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戰(zhàn)功赫赫,從10旅旅長到5師師長,再到12縱隊司令員,鐘偉是東北部隊中唯一由師長直接升任縱隊司令員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qū)司令部1949年10月編寫的《東北三年解放戰(zhàn)爭軍事資料》給了第2縱隊5師最高的評價:“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zhàn)斗經(jīng)驗豐富,攻守兼?zhèn)?。以猛打、猛沖、猛追三猛著稱。善于運動野戰(zhàn),攻擊力也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頭等主力師。”這個頭等主力師的師長就是鐘偉。他曾六次“違抗”林彪的電令,林彪?yún)s表揚他“敢打違抗命令的勝仗”。他是四野中赫赫有名的“好戰(zhàn)分子”。
責任編輯/李曉玲
軍職簡歷
鐘偉(1915-1984),湖南平江人。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員,3師特務連政委,12團政委,紅十五軍團78師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三大隊政治處主任,鄂豫挺進軍團政委,新四軍3師10旅28團團長,淮海軍區(qū)4支隊司令員。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十旅旅長,2縱5師師長,12縱司令員,49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廣西軍區(qū)參謀長,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部參謀長,北京軍區(qū)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高溝之戰(zhàn),威震蘇北,是鐘偉的成名戰(zhàn)
1943年8月,新四軍淮海軍分區(qū)司令員鐘偉,奉命率部攻打蘇北地區(qū)重要據(jù)點高溝。
盛夏的淮北平原上的高溝小鎮(zhèn),駐守偽36師144團,還有一個保安團,共1400余人。問題不在于敵人多少,而是那5米來高的土城墻,上面的碉堡,外面還有8米多寬、2米來深的壕溝。
城墻無疑是冷兵器時代的產(chǎn)物,只是對于沒有重火器的新四軍,其威力又遠遠大于冷兵器時代。而日偽正是針對八路軍、新四軍的這種弱點,在各地大修城壕、碉堡。
鐘偉的辦法是:“給我挖溝!”
拿槍的手揮鍬掄鎬,半夜工夫,幾條一人來深的交通溝直通城下,人貓腰在里面跑,外面連影兒也看不到。
只傷十幾個人,就將高溝拿下。
高溝之戰(zhàn),威震蘇北,是鐘偉的成名戰(zhàn)。
高溝之戰(zhàn)的重大意義,當然不在于拿下一個據(jù)點,而是發(fā)明了一種很土又很實際的攻堅戰(zhàn)法。從蘇北到東北,這種戰(zhàn)法在戰(zhàn)場上屢顯效用,其中最典型的是遼沈戰(zhàn)役中舉足輕重的錦州攻堅戰(zhàn)。
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的話講,他看到一條條通到城下的交通溝,就覺得像一條條繩索套在脖子上,這回要完蛋了。
一個鐘偉,一個韓先楚,是四野有名的“好戰(zhàn)分子”。
有人說,一提打仗,鐘偉眼睛放光,后腦勺都樂開花,爭硬仗,沒爭到就罵。他這邊打勝了,別人還在那兒啃,就去講人家壞話:“我說他不行吧,怎么樣?這回該我們上了吧?或者我保證兩小時拿下來,拿不下來,提頭來見!”
中等個頭,眉目清秀,瞅著也挺文靜,卻性格倔強,愛打仗,氣魄大,決心硬。鐘偉剛任4支隊司令員時,打日軍,端兩個炮樓,一個打下了,另一個打不下來。那連長不知鐘偉的脾氣,有些猶豫。鐘偉對特務連長說:“你去告訴他,一個小時內打不下來,提頭來見?!碧貏者B長跑去說:“快打吧,司令要槍斃你了?!蹦沁B長一咬牙,打下來了。
打仗不要命,從來不耍蠻。戰(zhàn)前親自偵察,敵情我情,氣候地形,能不能打,怎樣打,會不會出現(xiàn)意外,出現(xiàn)意外怎么辦,全都有數(shù)。打起來,鐘偉不在旅(師)部,就在連部。戰(zhàn)場瞬息萬變,戰(zhàn)機稍縱即逝,一般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特別是打到節(jié)骨眼上,能不能再堅持一下,他的決斷十有八九都是對的。
用他的一些老部下的話講:“那腦袋,咱們十個八個捏一塊也不如他一個,比電子計算機還靈快?!?/p>
這樣一個“好戰(zhàn)分子”、善戰(zhàn)分子,把心思、精明都用在打仗上,對自己人從來直來直去不會拐彎兒,任4支隊司令員前一直是政工干部。
“要敢于打違抗命令的勝仗,像鐘偉在靠山屯那樣,三次違抗命令”
1947年3月8日,東北民主聯(lián)軍北滿部隊兵分三路,越過冰封雪裹的松花江,開始了三下江南作戰(zhàn)。
按照總部部署,2縱5師的任務,是配合1縱圍殲大房身附近的新1軍一個團。
第二天中午,雪花飄舞,偵察報告,敵71軍88師在靠山屯一帶,并有大批軍用物資,正準備向德惠方向退去。
這是個意外情況。鐘偉眼睛一亮:“追上去,打!”
幾乎都不同意。道理明擺著,咱們是去大房身配合1縱的,這不是違抗命令、破壞戰(zhàn)役統(tǒng)一部署嗎?再說了,咱們孤軍遠出,吃虧了呢?
鐘偉認為,敵人在退卻中,對我毫無覺察,這是送上門來的機會,攻其不備,容易取勝。18師、獨1師就在靠山屯東北不遠,隨時可以支援,5師并非孤軍。如果按照總部命令繼續(xù)東進,途中極可能與敵遭遇,打成擊潰戰(zhàn),把這邊的敵人也放跑了。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鐘偉道:“事不宜遲,就這么定了。我是師長,出了問題,我負全責?!?/p>
黃昏時分,5師急行軍趕到靠山屯西南,就見姜家屯和王奎店那邊亂哄哄的,都是敵人。一偵察,是88師262團的兩個營。
東北民主聯(lián)軍14師一個沖鋒攻進姜家屯,俘敵200多。
王奎店連攻幾次未下。
就在這時,林彪的電報到了,命令5師速去大房身。
鐘偉回電:“把這股敵人吃掉馬上就去?!?/p>
哪知這股敵人拼死突圍,跑去靠山屯與264團一個營會合,拼命抵抗。
林彪又來電報,催促執(zhí)行總部意圖。
鐘偉說:“我這都快吃掉一個團了,一大堆俘虜,也拔不動腳啦!”
15團連攻四次都未成功。這時,88師和87師主力分頭從農(nóng)安和德惠趕來增援,林彪的電報也到了。
有人說:“這回不走也得走了?!?/p>
鐘偉拍起桌子:“誰再說走,我就斃了他!”
鐘偉邊組織攻擊、打援,邊給林彪回電:“現(xiàn)在正是抓大魚的好機會,我就在這兒打了,快讓他們都來配合我吧!”
老人們說,這一仗打了個本末倒置,把其他部隊都調動過來,把林彪都指揮了。林彪后來說:“要敢于打違抗命令的勝仗,像鐘偉在靠山屯那樣,三次違抗命令?!?/p>
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就在秀水河子戰(zhàn)斗的同時,10旅、獨立旅在法庫縣鶩歡池也打響了,殲滅全美械裝備的13軍89師一個營。
這是鐘偉和他率領的10旅,闖到關東后第一次較大亮相。
1946年3月中旬,即一個多月后,鐘偉指揮10旅28團、24旅70團、保1旅1團和萬毅縱隊56團,一舉拿下戰(zhàn)略要地四平。
一個月后,鐘偉又和兄弟部隊一道,在大洼、金山堡一帶設伏,將進犯四平的71軍87師大部殲滅。
四平保衛(wèi)戰(zhàn)中,10旅屢屢和新1軍交手。
號稱“天下第一軍”的新1軍到東北后,成營成團地多次被殲。同為國民黨五大主力的新6軍,則頗有上佳表現(xiàn)。特別是號稱“虎師”的新22師,能打又能溜,想吃掉他一個連都難。毛澤東曾指示林彪,盡早打掉這個“虎師”。林彪幾次精心設計,調集兵力,都未得手。東北野戰(zhàn)軍各縱都渴望與這個“虎師”較量較量,鐘偉和5師官兵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1947年12月中旬冬季攻勢中,2縱、7縱將法庫守敵新6軍暫62師包圍。新22師從鐵嶺馳援,在鐵嶺、法庫間的鎮(zhèn)西堡娘娘廟一線,被2縱阻擊,5師則迂回側后。這個“虎師”果真機靈,掉頭就跑。黑土地上敵對雙方最能打的兩個師,就在冰天雪地中開始了一場馬拉松大賽。新22師是汽車輪子,5師是用雙腿,但那也追上了,猛追上去就是猛打。首先沖上去的15團,把一個營圍困在娘娘廟,將其大部殲滅。接著13團沖進馮家?guī)X,全殲一個加強連。
戰(zhàn)后,總部表揚5師,并特別表揚“我15團戰(zhàn)士英勇果敢,使敵人潰不成軍”。
東北三年解放戰(zhàn)爭中,5師是被表彰最多的部隊——沒有之一。
1949年10月,東北軍區(qū)司令部編寫的《東北三年解放戰(zhàn)爭軍事資料》中,這樣評述2縱5師:
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zhàn)斗經(jīng)驗豐富,攻、防兼?zhèn)?,以猛打、猛沖、猛追,三猛著稱,善于運動野戰(zhàn),攻堅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強將手下無弱兵。從此,從4支隊到10旅,鐘偉就用自己的行為打造一支雄師勁旅。
在黑土地上,更能顯現(xiàn)這位頭等主力師師長的作風:勇猛似虎,矯捷似鹿。一位名將所到之處的最大遺產(chǎn),就是他的戰(zhàn)斗作風。
先有1縱、2縱、3縱、4縱、6縱,然后7縱、8縱、9縱、10縱,5縱、11縱、12縱是1948年3月最后一批成立的。
像梁興初升任10縱司令員一樣,林彪、羅榮桓照例也是要跟鐘偉談話的,意思是讓他到12縱任副司令員。
這位“好戰(zhàn)分子”的回答,跟“打鐵的”梁興初幾乎一模一樣:“要是瞧得起我,就讓我當司令員,我是寧當雞頭,不做牛尾?!?/p>
在東北野戰(zhàn)軍中,鐘偉是唯一一個由師長直接提為縱隊司令員的。
雷霆萬鈞克沈陽:“我是司令,我負全責”
1948年10月15日攻克錦州,20日遼西會戰(zhàn)打響,25日4時鐘偉接到總部轉來中央軍委急電:
建議以12縱及三個獨立師由鐘偉指揮,由四平以北上車,趕于24日以前全部運抵清原,以急行軍開至鞍山、海城,堵塞敵向營口退路。
遼沈戰(zhàn)役,野戰(zhàn)軍主力南下北寧線,鐘偉率12縱南下作戰(zhàn),11個獨立師圍困長春。這時,為防長春之敵南逃,四平至清原鐵路全被破壞,鐘偉即揮軍沿中長路南下,三天三夜行程320多公里,28日下午抵達開原,又接到總部電令:
12縱以一個師圍殲鐵嶺之敵,主力即向巨流河前進,堅決堵截廖耀湘兵團回沈陽的退路。
30日清晨,凜冽的北風中,鐘偉沿巨流河東的遼河勘察地形水情。河寬百余米,深2到3米,無任何船只,只有一條鐵路橋可以通過??捎没鹆Ψ怄i,必要時也可炸毀,一個師的兵力足夠了。
鐘偉當即向總部報告,留一個獨立師扼守巨流河,主力渡渾河搶占沈陽南面的蘇家屯。
錦州戰(zhàn)役,那是按部就班,軍令如山。攻堅的,打援的,一切統(tǒng)一步調,不得有誤。遼西會戰(zhàn),用林彪的話講就是“打亂仗”了,動輒“前電作廢”,經(jīng)常連他都不知道一些縱隊的位置,幾乎全靠前線各級指揮員臨機處置。
包括捉到的俘虜,鐘偉綜合各方情報判斷,沈陽敵人還未大批外逃,但這種緊迫性顯然更強了。奔去鞍山、海城已來不及了,而且包圍圈太大,兵力不足,難以堵截敵人南逃。現(xiàn)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逼近沈陽,并伺機發(fā)動攻擊,黏住敵人,待主力到來。
有人覺得置軍委和總部命令于不顧,不妥。
鐘偉說:“我是司令,我負全責?!?/p>
10月30日10時,鐘偉命令12縱34師、35師搶渡渾河,向蘇家屯攻擊前進。為防萬一,命令36師進占沈陽機場待命,或增援巨流河獨立師,或支援主力戰(zhàn)斗,兩頭策應。
蘇家屯距沈陽15余公里,如此寬大地帶,敵人仍可到處突圍。鐘偉一邊給總部發(fā)報請示,一邊命令36師沿渾河北岸向沈陽逼近,又令南滿三個獨立師從東面進逼沈陽,34師、35師則于31日拂曉,從蘇家屯沿鐵路線向沈陽攻進。
渾河鐵路橋南的小郭莊,為沈陽城南門戶,駐守207師一個團,陣地前壕溝、鐵絲網(wǎng)縱橫交錯,碉堡三五成群,還有30多個“鋼帽堡”。這“鋼帽堡”用3厘米厚的鋼板焊接,下面還有4個輪子,人力推動,裝甲車似的,里面一個班兵力,配備兩挺機槍,還真不大好對付。
35師攻擊受阻,有人建議停止攻擊,待總部來電指示再說。
鐘偉在回憶錄《雷霆萬鈞克沈陽》中寫道:
我認為戰(zhàn)爭形勢的發(fā)展是千變萬化的,任何指揮員絕不能只會死板地執(zhí)行命令,而應該努力領會上級命令的精神,根據(jù)戰(zhàn)場上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去貫徹上級的意圖。
一些老兵說,當時沈陽有十來萬敵人,鐘偉也知道不可能將其攻克,他就是想抓住、拖住敵人,待遼西主力趕到后聚而殲之。但他絕不會蠻干。那時渾河結冰了,晚上更冷,拂曉時分,敵人在工事和“鋼帽堡”里快凍僵了。這時,火炮調上來了,12個山野炮連,6個迫擊炮連,還有各連的六〇炮,炮彈猛砸了一個小時,步兵上去就把小郭莊拿下來了。
過了渾河鐵路橋,就是沈陽敵人的防御中心鐵西區(qū),守軍是207師。207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美械裝備,曾遠征緬甸。
打退敵人幾次反撲,鐘偉并未下令跟蹤追擊。鐵西區(qū)是著名的工業(yè)區(qū),高樓林立,街壘層層,還有100多個“鋼帽堡”。12縱又剛升主力不久,缺乏攻堅經(jīng)驗。鐘偉指示每條街道用一個營的兵力,分散成班和戰(zhàn)斗小組,沿街道搜索前進,遇到街壘和堅固據(jù)點,從兩側穿墻鑿壁,迂回攻擊。師團所屬炮兵跟隨前進,攻打據(jù)點,首先炮擊。
11月1日下午4時,12縱拿下鐵西區(qū)后,在遼西殲滅了廖耀湘兵團的野戰(zhàn)軍主力,陸續(xù)趕到。有的跑進沈陽放了幾槍,有的連槍也沒放,跑進城去就行了。
青樹坪失利
1949年8月4日,國民黨元老程潛和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兼湖南省主席陳明仁,在長沙通電起義。
此前有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河南省主席張軫起義,沒想到在四平跟共產(chǎn)黨殺出血仇、又能叫老蔣“校長”的陳明仁,竟然也走了這條道,白崇禧這一悶棍挨得不輕??伞靶≈T葛”(在統(tǒng)一廣西的戰(zhàn)斗中,白崇禧展現(xiàn)出過人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能力,因此被人稱為“小諸葛”)畢竟是“小諸葛”,出手很快,連續(xù)兩天派飛機飛臨長沙、株洲、湘潭、寶慶,轟炸掃射,飄撒傳單。胡謅什么程潛、陳明仁被共產(chǎn)黨軟禁,在長沙的團以上軍官被扣押,部隊被繳械,煽動起義部隊逃亡,只要跑回衡陽,見官升一級。由于起義前陳明仁把自己藏裹得太嚴實,部下不明真相,大河決堤樣往南逃。陳明仁任司令的一兵團三個軍共九個師,光成師成團的就跑了四個師加一個團,四個兵團副司令和三個軍長全跑了。
林彪立即調集四個軍,分頭追擊叛軍。命令要求各部,發(fā)現(xiàn)叛軍須先完成迂回包圍,斷其退路,然后實施政治爭取。如不聽勸告,繼續(xù)南逃,就追殲之。
8月8日接到命令,49軍各師分頭從駐地出發(fā),146師從益陽奔寧鄉(xiāng),10日占寧鄉(xiāng),14日占永豐(今雙峰)。前衛(wèi)436團放幾槍就抓俘虜,沒處放,各連編個俘虜排。437團看著眼饞,要求到前邊去。從永豐出發(fā)后,行軍序列變成437團在前,并配屬個山炮連,然后是師部、436團。
15日下午4時許,437團進至青樹坪單家井,遭敵阻擊,將敵擊退。
這時,師部到達青樹坪,師長、政委召集兩個團主官開會,分析敵情,研究下一步如何動作。
13日,總部獲悉,桂系7軍主力進至永豐、界嶺以南地區(qū),企圖反擊突前的追擊部隊,即令46軍停止前進,49軍要切實查明敵情,不得盲目前進。鐘偉的意見,是146師到永豐就行了。青樹坪會議,一些人也覺得敵情不明,前面可能是個陷阱,不宜孤軍深入。但是壓倒性的意見,是我們還未完成追殲叛軍的任務,眼看就要追上了,不應半途而廢。報告軍里,鐘偉同意,同時命令145師向146師靠攏,以便支援。
當晚8時左右,437團前衛(wèi)營進至界嶺,遭7軍伏擊。營長很沉著,指揮部隊迅速搶占有利地勢,猛烈反擊,將敵沖垮。
17日上午,145師趕到,猛打猛沖,頂開口子,掩護146師撤出戰(zhàn)斗。激戰(zhàn)兩晝夜,146師傷亡失蹤800多人,145師是400多。
青樹坪戰(zhàn)斗,是進關、南下唯一的一次失利。
8月22日,146師師長、政委、副師長,在給軍、兵團、四野總部的電報中,在談了青樹坪戰(zhàn)斗桂系主力的“戰(zhàn)斗特點”后,說:
此次戰(zhàn)斗的幾點檢討:1.首先是師領導上輕敵。明知界嶺有桂軍,地形不熟,敵情不明,而夜間冒進,遭敵伏擊后,還以為敵人要退,而不迅速轉移,還猶豫,撤離留戀,致遭受嚴重的打擊,助長桂軍的氣焰。2.下層也輕敵。15日向界嶺前進時,前衛(wèi)營不找向導,又不嚴密搜索,重機槍不下馱子,整隊沿公路去界嶺宿營……
9月24日,四野大軍江南休整期間,49軍有一份給兵團和總部關于青樹坪戰(zhàn)斗的檢討報告:
3.軍決定進到永豐即停止,并再三令各師不要冒進,情況不明則不前進。但我146師行動較為冒失,接到軍的指示不加考慮,而又提議叛軍尚在太平市一帶,應進至界嶺堵?lián)?。而我們認為他們在前面對情況了解比我們清楚,同時又想完成堵?lián)襞衍姷娜蝿?,故同意他們的意見,并?45師向他們靠攏,以便有更大力量作戰(zhàn)。但145師提議寶慶方面有桂系軍隊應該慎重,這種意見是對的,然而在行動上146師既然已經(jīng)前進,而145師應當靠近,以便支援。因他們遲滯不前,所以我們告訴他們桂系軍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問題是怕我們不注意偵察、警戒,故嚴令他們向146師靠攏。
4.青樹坪戰(zhàn)斗軍應該負哪些責任:(1)既然已下決心在永豐以北停止前進,不應輕易地聽146師的意見而改變決心。這表明軍考慮不周。(2)在永豐已碰到桂系一個團被我擊潰,認為一個團顧慮不大,未充分估計其中變化。這是輕敵的表現(xiàn),故仍未令146師停止。(3)15日146師遭伏擊,經(jīng)反擊后殲敵兩個連,但整個敵人未退。該師第二次返界嶺時,又被敵人反擊阻回,當時他們?yōu)楸苊馔瑪橙藢χ畔囊焉晕⒑蟪?,軍認為敵人只一個團,東南雖有敵7軍一個師只是聽說,覺得還可以對付,未充分估計到情況的變化,果斷地于16日晚令該師攻擊敵人,這是麻痹的表現(xiàn)。依據(jù)上述三點,軍犯了麻痹輕敵的錯誤。所以軍對青樹坪戰(zhàn)斗的失利完全負責,請求上級批評和指示。
1959年廬山會議后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北京軍區(qū)參謀長鐘偉,因據(jù)實反駁林彪等人對彭德懷的誣陷,被轉業(yè)下放,任安徽省農(nóng)業(yè)廳副廳長。
1984年4月24日,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鐘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