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李清照“打馬”組文的文氣與興寄"/>
⊙孔 軍[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xué),濟南 250100]
李清照著有《打馬圖經(jīng)》一卷,并為之作《〈打馬圖經(jīng)〉序》《〈打馬圖經(jīng)〉例論》《打馬賦》。打馬是古代的一種博戲,宋代陳振孫認為“大約與古之樗蒲相似”。李清照《〈打馬圖經(jīng)〉序》如是說:
按打馬世有兩種:一種一將十馬者,謂之關(guān)西馬;一種無將二十馬者,謂之依經(jīng)馬……
這篇序?qū)懹诮B興四年(1134)十一月。此年九月,金和偽齊合兵南犯,南宋朝廷陷入惶恐之中,江浙百姓東奔西走躲避戰(zhàn)亂。李清照亦從臨安溯流富春江避難金華。雖一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怎奈何戍角悲吟、心情愴然,何暇于耽景怡性,書寫懷抱?詞人“抵金華,卜居陳氏之第”后才 “意頗適然”,在“更長燭明”的良夜研究“博弈之事”,先后完成“打馬”組文(注:本文將“序”“例論”“賦”三篇文章并稱“打馬”組文)。
世所公認,李清照詞風(fēng)婉約,獨創(chuàng)“易安體”,在中國詞壇自成一家。然而她的詩文卻表現(xiàn)出不讓須眉的豪放。如她的 《題八詠樓》:“千古風(fēng)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再如她的《烏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边@兩首詩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氣象雄偉,立意高遠,足以振聾發(fā)聵。而她避難金華時所作的“打馬”組文,集才氣、霸氣、豪氣、英雄氣于一體,文氣激越、澎湃高亢,更是難得的曠世雄文。文章用典雄富、多所興寄,有家國之嘆,有時局之憂,有中興之托,有恢復(fù)之志,獨無半點脂粉柔媚之態(tài)。
先說才氣。李清照喜歡讀書,博聞強識。屏居青州時和丈夫趙明誠“賭書潑茶”,能“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金石錄〉后序》)。“打馬”組文集中體現(xiàn)了李清照讀書之廣博,記憶之超絕。組文用典不啻百余,信手拈來,妙合無垠,渾然天成。更難更可貴的是,所用典故或與博戲有關(guān),如《晉書》的劉毅、劉裕博戲時的狂放姿態(tài);或與駿馬有關(guān),如《逸周書》中周穆王見西王母時駕乘的八駿,《世說新語》中王濟、王湛“蟻封盤馬”;或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如喜歡賭棋的桓溫領(lǐng)兵伐蜀,賭上別墅的謝安大破前秦。如此繁富的用典,非胸藏萬卷,且精熟于心,何能及此!
再說霸氣。詞人天生喜歡博戲,“凡所謂博者皆耽之”,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而且“博”無不勝。一些作為“閨房雅戲”的復(fù)雜博戲,別人苦于不能精通,詞人苦于“難遇勍敵”,詞人何以逢賭必贏?用“序”中的話來說,首先你得“慧”:慧則通,通即無所不達;其次你得“?!保簩t精,精即無所不妙。詞人“獨愛依經(jīng)馬”,喜歡之余,還根據(jù)所擲點數(shù)和行馬路數(shù),對每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都做了說明,并附上心得?!洞蝰R圖經(jīng)》就是詞人多年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精華總結(jié)。詞人希望借此“使千萬世后,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能把一種游戲做到孤獨求敗的程度,足見詞人之慧、之專、之精通?!胺虿┱?,無他,爭先術(shù)耳”,輕描淡寫的一句概括,更顯示出詞人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居高臨下、無往不勝的霸氣。
“打馬”組文,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充盈其中的豪氣。這種豪氣體現(xiàn)在文章用典上:所涉皆豪俠之人,所做皆豪橫之事,所言皆豪壯之語。
看“序”用典。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刃游骨節(jié)之間,躊躇滿志。郢匠斧削楚人鼻尖之白堊,運斤呼呼生風(fēng),兩不失容。張芬的客人以綠豆擊蠅,十不失一,滿座皆驚;而張芬徒手捉蠅,拈蠅后腳,曰“無費吾豆”。此四典都在強調(diào)博戲只有精于心,才能妙于用。
看“例論”用典。曹沫挾持桓公,魯國失地,一朝歸還;孟明三敗于晉,忍辱含垢,終成大功:此言行馬失利,執(zhí)意再戰(zhàn),一圖僥幸。韓信三千奇兵,馳入趙營,拔旗易幟,趙軍覆沒;項羽四面楚歌,兵敗垓下,烏江自刎,霸業(yè)成空:此言籌碼盡失,大勢已去,不可挽回。晉襄公國喪期間,崤山伏擊秦軍,大獲全勝;李亞子(莊宗李存勖)夜襲夾寨,解除潞州之圍,建立后唐:此言棋盤之上,禍福輪轉(zhuǎn),否極泰來。楚霸王慷慨悲歌,時不利兮,烏騅不逝;劉玄德遇險襄陽,倉皇而逃,馬躍檀溪:此言行棋時棋子(馬)落塹,萬分危難,亟須自救。
看那些博戲之人。要么有豪橫之行為:劉毅,家無斗米之儲,在賭場上卻一擲百萬,贏得次彩后狂奔呼叫;劉裕久握五子,隨手一擲,四子皆黑,獨一子旋轉(zhuǎn)未定,劉裕大喝一聲“黑”,于是拔得頭籌。要么有豪俠之精神:怕對方棋得先手,劉琨,枕戈待旦,志在梟虜,長恐祖逖“先我著鞭”;怒自己輸錢太多,秦少游見黃庭堅紈扇題詩,便發(fā)怒道“逼我太甚”。要么有豪壯之言語:袁耽(字彥道)十萬一擲,把破布帽摔在地上,投馬(棋子)絕叫:“還認得我袁彥道否?”
至于盤中廝殺,描寫更為暢快。寫攻守:這一方攻勢凌厲,如吳江紅楓耐清寒,胡山黃葉落秋風(fēng);那一方防守嚴密,似漢武強兵守玉門,瀚海草黃馬正肥。寫棋風(fēng):這一方喜歡用險,如當年光武縱三千死士破王莽;那一方穩(wěn)字當頭,似上古黃帝集八方諸侯擒蚩尤。寫對戰(zhàn)細節(jié):這一位棋風(fēng)棋藝冠絕當時,也免不了有善騎庾郎兩轉(zhuǎn)墮馬的敗筆。那一位無名鼠輩默默無聞,竟走出了多才王湛十年深藏的妙著。寫行馬遲速:有時緩緩而回,如流連陌上花開;有時昂昂而出,如日行千里之駒。寫終盤決戰(zhàn):有時銜枚,看似延宕不前,忽然間疊成十馬闖關(guān)隘;有時趨利,只顧自恃余勇,沒承想損折三子落坑塹……文中用典如串珠,迤邐散開;如鋪錦,幻如煙霞。不直書其事而多用比喻,讓人隨著行棋節(jié)奏的遲速緩急而心潮起伏。如臨其境,“境”中有刀光劍影;如聞其聲,“聲”中有鼓角爭鳴。
無論才氣、霸氣、豪氣,統(tǒng)歸都是英雄氣。南宋是一個混亂的年代,是一個軟弱的年代,是一個需要英雄、呼喚英雄的年代。但南宋并非沒有英雄,宗澤以年邁之軀,奔走在抗金第一線,連上二十道奏章力主高宗移駕汴京,只可惜壯志未酬,大夢成空,臨終三呼“渡河”。岳飛率領(lǐng)岳家軍抗金,風(fēng)生水起,朝廷十二道金牌急令召回,前功盡棄,冤死在風(fēng)波亭上。就這樣,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茍且偷生,甚至醉生夢死,直把杭州作汴州,完全忘記了靖康之恥。李清照隨著時代的動蕩而顛沛流離,永失故園。中州盛日,閨門多暇的時代一去不復(fù)返了。流落南方,涼夜冷雨打芭蕉,“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采桑子》)。她“永夜懨懨歡意少??諌糸L安,認取長安道”(《蝶戀花·上巳招親族》)。她多么希望能收復(fù)故土,回到家鄉(xiāng),結(jié)束這一夕數(shù)驚的逃難生活啊,但是,她,一個女流,在宋儒理學(xué)濃霧彌漫的時代,也只能徒喚奈何,也只能徒“思項羽”了。
生在這么一個懦弱無能的時代,詞人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借助詩詞文章,寄托自己的哀恨愁思。
她說桓溫: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她說謝安:別墅未輸,已破淮淝之賊。她堅信:今日豈無元子(桓溫字),明時不乏安石(謝安字)。但是,世昏時暗,英雄常常無用武之地:“崎嶇峻坂,未遇王良;跔促鹽車,難逢造父?!睕]有王良這樣的識馬之人,沒有造父這樣的善御之士,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運鹽負重,老死廄中,難成縱橫之志。李清照多么希望“滿眼驊騮雜騄駬”能從棋盤上呼躍而出,一展抱負,但是,“時危安得真致此?”在國家危難之時,怎樣才能得到這些駿馬,浩浩蕩蕩,奔赴抗金的戰(zhàn)場呢?
如此看來,詞人眼前的棋盤,不正是硝煙彌漫的疆場嗎?詞人行棋所到之處,不正是要收復(fù)的江北失地嗎?那刻著各種駿馬名稱的棋子,不正是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向敵人的無敵戰(zhàn)陣嗎?她渴望著國家有中興之主,起滯拯溺,重振國威;她渴望著朝廷有中興之將,繼絕扶傾,救亡圖存;她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木蘭橫戈好女子”,擎大旗,興義師,橫掃胡塵如秋風(fēng)!但是,朝廷奸人當?shù)?,屈膝求和;英雄報國無門,身老滄洲。詞人年過半百(51歲),“老矣不復(fù)志千里”,那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哀,可以想見。飄零異鄉(xiāng),青絲變成白發(fā),葉落不能歸根,詞人晝思夜盼的“但愿相將過淮水”,在無望的等待中最終成空,令人噓唏。
至此,我們便在看似閑情逸致的“打馬”組文背后,感悟到了詞人寄寓其中的深厚家國情懷:呼喚英雄人物,宣揚英雄氣概,期待有朝一日,王師浩蕩渡淮,收復(fù)失地,一雪前恥。這便是“打馬”組文的興寄所在。
李清照的“打馬”組文,向我們展示了詞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超棋藝,讓我們感受到了文章雄奇豪邁的激蕩文氣。在南宋屈辱的背景下、壓抑的氛圍中,這種文氣給人以揚眉吐氣的痛快、上下貫通的暢快。它寄托著一種希望,它宣示了一種不屈,而它背后是時無英雄、萬馬齊喑的深深悲哀。
后人有《題李易安打馬圖》詩云:“國破家亡感慨多,中興汗馬久蹉跎??蓱z淮水終難渡,遺恨還同說過河。”將詞人的《打馬圖經(jīng)》與宗澤的臨終三呼相提并論,可謂得“打馬”要旨。倘易安有知,或許能稍展愁眉,略減苦情。
①王英志編選:《李清照集》,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頁。
② 王延梯:《李清照評傳》,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