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故事叫“刻舟求劍”,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在乘船期間發(fā)生的故事。船行至水中央時,他的劍突然掉進(jìn)水里?;琶χg,這個人在船舷上留下印記。此時,船夫感到十分驚訝,問他此舉意欲何為。他回答說:“我的劍由此處落水,因此留印記以便尋找?!贝堪逗?,這個人就按照所刻印記下水找劍。
劍落入水中,劍不移動但船卻一直前行。停船靠岸之后再去找劍的蹤影,可見這是個不知變通的人。
“不知變通”是我的譯法,原文用了一個“惑”字。按照漢日字典中的解釋:“所謂惑,就是困鎖在狹小的空間而喪失清晰的判斷,即思維狹隘?!?/p>
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故事最大的啟發(fā)在于要關(guān)注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避免因循守舊。
然而,依我所見,這樣的理解似乎有點(diǎn)偏頗。
誠然,這個人在劍落水的地方刻上記號,并死守這一條。船靠岸時,刻著記號的地方當(dāng)然無劍可找。
他要做的是,在劍落水的時候,看看周圍的景色,通過這個樹和那個樁之間的延長線,來判斷此處距離岸邊有多遠(yuǎn)。明白了這一點(diǎn),找劍應(yīng)該就不難。
就像楚人在船上刻記號那樣,如果你將此前不當(dāng)?shù)南敕淘谛睦?,那也毫無意義。舟行不止,時間流轉(zhuǎn),周圍的狀況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改變。
因此,記住此次失敗,下一次它就可能引你走向成功的方向。如果有人覺得成功與幸福之劍已經(jīng)落入人生之河,那么就請好好參考“刻舟求劍”這個故事,以應(yīng)不測。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別想太多啦:在復(fù)雜的世界里,做一個簡單的人》??? 作者: [日]名取芳彥??? 譯者:范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