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李真[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35]
自從周秦朝以來,我國就開始是了封建社會。在這個封建社會中奉行著一種“三綱五常”理論,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以在家庭中父親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父為子綱”的社會,父權盛行的時期,父親可以對自己的孩子隨意打罵、支配,甚至買賣殺傷子女。費孝通先生曾經把傳統(tǒng)的封建家庭稱作為“父母子的三角”,“而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在婆媳之間,是縱的,不是橫的,夫婦成為配軸”。但是在現(xiàn)在的大量文本中處在封建社會大家族頂端位置的父親已經不再是家庭生活的重心,以及孩子生活與道德的指向針,他們成為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成了被大眾嘲諷的對象。
從新文化運動以來,“父親”這個形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都是受到批判的。我們知道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同時又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思想,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受到了西方先進思想的洗禮,也是因為這些先進知識分子的影響,為新思潮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改變一部分人的封建思想。但是大部分人的封建思想并沒有改變,我們從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文學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比如《獲虎之夜》的魏福生、《斯人獨憔悴》里的化卿都表現(xiàn)了當時舊社會下父親權力的強大與冷酷。在這一點上,這兩個時期的父親形象還是非常相似的。但是新文化運動比起“三綱五?!睍r期“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這個觀念又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文化運動中宣揚民主,重視人生存的權利,但是在專制這一點上這兩個時期的父親形象似乎沒有太大變化的。
1.開明的父親形象。在有一些作品中,父親的形象是仁慈、善良、真誠的,為了自己的孩子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永遠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冰心《去國》里就塑造了一位開明、慈愛、善良的父親。文中的父親朱衡時時都給自己的孩子傳達出理性和冷靜,不去太多地干預自己孩子的決定,給了孩子更多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就算他的兒子辭掉了可能是他這一生中最好的工作,他也只是淡淡一笑,并沒有阻止他。靳以在20世紀40年代創(chuàng)作的《前夕》這部作品中,靜茵的父親對于女兒婚姻前后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作家對傳統(tǒng)文化態(tài)度的變化。在作品中父親要求靜茵按照他的意思成婚,她為了不與父母看中的人結婚,便與自己的愛人一起離家出走,所以父親對女兒的背叛行為一直非常生氣。但是在小說后來的發(fā)展中,在民族危急的時刻,父親慢慢地擺脫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然后破除了他們之間的阻力,通過“國家命運”這一宏大的主題重新走到了一起。父親與孩子的關系也在慢慢地發(fā)生變化。靜茵的父親在文中說出了他這一生以來最明白的一句話:“爸爸不是不明白世事的人,到時候總得放開你們,這份‘國破山河在’的歲月,我把你們都留在家里干什么?從此你們一個個都是國家的孩子了?!睉?zhàn)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消除隔膜,使一個大家族重新凝聚在一起,同時也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2.專制的父親形象。在現(xiàn)代的文學作品中,父親形象總是與專制腐朽聯(lián)系的。他們對孩子只有支配、控制,與我們一直所宣揚的“父愛”一詞好像并沒有太大關系。孩子對父親來說只是他們的思想繼承者,而且多數(shù)是沒有自己獨立思想的繼承。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樸園在周家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在這個家庭中他就像是一個暴君,為了在家中顯示他這個封建大家長的威嚴,他說的話就像圣旨一樣,任何人不能違抗。在作品中,周樸園非要逼迫沒有病的繁漪吃藥,繁漪拒絕喝藥時,周樸園就把周沖叫過來逼他母親喝藥,當?shù)玫椒变舻葧俸鹊幕卮饡r,他讓周沖跪下逼母親喝藥,周樸園的這些行為把他專橫暴虐的面目暴露無遺。胡適在《終身大事》中把田亞梅創(chuàng)造成一個中國式的“娜拉”形象,她不愿意被封建家庭所束縛,為了接受新式教育,去日本留學并且與自己的好友陳同學相戀,卻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百般阻撓,田亞梅最后離家出走。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父親形象是專制腐敗的,與《去國》中的朱衡、《前夕》里的靜茵的父親有極大的不同。
(一)專制腐朽的化身
中國的封建家長制度開始于原始社會的父系氏族,傳統(tǒng)的封建家長制度是凌駕于整個家庭之上的專制型的家庭結構模式。從古代開始,一個家族是否興旺就是要看這個家族的人口多不多,所以“祖孫同居”的現(xiàn)象在封建社會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封建大家族中。所以在這種大家庭中,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所有人都聽從家族中的大家長統(tǒng)治、指揮,管理家中各種大小事務,使男性家長在家庭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且他們?yōu)榱司S護自己在家庭的專制地位,他們就在親情的面具下利用封建道德來對自己的孩子實行專制式的統(tǒng)治。在這種封建式的大家庭中,他們支配、指揮、安排著家里的一切,具有絕對的統(tǒng)治權力,而這個統(tǒng)治權力主要表現(xiàn)在這些封建大家長對待孩子的方面:比如,控制著孩子們的生存權、戀愛婚姻自由權、職業(yè)權等。巴金在反面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造中,高老太爺無疑是最成功的一位,他在自己年少時努力學習讀書,然后考取功名,他希望這個家族會按照他的意愿一直發(fā)展下去,所以他不允許任何其他意外的情況出現(xiàn),“專制”就成為他最突出的特點。在文中高老太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說的是對的,哪個敢說不對?我說要怎樣做,就要怎樣做!”覺慧作為那個時期的一個進步青年,參加了反抗軍閥的學生運動。但是這種正義行為在高老太爺?shù)难壑芯褪呛[、目無王法,而且認為新式學堂只會制造搗亂的學生。在責罵覺新的同時還表揚他的五爸:“你看,你五爸沒有進過新式學堂,他書讀的也不錯,字也比你們寫的好?!庇X明在那個時期是一個個性主義者,他與琴是自由戀愛,但是馮樂山卻在高老太爺?shù)纳諘弦炎约旱闹杜S配給覺明,高老太爺也就順理成章地把這件婚事給接受了。在覺明知道這件事后反對不成功而離家出走,最后在高老太爺快臨終的時候才答應取消覺明的婚約。高老太爺答應這門婚事并不是代表他真的同意,他只是想維護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安定。
除了專制以外,腐朽也是高老太爺性格的一大特征。他表面上一本正經,把仁義禮智信掛在嘴邊,告訴自己的子孫要戒淫欲,但是他還是把濃妝艷抹的小旦叫到家里來照相。在自己六十六歲的生日宴席上,臺上表演的節(jié)目是非常低級的、不堪入目的,高老太爺卻在這個時候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同時,在他身邊還有一位濃妝艷抹、一身香水味,講起話來扭扭捏捏的陳姨太的存在,而且他還做過“發(fā)梨園榜”、找小老婆、侮辱丫頭的齷齪之事。五老太爺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賭、包養(yǎng)戲子,這也是高老太爺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高老太爺希望能夠長宜子孫,希望他的子孫能夠按照他的道路繼續(xù)走下去,但是他不知道他的金錢只會讓他們墮落,他的專制只會激起孩子們的反抗。
(二)克字輩的父親形象
高覺新是家里的長子,而且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經常受到先生的夸獎。但是在他拿到自己優(yōu)異成績的那個晚上,父親卻告訴他已經幫他看好了一門親事,沒問覺新的意見,只是通知覺新一聲而已。他告訴高覺新已經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應該成家,生子,了卻父母的心愿,滿足他們想要抱孫子的愿望。高克文就是高老太爺思想的執(zhí)行者,高老太爺?shù)囊痪浒凳?,高克文就開始為高覺新張羅婚事,抽簽來決定高覺新的妻子,使高覺新與表妹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走到了盡頭。高覺新沒有反抗地接受了自己的婚姻,瑞鈺的出現(xiàn)使父親有了兒媳婦,自己的祖父有了孫媳婦,家中出現(xiàn)了短暫的歡樂,但是高克文并沒有因為高覺新接受了他安排的婚姻就停止了對高覺新的管制。好景不長,在高覺新結婚一個月以后,父親高克文又把他叫進了書房,告訴高覺新現(xiàn)在已經成家,就應該靠自己賺錢養(yǎng)活自己,不能總靠家里救濟。就是在這樣的鋪墊之下,又強加給了高覺新一份工作。在高覺新上班的第一天回到家里,先去拜見祖父得到了一頓訓斥,然后在父親那里又是一頓訓斥。高克文并沒有去想要關心自己的孩子,問問上班的心情,有沒有不適應或者有沒有受委屈,他們只是想要維護自己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地位。
對于克明、克安、克定這些人物,克安和克定是舊時期封建大家族典型的敗家子,在他們的一生中就是吃喝嫖賭、無所事事、坐吃山空,所以在他們的身上幾乎找不到父愛。他們荒淫無度,在外面包養(yǎng)戲子,只管自己一時的快樂,并沒有考慮自己孩子的感受。去。讓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應該是高老太爺在發(fā)現(xiàn)克定背著家里,偷偷把妻子的首飾騙去當賣,然后去包養(yǎng)戲子,過著一種墮落腐敗的生活。讓人接受不了的應該是高老太爺訓斥克定的那一個場面:他讓克定自己打自己耳光,而且是跪著打自己耳光,更重要的是這個三十三歲的人還有一個十三歲的女兒。書中有著這樣一段話:“居然挺直的跪在地上,自己打耳光,責罵自己,屈辱自己……他一點也不反抗,無論是在行為或在語言上,他做著他父親所吩咐他做的一切,一點也不懷疑?!痹谶@個時候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自己是一個十三歲女孩的父親,沒有想到過自己身為人父的尊嚴,只是想著如何讓高老太爺消氣,獲得錢財。雖然在文中描寫克文、克安、克定的篇幅很短,但是把他們的形象卻體現(xiàn)得很充分。
(三)年輕的父親形象
高覺新作為一個年輕的父親形象,與老一輩的父親在對孩子的態(tài)度上有很大的差距。他的婚姻雖然是在父親的意愿下完成的,但是他與自己的妻子還是非常融洽,在他們結婚不久后,有了屬于他們的愛情結晶。在妻子懷孕期間,在他的父親卻突然去世,父親的離世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但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這給他昏暗的生活中注入了一絲亮光,使他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以后的生活中他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從慢慢地爬到學會走路,從咿呀學語到了會說一些簡短的話,這些都讓他感覺到幸福。而且孩子也是非??蓯?、聰明伶俐,高覺新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放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他因為愛孩子,不愿意給孩子請奶媽,而且在每次睡覺之前,他總要看一眼天真爛漫的孩子的睡臉。他陪孩子一起玩耍,用親吻來表達自己的愛,把自己的愛都傾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高覺新是非常愛這個孩子的,但是他的愛并不是單純的、簡簡單單的父愛。這個孩子剛出生就已經背負著他父親所未完成的愿望。高覺新在父親主張下,失去了自己的愛情和夢想,父親去世之后他又承擔起了守護整個家族的重任,他成為一個沒有希望的人。但是在孩子出生之后,他找到了可以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人,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他來替我完成?!彼J為孩子完成父親的心愿是理所應當?shù)摹5撬]有意識到,在小時候自己也曾經得到過父母這樣的愛,也得到過父母充滿感激和愛的語言。雖然他也接受過新思想的熏陶,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封建的。他的孩子也即將成為他的復制版,孩子以后的道路也將會跟自己的父親一樣,被父親安排未來,只能實現(xiàn)父親未實現(xiàn)的夢想,他自己意愿也將會被這個對自己傾注很多愛的父親給抹殺。所以在這個方面,高覺新與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并沒有太大的差距。高覺新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雖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出發(fā)點是不同的,但是最后的結果都是束縛孩子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所以我們也可以從高覺新的一生來看到孩子未來的命運。
孔子和孟子都說做人一定要講孝道,但是孝不一定要順,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我們所認同的“父慈子孝”的基本內容是雙向的,但是封建禮教所倡導的卻是單方面的。在封建大家族所說的孝的意思是“絕對地服從”,正是由于具有這樣的封建傳統(tǒng),才造成了兒女和其他的家庭成員都懼怕這個家族統(tǒng)治者。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也是巴金作品中極富影響力的一部。高老太爺?shù)膶V聘瘮?,與其他的子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戲劇沖突,同時也影響了幾代人的命運,使一個封建大家族分離崩析。通過舊式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沒落,以及青年一代與封建家長的矛盾與沖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禮教的腐敗和吃人的本質。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到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父子關系已經成為最具有深度和吸引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且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已經有很大的成就,值得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以及對這種封建家長制度的反思。
①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北京出版社2016年版,第58頁。
② 靳以:《前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1頁。
③④⑤⑥ 巴金:《家》,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93頁,第54頁,第278頁,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