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金
心臟外科是臨床醫(yī)學的重要構成部分,主要研究心臟器官及其周圍大血管的外科治療方案,具體包括先心病、心臟辨膜病及缺血性心臟病等。低心排綜合征屬于心外科嚴重并發(fā)癥之一,該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1-2]。目前臨床上以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為該疾病的主要救治方案之一,但是影響該疾病救治效果的因素較多,包括患者身體素質,搶救時效等,同時該治療方案操作較為復雜,前期準備工作較多,如何有效地縮短前期準備時間意義重大[3-4]。所以,在心外科術后低心排綜合征患者護理中,需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本次對2017年6月—2019年6月60例心外科術后低心排綜合征患者進行研究,對標準化護理程序實施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60例2017年6月—2019年6月這段時間內于本院進行ECMO治療的心外科術后低心排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編號原則將其分為均有30例患者的單號組和雙號組,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單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2:18,年齡分布在43~80歲之間,平均(57.32±2.19)歲;雙號組男女比例為11:19,年齡分布在42~80歲之間,平均(58.27±2.35)歲。比較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收治于心外科且接受手術治療,術后臨床確診為低心排綜合征;新指數下降至2.5 mL/m2以下;(2)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有呼吸系統疾??;(2)患有腫瘤;(3)患有重要器官質變性疾??;(4)精神疾病者;(5)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單號組給予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對患者體征密切監(jiān)測,給予患者預防性護理,對相關并發(fā)癥進行預防等。雙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具體如表1。
表1 標準化護理程序
(1)對兩組患者術前人員就位、開始搶救時間、準備物品時間及置管完成時間等各項工作耗時情況進行對比;(2)醫(yī)療團隊對護理流程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記錄并分析醫(yī)療團隊對術前、術中及術后各項服務的滿意度;(3)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對患者感染、出血及血栓形成癥狀進行記錄。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概率法;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單號組各項術前工作耗時均長于雙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工作耗時比較(min, ±s)
表2 兩組術前工作耗時比較(min, ±s)
組別 人員就位時間 開始搶救時間 準備物品時間 置管完成時間雙號組(n=30) 3.25±0.46 3.82±1.26 2.46±0.27 30.11±5.82單號組(n=30) 6.27±0.59 7.96±2.13 8.59±0.56 48.42±8.35 t值 22.110 9.163 54.007 9.83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醫(yī)療團隊對雙號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流程的滿意度均高于單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醫(yī)療團隊滿意度比較(分, ±s)
表3 兩組醫(yī)療團隊滿意度比較(分, ±s)
?
單號組23.33%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雙號組的0(P=0.0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低心排綜合征其發(fā)病機制為心排出量不足,導致周圍血管收縮動力不足,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反應,以患者脈壓低于正常值、心率過快以及血壓降低等為主[5]。ECMO屬于呼吸循環(huán)支持技術的一種,其工作原理為將導管置入患者體內將靜脈血液引出至體外,血液經過氧和器氧和后再運回患者體內,起到維持患者心肺氧和血供,替代心肺循環(huán)的作用,促進患者呼吸系統正常運行[6-7]。雖然ECMO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常見,但是該技術對醫(yī)療人員操作水平及醫(yī)護之間的配合都要求較高,醫(yī)療團隊與護理人員相互協作,護理人員規(guī)范護理流程意義重大[8]。
標準化護理程序是在常規(guī)護理程序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型護理模式,其主要優(yōu)點為護理流程規(guī)范化、人員之間各司其職協同工作,最大程度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遺漏或者錯誤,從而提升工作效率[9]。本研究中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低心排綜合征患者ECMO治療中,結果顯示雙號組患者各項術前工作耗時均低于單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標準化護理程序在心外科術后低心排綜合征患者ECMO治療中應用,能夠有效縮短各項護理操作時間,對護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促進作用。分析原因為:標準化護理規(guī)范了護理流程,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操作培訓后,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面對各種問題可以及時判斷并處理,同時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流程可縮短耗時,從而提高工作效率[10]。
結果顯示醫(yī)療團隊對雙號組護理流程的滿意度評分術前、術中及術后均高于單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標準化護理程序的實施,使護理工作更加規(guī)范、高效,對護理質量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這是因為標準化護理是基于有計劃的護理程序而進行,護理人員了解各階段需要做的事情,了解醫(yī)療團隊的需要,并根據其需要提供最佳配合,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減少醫(yī)療事故發(fā)生[11]。同時雙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低于單號組的2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低心排綜合征患者ECMO治療期間,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術后盡早康復有促進作用。這是因為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由被動護理轉變?yōu)橹鲃幼o理,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癥狀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使并發(fā)癥最小化[12-13]。
綜上所述,在心外科術后低心排綜合征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治療過程中使用標準化護理程序優(yōu)勢明顯,可從多方面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操作時間,提升醫(y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對患者預后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