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李寶新 胡雅楠 郭淑芹 常文龍 翟娜 王翯 張云良
(1.承德醫(yī)學院研究生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北省光學感知技術(shù)創(chuàng)新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高血壓的患病率迅速增加,兩種疾病共存也顯著增加了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1-2]。有研究證明,糖脂代謝異常引發(fā)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通過增強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促進T2DM的發(fā)生,但其對血壓的影響尚不明確,近年來,IR在T2DM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3]。維生素E結(jié)合蛋白(Afamin ,AFM)是一種主要由肝臟生成的在免疫抑制、脂質(zhì)代謝及胰島素抵抗等方面發(fā)揮作用的調(diào)節(jié)因子[4]。鋅-α2-糖蛋白(zinc-α2-glycoprotein,ZAG)是一種主要在腎臟中表達的組織相容性復(fù)合分子,能夠在白色脂肪組織中促進脂質(zhì)代謝及葡萄糖利用,減輕胰島素抵抗[5-6]。由此可知AFM與ZAG均可參與IR的調(diào)節(jié)從而影響T2DM進程,但二者在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變化以及二者相互作用關(guān)系仍不明確。本研究通過觀察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AFM和ZAG濃度變化,探討兩者在T2DM合并高血壓中的臨床意義,為臨床診治提供思路。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47例(男74例,女73例)。依據(jù)WHO的T2DM診斷標準[7]以及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的高血壓診斷和分級標準[8],將T2DM患者分為兩組:單純T2DM組(simple diabetes group,DS組)75例,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T2DM合并高血壓組(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group,DH組)72例,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另選同期我院體檢的與性別、年齡相匹配的健康者70例作為對照組(NC組)。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繼發(fā)性糖尿病。②糖尿病程≥15年,合并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等急慢性并發(fā)癥。③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④精神異?;颊摺J占茉囌吣挲g(Age)、糖尿病病程(DM病程)、高血壓病程(HP病程);測量其身高、體重、腰圍、臀圍,并連續(xù)3天在清晨安靜狀態(tài)下測量雙上肢的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計算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及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本研究獲得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血清生化及相關(guān)指標測量 所有受試者均禁食8~10 h 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10 mL,以4000 r/min 離心5 min,零下80 ℃儲存。采用日立7600 生化儀器檢驗空腹靜脈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血肌酐(SCR),糖化HA8180 儀器檢驗糖化血紅蛋白(HbA1c),電化學發(fā)光法(德國Cobas6000-E601)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通過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法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HOMA-IR=FINS(mu/L)×FPG(mmol/L)/22.5。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AFM(mg/L)和ZAG(μg /mL)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免疫生物有限公司(Elabscien)。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的指示,AFM有效檢測范圍是7.8~500mg/L,ZAG的有效檢測范圍是5~160 μg/mL,批內(nèi)變異系數(shù)<10%,批間變異系數(shù)<15%。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三組間Age、BMI均無顯著差異,DS組與DH組DM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相比,DH組WHR最高,NC組WHR最低 (P<0.05);與NC組、DS組相比,DH組SBP和DBP水平明顯升高 (P<0.05),但NC組與DS組SBP和DB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in each group
2.2 各組生化及相關(guān)指標比較 各組間TC、TG、ALT、AST、SCR、BUN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NC組相比,DS組、DH組的FPG、HbA1c、FINS、HOMA-IR水平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與NC組相比,DS組、DH組AFM水平逐漸升高,且以DH組最高 (P<0.05),三組間ZAG水平逐漸降低,其中以DH組最低 (P<0.05)。見表2。
表2 各組生化及相關(guān)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and related indexes in each group
2.3 血清AFM、ZAG水平與各指標的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 參照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血清AFM水平與BMI、WHR、DM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呈正相關(guān),與ZAG呈負相關(guān) (P<0.01)。血清ZAG水平與BMI、WHR、DM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AFM呈負相關(guān) (P<0.01)。見表3。
表3 AFM、ZAG和各指標間的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Table 3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FM and ZAG with each variables
2.4 血清AFM、ZAG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AFM為因變量,以DM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ZAG為自變量,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SBP、FPG、HOMA-IR、ZAG為其獨立影響因素;以ZAG為因變量,以DM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AFM為自變量,結(jié)果顯示SBP、FPG、AFM與ZAG獨立相關(guān)。見表4。
表4 血清AFM、ZAG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Table 4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AFM and ZAG levels
T2DM作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而高血壓是T2DM患者常見的合并癥之一,在最近的一項全國高血壓及T2DM患者登記中,T2DM合并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5.3%[9-10]。因此,對于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早期風險評估及干預(yù)已成為近年來的關(guān)注熱點。本文通過對健康人群、T2DM患者以及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AFM、ZAG水平檢測,研究這兩種指標在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體內(nèi)的含量變化及與多種影響因素的相關(guān)性,為評估T2DM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生風險提供參考依據(jù)。
AFM是人類白蛋白基因家族的第四位成員,又被稱為α-白蛋白,其分子量為87kDa,是肝臟中產(chǎn)生的一類在體內(nèi)調(diào)節(jié)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的調(diào)節(jié)肽,可作為IR的有效標志物[11]。本研究中,T2DM患者血清AFM濃度較正常人明顯升高,且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AFM濃度明顯高于T2DM患者,表明AFM可能參與T2DM以及T2DM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并與血壓、血糖控制水平具有相關(guān)性,與Varga等[12]研究結(jié)果一致。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顯示,血清AFM濃度與BMI、WHR、DM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呈正相關(guān),與ZAG呈負相關(guān)。表明AFM可能參與血脂代謝以及IR,與血糖及血壓波動密切相關(guān),且AFM的升高不利于血壓的控制。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后結(jié)果表明,SBP、FPG、HOMA-IR、ZAG為AFM獨立影響因素,進一步證明IR與AFM變化的密切相關(guān)性。由此可推斷,AFM受血糖與血壓變化的雙重影響,且隨著血糖及血壓水平的持續(xù)升高,肝臟中AFM表達水平逐漸增加,影響體內(nèi)糖脂代謝導致IR,使得血糖及血壓進一步升高[13]。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患有高血壓的孕婦血清中,AFM水平明顯升高,在孕早期可通過檢測AFM篩查有高血壓并發(fā)癥風險的婦女[14-15],提示AFM可能在高血壓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ZAG是一種主要由腎臟表達的可溶性糖蛋白,分子量為43000kDa,其分子結(jié)構(gòu)中所包含的鋅結(jié)合位點,參與了能量代謝和刺激ZAG的表達和作用發(fā)揮[16]。同時,ZAG由脂肪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能夠激活β-腎上腺素受體3(β-adrenoreceptor 3,β3-AR),并通過β3-AR/cAMP途徑上調(diào)cAMP促進脂肪分解[17]。ZAG還可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途徑驅(qū)動白色脂肪祖細胞向棕色細胞轉(zhuǎn)化來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減輕IR[18-19]。本研究中,參照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ZAG水平與BMI、WHR、DM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AFM呈負相關(guān);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后表明,SBP、FPG、AFM為ZAG的獨立影響因素,說明ZAG隨著血糖及血壓的水平升高而降低,其可能作為T2DM合并高血壓的保護因素,通過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糖脂代謝,促進脂肪分解,抑制肥胖的發(fā)生,減輕IR,延緩病情發(fā)展[20]。本研究對三組血清ZAG水平進行檢測,其中正常對照人群血清ZAG水平最高,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ZAG濃度最低,而Lei[21]等通過對新診斷的代謝綜合征患者血清ZAG水平進行觀察,證明ZAG水平與血壓呈負相關(guān),且患者血壓變化與糖脂代謝異常存在相關(guān)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AFM與ZAG存在明顯的負相關(guān)性,證明兩者存在相互調(diào)節(jié)關(guān)系,在T2DM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共同發(fā)揮作用。但本研究目前樣本量較小,有關(guān)AFM與ZAG在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預(yù)后作用尚未闡明,仍需擴大樣本量,完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分析AFM和ZAG在T2DM合并高血壓病情變化中的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2DM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中AFM水平明顯升高,ZAG水平明顯降低,提示AFM與ZAG通過反向作用參與T2DM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為T2DM合并高血壓等大血管并發(fā)癥的診治提供了新的依據(jù)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