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薛思為
(三和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211)
近年來,鼻咽癌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甚至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病的惡性程度相對較高,其發(fā)病同EB 病毒感染以及患者所處的環(huán)境、飲食習慣還有遺傳因素等具有密切關系,同時也和種族易感性密切相關[1]。該病屬于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類型。大約有70%~80%的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屬于Ⅲ期或者Ⅳ期,由于其早期癥狀相對不明顯,漏診以及誤診的概率相對較大。所以,采取有效方式早檢查、早確診、早治療,對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價值。積極將EB 病毒抗體篩查納入健康體檢項目,不僅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鼻咽癌,而且也可以最大化為患者贏得治療的最佳時機。臨床實踐中,既往應用單一抗體方式實施檢測,盡管可以實現(xiàn)一定的效果,但還不夠令人滿意[2]。有學者研究認為,積極實施聯(lián)合檢測篩查,可以有效提升檢出率。為此,我院積極開展該項研究,探索分析針對鼻咽癌患者應用EB 病毒核抗原抗體(NA-IgA)、ZTA 蛋白IgA抗體(ZTA-IgA)以及衣殼抗原抗體(VCA-IgA)單獨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方式實施篩查的臨床價值,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本研究納入對象為廣東惠州三和醫(yī)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所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共計40 例,將其列為研究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4~72 歲,平均(52.6±6.5)歲。并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40 例作為對照組,含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6~74 歲,平均(53.8±6.2)歲。對照組涉及對象均無任何疾病,且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本研究檢查。所有對象均具有鼻咽癌相關癥狀表現(xiàn)并經病理活檢等方式予以確診,已對并發(fā)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予以排除,同時排除無法有效配合干預檢查者。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基礎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設備選用我院自備的美國伯騰Biotek 405TS 微孔板全自動洗板機及Molecular Devices(美谷分子)SpectraMax iD3 多功能微孔酶標儀,檢測試劑選用中山生物有限公司EB 病毒NA-IgA、VCA-IgA、ZTAIgA 診斷試劑盒。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獲取檢測物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標本3mL,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guī)程,予以科學有效分離血清,將其置于-20℃條件下保存,檢測操作之前,取出樣本在室溫條件下完成解凍。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必須在獲取樣本凍存后1 個月內實施相關檢測。整個操作過程以及檢測結果的判定均嚴格參照說明書執(zhí)行。按照具體步驟,首先執(zhí)行單項檢測,然后接受聯(lián)合(二項以及三項)檢測[3]。不同檢測操作均由相同的操作人員具體實施,同步開展平行檢測試驗,以確保獲得最有科學價值的結果。
認真觀察檢測結果,嚴格按照要求對結果情況實施判定。計算并對比不同檢測方式的陽性率、陰性率,以及靈敏度和特異度。其具體計算方式為: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診斷符合率(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
應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數據以“百分數”表示,應用χ2檢驗。如果P<0.05,表示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NA-IgA 陽性率為80.00%、陰性率為20.00%,ZTA-IgA 陽性率為82.50%、陰性率為17.50%,VCA-IgA 陽性率為75.00%、陰性率為25.00%。對照組陽性率為12.50%、陰性率為87.50%,ZTA-IgA 陽性率為5.00%、陰性率為95.00%,VCAIgA 陽性率為17.50%、陰性率為82.50%。三項單項檢測中,ZTA-IgA 靈敏度94.29%、特異度84.44%,為最高;NA-IgA 靈敏度86.49%、特異度81.40%,為次之;VCA-IgA 靈敏度81.08%、特異度76.74%,為最低,見表1。
表1 三項指標單獨檢測診斷結果情況比較[n(%)]
研究組NA-IgA 聯(lián)合ZTA-IgA 陽性率90.00%、陰 性 率10.00%,NA-IgA 聯(lián) 合VCA-IgA 陽 性 率87.50%、陰性率12.50%,ZTA-IgA 聯(lián)合VCA-IgA陽性率87.50%、陰性率12.50%,NA-IgA 聯(lián)合ZTAIgA 及VCA-IgA 陽性率97.50%、陰性率2.50%。對照組NA-IgA 聯(lián)合ZTA-IgA 陽性率5.00%、陰性率95.00%,NA-IgA 聯(lián)合VCA-IgA 陽性率陽性率5.00%、陰性率95.00%,ZTA-IgA 聯(lián)合VCA-IgA 陽性率陽性率5.00%、陰性率95.00%,NA-IgA 聯(lián)合ZTAIgA 及VCA-IgA 陽性率2.50%、陰性率97.50%。三項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97.50%、特異度97.50%,為最高;顯著性超過NA-IgA 聯(lián)合VCA-IgA 靈敏度94.59%、特異度88.37%,NA-IgA 聯(lián)合ZTA-IgA 靈敏度94.74%、特異度90.48%,ZTA-IgA 聯(lián)合VCAIgA 靈敏度94.59%、特異度88.37%,見表2。
表2 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結果情況比較[n(%)]
由于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導致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且表現(xiàn)為逐漸上升趨勢。其中,鼻咽癌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將造成病情持續(xù)遷延惡化,進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實踐研究結果表明,鼻咽癌惡性程度相對較高,生長比較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十分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類型疾病而被忽略。而一旦患者產生明顯不適癥狀后再接受診治,容易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窗。研究結果顯示,鼻咽癌臨床分期屬于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針對不同的疾病分期,其具體的治療方案并不完全一致,臨床預后也完全不相同。采取有效措施實現(xiàn)早檢查、早確診、早治療,對于保障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改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EB 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重要成員之一,其基因組為DNA。研究結果顯示,EB 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以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屬于EB 病毒感染的核心宿主,其傳播渠道主要是唾液,部分患者感染后并無癥狀。EB 病毒的主要感染對象以幼兒為主,一般情況下,3~5 歲的幼兒90%以上都有過感染EB 病毒經歷。針對成年人而言,則有高達90%以上存在病毒抗體。EB病毒屬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同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fā)生存在十分密切關聯(lián)性,屬于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血清EB病毒分子水平腫瘤分期與其臨床進展具有密切相關性。
檢測EB 病毒相關抗體屬于診斷病情變化的常用方法。血清抗原抗體(NA-IgA)、ZTA 蛋白IgA 抗體(ZTA-IgA)、衣殼抗原抗體(VCA-IgA)均屬于用于檢驗EB 病毒的重要指標,均具有一定的靈敏度、特異度。既往應用上述指標實施單一指標檢測,盡管可以實現(xiàn)一定的效果,但其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均相對較低,準確率還不高。研究顯示,同時檢測NA-IgA、ZTA-IgA、VCA-IgA 三種抗體中的兩項指標,能夠較為全面地表達EB 病毒感染后不同時間段抗體水平,有助于及時診斷EB 病毒感染,評估實際感染狀態(tài)[4]。本研究積極開展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結果顯示,采用兩項EB 病毒抗體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其靈敏度以及特異度明顯優(yōu)越于單項標志物檢測。而三項抗體檢測,其靈敏度以及特異度明顯優(yōu)越于兩項標志物檢測。實踐結果顯示,三項EB 病毒抗體聯(lián)合檢測有效提升了鼻咽癌診斷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屬于臨床鼻咽癌篩查最佳選擇[5],有助于鼻咽癌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極大提升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對于提升鼻咽癌篩查準確性具有重要價值,由于其檢測成本不高,試劑獲取方便,且該檢測操作相對簡單,因而十分適用于基層醫(yī)院,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6]。但是,實施該項檢測,必須以操作人員的正確操作為基礎,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以及相關規(guī)程嚴格實施。這需要基層醫(yī)院加大人員教育培訓力度,確保獲得更加科學準確的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