旁邊小朋友的額頭抓出了三條血口子,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也是不說話。通過詢問受傷孩子原因,我才得知軻軻是因為對方先打了他一拳,他才還手的,結(jié)果不知輕重就抓傷了小朋友。軻軻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但是方式方法不對,誰欺負他了他就直接動手打回去,還沒有學會用語言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
案例描述三:在接下來相處的每一天,通過不斷地觀察,反復地嘗試,讓我對軻軻有了全面細致的了解。在社交與溝通方面,孩子表現(xiàn)出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行為方面,他常常一個人坐在小椅子上,如果有了便意,他也從不表達出來,而是直接拉在褲子上,老師提醒小朋友們?nèi)鐜?,一定要叫到他的名字或是直接過去牽他他才動,不然就一直坐著。每天的早操時間,軻軻基本上就是站立不動或者蹲在地上,老師站在他的旁邊引導他做動作,他也不搭理不回應(yīng)。中班上學期的元旦冬季運動會,班級排練了輪胎器械操的展示,整個排練的過程中,軻軻都不參與,自己很隨意的走動,更不用說記住動作了。
起初,我真的焦頭爛額,每每看到軻軻,和同事聊起軻軻,我都抑制不住自己傷感的情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家長將孩子交到了我的手上,我必定會讓他感受到好似母親的愛包圍著他。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關(guān)鍵是看我們能否通過細心地觀察得以發(fā)現(xiàn),并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讓他在屬于自己的領(lǐng)域里發(fā)展,開發(fā)智力,適應(yīng)社會,最終能自立起來。有一位哲人說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融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于是,我開始探索,嘗試,并不斷調(diào)整策略,用情去感化,用愛去引導,希望可以幫助軻軻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加強家園溝通,形成家園合力
面對軻軻的“特殊”行為,我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家訪,從軻軻父母口中我得知軻軻在家里根本不是這樣的表現(xiàn),他活潑好動,甚至還有點鬧騰。會關(guān)心弟弟,會和家人相談甚歡。軻軻媽媽還給我看了軻軻平時在家拍得一些短視頻,軻軻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視頻里他話挺多的,語言表述流暢,各種動作輪番上陣,果然鬧騰。為什么軻軻會出現(xiàn)這樣的兩面派呢?我和軻軻父母分析原因,覺得最大的原因應(yīng)該是不同環(huán)境帶來不同心理狀態(tài)。在幼兒園里,孩子的一日生活是由一系列規(guī)范所引領(lǐng)的,如:睡覺、起床、進餐都有固定的時間;玩完玩具后應(yīng)該放回原來的地方;飯前便后要洗手;水杯要放在貼有標志的地方等。孩子們在幼兒園中感受的是規(guī)范性、集體化的生活方式,任何人都不允許例外。但是在家里,孩子是自由的、獨立的個體,沒有集體行動引領(lǐng)孩子,也沒有規(guī)則約束孩子。所以,這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兩種行為表現(xiàn)。
二、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滿足孩子心理需求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心上,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就能贏得孩子的心。幼兒的需求密碼,需要我們老師用心去解讀,用愛去澆鑄。幼兒期是人生歷程中生理、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許多關(guān)鍵期都處于這一階段。對于軻軻不開口表達這一情況,我是這樣做的,比如每一次提醒小朋友如廁,我都會問軻軻:“你要小便嗎?我?guī)闳ズ貌缓??”一次又一次,我不厭其煩,一年的小班生活結(jié)束后,軻軻也在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從一開始的不理睬到點點頭到會開口回應(yīng),我對他的進步高興的喜極而泣。
三、用愛感化,建立良好的師幼關(guān)系。
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首先孩子必須先接受我,有意愿跟隨我的步伐前進。晨檢時,拉著他的小手,鼓勵他,夸夸他;自由活動時常常,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集體活動時,對他的關(guān)注比其他孩子關(guān)注的多;區(qū)域活動時,讓他嘗試更多的游戲,從而提高他的興趣;進餐時,對于動作緩慢的他,可部分喂食,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幫助孩子洗臉、洗手、穿衣、換鞋;對于他自由散漫的行為,我常常在排隊時把他牽在第一排等?,F(xiàn)在,讓我欣慰的是,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軻軻喜歡我、認可我、依賴我,對于我的愛能用自己的方式及時給予回應(yīng),并能和我配合完成一些簡單的游戲。每次排隊不用等我牽他、叫他,他自己就主動來到我面前在站好。
四、多贊賞和激勵孩子,增強孩子自信
贊賞和激勵是促進孩子進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潛力的!孩子從老師那里如果常常得到贊許、表揚和肯定,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其行為則表現(xiàn)為積極、果敢,而且情緒穩(wěn)定,有很強的自信心。相反,如果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是否定的,孩子的行為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他們便感到自己是一個無能的人,行為變得無所適從,畏縮膽小,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因此,我會高度重視自己對軻軻的評價,多以積極的、肯定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比如有一次,軻軻在看一本《海洋生物》的繪本,我見他看的沉迷,就說了一句“軻軻看得真認真,你知道這(一只海龜)是什么嗎?”。軻軻輕輕說了兩個字“海龜”,于是我立馬表揚他知道的多,用大拇指給了他一個贊。小家伙第二天來就像開掛了似的,開始拿著書來和我討論書里的動物。今年的六一文藝表演,軻軻也拿著向日葵表演了節(jié)目,我激勵他動作做得好看,雖然動作不到位,但是他動起來了。見到他的變化我真的很欣喜。
雖然軻軻像蝸牛一樣慢慢吞吞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成長,但我已經(jīng)看到了他的變化,他一直在自己的軌道上前進。而我,在付出愛和耐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為他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創(chuàng)設(shè)出更多符合孩子成長的情境,讓孩子身處一個遼闊的世界。不退縮、不回避、更不埋怨,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用愛打開孩子的心門,用愛伴著孩子成長,我相信軻軻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