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連 何雪瓊 梁愛萍 何瑩 孔祥林
摘要:如今我國新課改不斷推進,中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演唱技巧,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感受演唱曲目的音樂美、藝術美和情感美。情境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xiàn)視覺、聽覺和心靈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審美內涵。為此本文主要探討了情景創(chuàng)設發(fā)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中小學;課堂教學
1 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音樂表達強調學生“從做中學”,只有學生把所學的音樂知識用自己的肢體、歌聲表現(xiàn)出來,學生才能夠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對于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明確此環(huán)節(jié)的主體為學生,教學過程應當變?yōu)閷W生學習音樂活動的過程。
筆者選取了實地觀摩的一節(jié)音樂課進行說明,A 教師的課題是《京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京劇四大行當,感受京劇的四大唱功。在課堂教學中,該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了視聽演示情境,準備讓學生觀看經過精心準備的戲劇視頻,以此引入京劇的知識。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在教師播放音樂時,學生的興趣并不高,甚至還有學生說“老師現(xiàn)在誰還聽戲啊,太土了!”,可想而知后面的教學情況如何。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實踐活動時,需要先從學生出發(fā),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和知識水平,設計出能夠吸引學生的音樂實踐課堂。A 教師在課后又仔細反思并分析了本堂課的不足,重新設計出新的課堂實踐:教師上課前,導入與京劇曲調巧妙融合的流行歌曲《唱臉譜》與《慶功酒》,并借此說明現(xiàn)代的歌曲是如何傳承京劇文化的,讓學生體會京劇文化的魅力。接下來通過播放著名的京劇選段,介紹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以及京劇著名演員,讓學生們辨別京劇不同角色的人物特色,加深對京劇的了解。最后又拿出課前設計的臉譜圖片,色彩鮮明的臉譜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參與,找到臉譜相對應的角色,從而加深對京劇四大行當?shù)恼J知。
2 根據(jù)曲目,創(chuàng)設美好情境,提高合唱能力
情境教學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應用到合唱教學中,能夠通過情緒引導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聲所形成的音樂美,從而提高和聲能力。教師可以在情境教學法中應用多種手段向學生揭示音樂形象,讓他們感受美妙的音樂語言。
一方面,以故事、游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如《田野靜悄悄》教學中,讓學生扮演田野中的樹木、花草,讓他們隨著音樂的旋律或安靜依偎,或輕輕擺動,增加他們對“田野”的情感體驗,促使他們的記憶回到童年,感受和表現(xiàn)田野的美。在學生們共同營造的安靜祥和的氛圍中,他們的齊唱能力、配合能力都能得到明顯提升。另一方面,以多媒體課件營造美好情境。音樂是富有畫面感的,中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借助具體直觀的視覺體驗進入到淺層次的邏輯思維層面中。教師要借助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的視聽資料。如,在《渴望春天》的音程教學中,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學生看到動畫中一群小朋友在春天出發(fā)去爬山,朝露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太陽高高升起。在這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合唱“一起出發(fā)”的部分:
3-4|5--|5-4|3--|
1-2|3--|3-2|1--|
在進入二聲部合唱訓練時,通過情境引導學生的音樂情緒表達。動畫中一群小朋友跑到了一座高山上,教師手勢引導高音部唱高音,另一群小朋友爬到了一座矮山上,教師手勢引導低聲部唱低音,之后是三高音連唱,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合唱要輕,要去聽別人的聲部,注重自己是否和集體聲部和諧。
3 創(chuàng)設比賽氛圍,設置問題情境
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這種問題情境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表達可以訓練提高其交流表現(xiàn)能力,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根據(jù)思考問題加深對歌曲內蘊的理解。設置問題教學需要學生討論,所以需要對學生分組。分組的過程音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性格特點,將學生合理搭配,更加多元化的小組分配能更好地起到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作用。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小組之間的知識實力均等,教師根據(jù)這種形式設計競賽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學生渴望得到承認和滿足,課堂競爭就是一種很好的表現(xiàn)方式,對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良好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與音樂學習比賽結合起來,能發(fā)揮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愛我中華單元里的《我和我的祖國》,可以提問學生“你對祖國的印象是什么”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自己身為中國人的感受。通過深入思考,能更好地理解歌曲中關于祖國歌詞的含義。在《四季歌》歌曲的學習中,設置搶答問題,例如“你最喜歡四季中的哪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的特點是什么?”類似的多答案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搶答,答對問題多的小組有獎勵。不過,比賽情景的設置方式有很多,將它單獨作為一種情境創(chuàng)設對于學生的學習工作也有很大意義。在一次教學實踐中,筆者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更多不同的樂器,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性,在課程開始之初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了幾種樂器的演奏方式,展示其動作要領和對于節(jié)奏的控制。然后按照小組的分類,讓不同小組上臺領取展示過的樂器,讓他們按照設定好的節(jié)奏進行演奏,最后進行表演。當表演結束后,肯定學生的表演,詢問他們有沒有靈感進行創(chuàng)新演奏,當兩輪表演全部結束后,開始總結。總結的過程描述了大多數(shù)人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自己示范正確行為節(jié)奏提升了學生對樂器正確操作的理解。
4 結束語
綜上,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音樂知識趨于多元化、綜合化,這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情境中的表演與創(chuàng)造,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富有情趣的學習就是生活本身,無形中增強了主體意識,個性也得到了發(fā)展。隨著我國新的音樂課程標準逐步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日趨深入,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上必將日益顯現(xiàn)出其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加濤.小學音樂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形式[J].家長,2019(02):125+127.
[2]翟歡歡.淺析小學音樂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J].情感讀本,201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