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孝 張志偉 陳智雄
(1.廣東清新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廣東 清遠 511800;2.廣東省清新區(qū)林業(yè)局,廣東 清遠511800)
森林是地球陸地能動性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又是最復(fù)雜、最完整、最典型的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1]。碳匯造林是指在確定了基線的土地上,以增加碳匯為主要目的,對造林及其林木(分)生長過程實施碳匯計量和監(jiān)測而開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動。大力發(fā)展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的闊葉混交林是提高林分質(zhì)量、提高生態(tài)功能等級、增加優(yōu)質(zhì)森林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2]。從2011 年以來,清新區(qū)林業(yè)局投入大量資金,營造森林碳匯重點生態(tài)工程林(可交易)6.3 萬畝,選擇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銀合歡Leucaena leucocephala等8 個根系發(fā)達、保水固土能力強的樹種進行造林。本人從2017 年至今對米老排山杜英等8 種樹種在清遠市清新區(qū)碳匯造林示范基地的早期生長進行觀測研究,為本地區(qū)碳匯造林樹種選擇提供參考依據(jù)。
清遠市清新區(qū)位于廣東省中部,屬于南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22℃,無霜期330 d 以上,年降雨量2 139 mm[3]。示范基地設(shè)在清新區(qū)禾云鎮(zhèn)鹿田村,地理坐標E112°53′29?,N23°53′04?,坡度約14°,坡位中、下,坡向東南,海拔60~100 m,土壤為花崗巖風(fēng)化而成的酸性赤紅壤 ,有機質(zhì)含量較少,砂粒較多,土層厚度中等,腐殖質(zhì)層較薄,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85.36 g/kg,全氮4.35 g/kg,全磷0.66 g/ kg,全鉀22.66 g/kg,堿解氮295.21 mg/kg,有效磷2.65 mg/kg,速效鉀105.79 mg/kg,pH 值6.45,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類型,造林地原有植物主要有荷木Schimaspp.、黎蒴Castanopsis fissa、山蒼子Litsea cubeba、三叉苦Evodia lepta、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崗松Baeckea frutescens等。
試驗材料為8 種闊葉樹種,包括3 個落葉樹種和5 個常綠樹種,供試苗木全部是由清新區(qū)苗圃提供的1 a 苗,其中米老排、山杜英、千年桐、香樟為營養(yǎng)袋苗,其它4 種為裸根苗。
由于各種苗木數(shù)量不一,造林試驗設(shè)計采用隨機塊狀混交的方式種植。造林地選擇相似的立地條件,采用相同的造林技術(shù)措施和撫育措施進行造林試驗。
于2017 年3 月造林,造林面積1.5 hm2,造林密度為1 333 株/hm2,植穴規(guī)格40 cm×40 cm×30 cm,造林時施基肥,每穴施放0.3 kg 復(fù)合肥(N、P、K 總含量不低于45%)。造林當(dāng)年和第2、3 年6-8 月分別撫育一次,撫育內(nèi)容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追肥、補植[4]。割灌除草要求按原種植帶進行帶狀割灌除草,帶寬1 m,草、雜茬頭不高于0.1 m,割灌除草后,以幼樹為中心,松土擴穴的半徑不少于0.5 m;松土、擴穴后,將肥料追施于幼樹周邊土壤中,采用溝狀埋施,施肥溝位于幼樹樹冠投影外沿的上坡處,溝深不小于0.2 m、寬0.20~0.25 m,長0.30 m,每株施放0.2 kg 復(fù)合肥,將肥料撒入后覆土。追肥后進行培土,將幼樹周邊土壤回覆形成半徑0.5 m 的圓形平臺。
表1 參試樹種苗木Table 1 Seedling status of the participating tree species
采用樣方調(diào)查方法,在示范基地設(shè)置4 個15 m×15 m 的樣方,每年9 月或10 月調(diào)查統(tǒng)計4 個樣方內(nèi)各樹種成活率或保存率,并測量樣方內(nèi)所有林木樹高、胸徑(從造林第二年開始測量胸徑)、冠幅,并且用系統(tǒng)聚類方法和SPSS 軟件對各樹種進行分析[5]。
在2017—2020 年9、10 月對試驗林各樹種成活率、保存率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圖1),2017年時大多數(shù)試驗苗木長勢良好,成活率較高,米老排、千年桐達97%以上,山杜英、楓香、樟木、火力楠等樹種都在87%以上,銀合歡、南酸棗的成活率在50%左右;至2020 年,米老排、千年桐保存率在90%以上,山杜英、楓香、香樟、火力楠等樹種都在80%以上,南酸棗保存率40%,銀合歡保存率只有20%。
圖1 2017-2020 年各樹種的保存率Fig.1 2017 -2020survival rates of tree species
圖2 和表2 表明,八個樹種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存在明顯差異:米老排、山杜英、千年桐、楓香、火力楠的1~3 年的樹高生長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米老排、千年桐表現(xiàn)最為突出(第一、二、三年樹高連年生長量米老排為0.52、0.92、1.24 m,千年桐為0.64、0.88、1.1 m),樹高連年生長量都明顯高于其他樹種;香樟、南酸棗連年樹高生長量比較穩(wěn)定,銀合歡樹高生長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且第三年樹高生長量開始負增長。
圖2 2017 年至2020 年參試樹種樹高生長Fig. 2 2017-2020 tree height growth of the tested tree species
表2 參試樹種樹高、胸徑和冠幅連年生長量Table 2 Annual growth of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crown width of tested trees
從胸徑連年生長量來看(表2、圖3),千年桐、南酸棗生長最快,造林第二年(2018 年)達2.5、2.6 cm,第三年分別為1.9、1.1 cm,第四年1.2、1.4 cm;米老排后勁最足,第二、三、四年分別為0.7、1.7、1.7 cm;山杜英、楓香、火力楠生長穩(wěn)定,3 年平均胸徑生長量1.1 cm 左右且波動不大;香樟生長較緩,第二年還測不到胸徑,第三年胸徑有1.4 cm,第四年胸徑生長有0.7 cm;銀合歡生長最慢,第二年的胸徑生長量0.7 cm,第三年、第四年胸徑生長量都只有0.2 cm。
圖3 2018 至2020 年參試樹種胸徑生長Fig.3 Growth of DBH of tree species from 2018 to 2020
由圖4、表2 可知,千年桐冠幅連年生長量最突出,第一、二、三年是0.3、0.64、0.64 m;米老排的是0.36、0.42、0.62,南酸棗的是0.34、0.42、0.54 m,這3 個樹種冠幅連年生長量呈上升趨勢;山杜英、楓香、香樟、火力楠冠幅連年生長量比較平穩(wěn),保持在0.2~0.3 m 左右;銀合歡冠幅連年生長量最小,第一年為0.5 m,第二年才0.02 m,第三年出現(xiàn)負增長。
圖4 2017-2020 年參試樹種冠幅生長Fig.4 Crown growth of tested tree species in 2017-2020
圖5 8 個樹種的聚類樹狀圖Fig. 5 Cluster tree of 8 tree species
對8 個樹種的樹高、胸徑、冠幅生長量進行聚類分析,結(jié)果表明,8 個樹種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米老排、千年桐、南酸棗,為早期生長較快的樹種;第二類包括楓香、火力楠、山杜英、香樟、銀合歡,為早期生長較慢樹種,其中楓香、火力楠、山杜英從第二年開始長勢良好,表現(xiàn)出很好的后勁;香樟長勢較緩慢,而銀合歡二、三年后甚至出現(xiàn)負生長。
4.1 米老排、千年桐兩種樹種存活率高、生長快,是本地區(qū)碳匯造林最優(yōu)樹種;楓香、山杜英、火力楠生長后勁足,也是碳匯造林不錯的備選樹種;香樟這種名貴樹種生長緩慢,不適宜碳匯造林大面積種植;南酸棗雖然生長較快,但保存率低,不適宜作碳匯林造林主要造林樹種,只適宜作為輔助樹種;銀合歡保存率低、生長緩慢,不適宜作碳匯林造林樹種。
4.2 影響碳匯造林存活率和生長狀況的因素很多,樹種選擇、苗木質(zhì)量、種植技術(shù)、甚至造林地離村莊遠近都對造林成效有重要影響。在清新區(qū)碳匯造林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楓香在交通便利或離村莊近造林地的生長情況要比遠離村莊、交通不便的林地差很多,本地居民采楓香枝葉煮擂茶或煲水沖涼驅(qū)風(fēng)的風(fēng)俗,使可及度成為影響楓香造林成效的重要因子;南酸棗、香樟喜光喜溫暖濕潤,不耐貧瘠干旱,適于深厚肥沃酸性中性土壤,南酸棗、香樟在四旁地種植效果比山地種植效果好很多,所以不適宜在碳匯造林中大面積種植。
由于植物生物學(xué)特性、立地條件以及撫育措施等的不同,不同樹種或同一樹種在各地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表現(xiàn)往往有著較大的差異[6-8]。在清新區(qū)中、南部,銀合歡在花崗巖風(fēng)化而成的酸性赤紅壤生長緩慢甚至被淘汰,而在清新區(qū)北部,銀合歡在石灰?guī)r風(fēng)化而成的紅色或黑色石灰土上生長很好,4 年生樹高達4.6 m,胸徑達5 cm,耐干旱貧瘠特性很突出,其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
曾武[9]認為應(yīng)避免選擇樹高早期生長速度差異大的樹種混種,比如香樟,因生長較慢極易被其它生長較快的樹種遮蓋,導(dǎo)致混交失敗,本研究也顯示香樟易被火力楠、千年桐、米老排遮蓋,造林成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