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珆,呂 華,許曉旋,方童潔,張佳丹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yī)肛腸醫(yī)院(福田) 手術室,廣東 深圳 518033)
混合痔作為臨床上常見的肛腸疾病之一,分內痔與外痔;內痔位于齒狀線以上、外痔位于齒狀線以下。本病主要是因人體的負壓增加或是便秘等因素導致痔核腫脹后肛墊下移,而引起肛周皮下靜脈叢擴張[1]。臨床上將混合痔分為四度,三度指痔瘡脫出肛門外無法自行還納,需用手還納;四度指痔瘡脫出肛門外不能還納,可同時伴有水腫,長時間還會導致靜脈淤積形成血栓,嚴重者甚至直接壞死[2]。目前,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因大部分患者會對手術產生焦慮、擔憂等負性情緒,從而影響臨床治療與預后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復。因此,對圍術期混合痔患者實施有效的、正確的護理措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將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路徑式中醫(yī)護理干預后,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將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60例,按照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常規(guī)組(n=30)與實驗組(n=30)。常規(guī)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63歲,平均(45.31±3.82)歲;病程最短1 a,最長5 a,平均(2.45±0.61)a。實驗組采取路徑式中醫(yī)護理干預,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64歲,平均(45.54±2.73)歲;病程最短1 a,最長6 a,平均(2.63±0.47)a。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①均知情并自愿簽訂同意書;②均符合混合痔相關診斷標準[3];③無手術禁忌證者;④無精神障礙、溝通障礙、認知障礙;⑤臨床資料完整者。
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伴有其他肛周疾病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者;④依從性差者;⑤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內容包含:①向患者介紹與疾病相關的知識、手術與護理的方法及目的、注意事項;②心理干預;③健康教育;④出院指導等。
實施路徑式中醫(yī)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成立路徑式中醫(yī)護理小組,由主管醫(yī)師、護士長等組成,小組所有成員均接受系統(tǒng)培訓,要求其熟練掌握護理標準與觀察要點;查詢與疾病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方案,執(zhí)行護理措施[4]。
入院第1天:①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并協(xié)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②術前訪視,向患者介紹手術環(huán)境、主治醫(yī)師、麻醉方式、飲食禁忌等;③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尿;④告知患者清潔腸道的時間、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項。
入院第2天:①手術日早晨禁食,并檢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備皮,更換清潔衣物,摘掉身上的金屬飾品,佩戴腕表。②術后患者需去掉枕頭平躺6 h~8 h,禁食6 h后再給予半流質食物;密切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輸液反應。③疼痛處理:a.可采用音樂療法、深呼吸、松弛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b.按摩患者的承山穴、合谷穴、太沖穴、三陰交穴等穴位,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c.必要情況下準醫(yī)囑給予患者止痛藥物。d.對于排尿困難者,可采用熱敷下腹部、按摩的方式(中樞穴、關元穴、氣海穴等穴位),幫助患者排尿[5]。
入院第3天:①普食:給予患者粗纖維食物,多食用瓜果蔬菜,禁忌辛辣、刺激類食物,并督促患者多喝水。②中藥熏洗:1瓶痔疾洗液中加溫水(2 000 mL~3 000 mL),先進行熏再洗,溫度控制在35~40°范圍內,時間為10 min~15 min;觀察患者是否有被燙傷,是否有濕疹、出血等情況。
入院第4天:①患者可自由活動,告知患者蹲廁時間不超過5 min,切勿用力;②對于便秘者,選取其大腸俞穴、肺俞穴、合谷穴、曲池穴等,用艾條灸進行處理;還可用摩腹法進行處理,搓熱雙手后,疊于腹部,在患者的肚臍周圍,按右邊上左邊下的方式轉摩,10次。
入院第5天:指導患者功能鍛煉,提肛運動即吸氣收小腹的同時提肛,持續(xù)時間為5 s,再呼氣放松肛門;每次訓練30~40下,2次~3次/d[6]。
出院前:①告知患者飲食有節(jié)的好處,保持大便通暢,保證肛周清潔,避免久坐、久站等;切勿勞累過度,適當進行運動鍛煉。②指導患者每次便后,用中藥熏洗坐浴,自主進行提肛訓練,定期回院復診。
①各項臨床指標評估:統(tǒng)計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②術后并發(fā)癥率評估: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發(fā)生術后出血、肛緣水腫、尿潴留的情況。③疼痛程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分為3個級別,a.1級疼痛:輕度疼痛,睡眠與生活不受影響;b.2級疼痛:持續(xù)性中度疼痛,生活與睡眠均受到影響;c.3級疼痛:持續(xù)性重度疼痛,生活與睡眠受到嚴重影響。
3.3.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實驗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3.3.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率比較
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比較并發(fā)癥率,實驗組3.33 %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16.67 %,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率比較 例(%)
3.3.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實驗組3級疼痛率10.00 %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26.67 %,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例(%)
王×,男,46歲,工人。因“便后有腫物自肛門脫出2 a,加重1周”入院?;颊咴? a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便后腫物自肛門脫出,可自行還納,此癥狀時有時無,患者未引起重視,在近1周內癥狀逐漸加重來我院求系統(tǒng)治療。予手術治療,其間對患者實施了路徑式中醫(yī)護理。患者術后當天疼痛評級為2級疼痛,在術后3 d降為1級疼痛;在術后住院期間未出現明顯并發(fā)癥,術后3 d恢復排便?;颊邆谟狭己?,查體一般情況良好,在住院10 d后予出院。
肛腸疾病在臨床外科中屬于常見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可分為①痔瘡,②肛裂,③肛瘺,④肛周膿腫四種類型[7]。而痔瘡作為肛腸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不僅會導致患者的肛門功能失調,還易引起肛門墜脹、腰骶痛、泌尿生殖系統(tǒng)功能紊亂等不適癥狀。引起痔瘡發(fā)生的因素諸多,例如缺乏運動、生活習慣方式不良等。當患者患上本病后,若未及時進行治療,容易發(fā)生感染、糜爛、化膿等。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治療痔瘡,但手術易損傷患者的肛管或是肛墊,術后患者的肛門收縮或是牽拉創(chuàng)面時,還可能會加重疼痛,部分患者術后甚至還會出現排尿困難等情況[8]。因此,在圍術期時需給予患者一系列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減輕患者的痛苦,幫助患者康復。
路徑式中醫(yī)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將臨床傳統(tǒng)中醫(yī)的情志、飲食以及中醫(yī)護理操作等引入到護理干預中,發(fā)揮出中醫(yī)護理的最大優(yōu)勢,來提高臨床護理整體質量的一種方法[9]。護理模式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①設置規(guī)范護理制度,嚴格按照要求執(zhí)行,這不僅規(guī)范了護理流程,還有效提高了護理效率;②明確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保證護理工作的連貫性,從而降低了護理發(fā)生差錯的概率[10]。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實驗組采用路徑式中醫(yī)護理后,其各項臨床指標、并發(fā)癥率、疼痛程度與常規(guī)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表明,對混合痔圍術期患者采用路徑式中醫(yī)護理,不僅能避免以往傳統(tǒng)護理存在的不足,還能通過實施有計劃性、全面性的護理干預,保證患者的診療活動具有規(guī)范性、一致性,以此來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對混合痔圍術期患者實施路徑式中醫(yī)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