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奇,張 征,袁偉紅,毛伯能,劉 雷*
(1.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急診科,江蘇 徐州 221006;2.江蘇大學附屬宜興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江蘇 宜興 214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導致的胰酶異常激活,進而引起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器官消化壞死的疾病,是常見的腹部急癥之一[1]。AP可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MAP的病理學特征為胰腺水腫,具有自限性,病死率低于1%[2];而非輕癥的MSAP和SAP的病理特征為胰腺出血壞死,繼發(fā)胰腺、臨近組織以致全身性感染,若無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過性或持續(xù)性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病死率高達30%~40%[3]。早期判斷AP患者的病情至關重要,在臨床上,常用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估計指標(Ranson評分)、胰腺CT嚴重程度評估(BalthazarCTSI評分)、胰腺外炎癥CT(EPIC)、床旁嚴重指數(shù)(BISAP)等[4]對AP進行評估,由于操作復雜、內(nèi)容繁瑣,靈敏度或特異性較差,臨床預測能力有限,因此尋找一種易于操作、高度可靠的早期AP預測方法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無害性急性胰腺炎評分(HAPS)、C-反應蛋白(CRP)、有核紅細胞(NRBC)和Th17細胞水平作為觀察指標,研究其對早期MAP患者診斷和預后轉(zhuǎn)歸的預測能力,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選取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和江蘇大學附屬宜興醫(yī)院收治的A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兩組,即輕癥組(MAP組)和非輕癥組(non-MAP組)。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宜興市人民醫(yī)院倫審-文-003。
納入標準:①患者通過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AP,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版)》[4]的診斷標準;②發(fā)病時間不超過48 h;③臨床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①創(chuàng)傷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復發(fā)、胰腺癌導致的AP發(fā)作的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惡性腫瘤;④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結締組織疾病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或無法配合醫(yī)師操作者;⑥存在先天胰腺功能障礙等疾病者。
1.2.1 血液學指標 患者入院后按照文獻[4]進行常規(guī)治療,入院24 h內(nèi)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用于檢測CRP、NRBC和Th17。
1.2.2 HAPS評分 根據(jù)患者入院時指標進行HAPS評分,標準如下:無壓痛和腹肌緊張0分,有壓痛和腹肌緊張1分;紅細胞比容正常(男性≤43%,女性≤39.6%)0分,異常1分;血肌酐正常(<176.8 mmol/L)0分,異常1分;總分0~3分。
1.2.3 患者預后評價 記錄是否出現(xiàn)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或者局部并發(fā)癥(胰腺壞死性感染、假性囊腫等局部病變);計算住院病死率=患者因AP死亡人數(shù)/總AP患病人數(shù)×100%。
納入的153名患者MAP組86例,non-MAP組6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和病因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Non-MAP組患者的CRP、NRBC、Th17和HAPS水平顯著高于MA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CRP、NRBC、Th17及HAPS水平的比較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CRP、NRBC、Th17和HAPS是MAP患者診斷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見表3)。
表3 影響SAP患者病情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ROC曲線顯示,CRP、NRBC、Th17及HAPS對MAP診斷都有一定的預測價值,4項指標聯(lián)合使用預測價值最佳;具體曲線下面積、敏感性和特異度見圖1與表4。
表4 CRP、NRBC、Th17及HAPS對MAP的預測效能
圖1 CRP、NRBC、Th17及HAPS單獨及聯(lián)合對MAP患者診斷預測的ROC曲線
根據(jù)ROC曲線的臨界值,將兩組患者分為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結果顯示高水平組患者局部及全身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病死率顯著高于低水平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CRP、NRBC、Th17和HAPS對AP并發(fā)癥和死亡率的評估[n(%)]
AP病情進展主要是由于體內(nèi)促炎-抗炎失調(diào)及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比例失調(diào)導致的[5]。CRP是肝臟合成的一種正性急性反應蛋白,在感染、組織損傷等情況下水平顯著升高,可作為評價機體感染損傷程度的指標之一[6-7]。NRBC作為紅細胞的早期形式,常見于新生兒外周血中,在正常情況下成人外周血無NRBC的存在[8]。研究發(fā)現(xiàn),NRBC在重癥患者中陽性率約10%~30%,而SAP所涉及的胰液對胰腺及周圍組織的消化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管滲漏、多器官衰竭等,可進而導致NRBC陽性的出現(xiàn)[9]。Th17是一類CD4+T細胞亞群,可分泌IL-17、IL-6和TNF-α等細胞因子,對中性粒細胞具有動員、募集或活化的作用。Th17的比例失衡是導致AP相關的促炎-抗炎失調(diào)的重要原因之一[10]。HAPS主要以腹部癥狀、紅細胞比容和血肌酐水平作為評價指標,具有操作簡單,評估迅速等特點,因此HAPS作為AP的預測評分受到臨床醫(yī)師的廣泛青睞。此外,研究顯示HAPS相較于Ranson、BalthazarCTSI、BISAP等其他評分具有更好的陰性預測能力[11],提示HAPS對于MAP的早期預測的準確性更高,對于早期分辨MAP或non-MAP,進行差異化救治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發(fā)現(xiàn)MAP患者CRP、NRBC、Th17和HAPS水平顯著低于non-MAP組;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低水平CRP、NRBC、Th17和HAPS患者預后顯著優(yōu)于高水平患者,提示CRP、NRBC、Th17和HAPS4種指標均與AP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具有高度相關性。
徐宇玫,等[12]研究CRP對AP病情有評估價值,聯(lián)合血清降鈣素原(PCT)后評估價值更好;另一項研究[13]發(fā)現(xiàn)CRP與血清淀粉酶(S-Amy)和白細胞(WBC)聯(lián)合可反應AP的嚴重程度。NRBC作為重癥疾病才會出現(xiàn)的指標,對SAP具有預測功能,王靜,等[14]研究了SAP患者NRBC出現(xiàn)的影響因素,發(fā)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疾病比例、機械通氣比例、PO2及APACHEⅡ評分與NRBC的產(chǎn)生有關,而NRBC的產(chǎn)生可以評價AP的嚴重程度,也是預測患者死亡的重要指標。AP與Th17和Treg細胞比例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有關[15-16]。馬小華,等[17]研究顯示HAPS對MAP具有較好的預測效能,且HAPS評分可以預測患者的臨床結局。本研究通過ROC曲線發(fā)現(xiàn)CRP、NRBC、Th17和HAPS單獨和聯(lián)合預測對MAP患者診斷均具有預測能力,聯(lián)合后預測能力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顯示,CRP、NRBC、Th17和HAPS是MAP患者診斷的獨立危險因素,與上述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CRP、NRBC、Th17和HAPS對MAP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評估作用,4者聯(lián)合使用后靈敏度、特異性均有所提高,評價能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