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琴
摘 要:隨著幼兒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品質,提升幼兒勞動素養(yǎng)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但是當前很多幼兒教師和家長過分強調(diào)幼兒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對幼兒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幼兒在百般呵護下成長,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將對種植活動在提升幼兒勞動素養(yǎng)中的重要性進行論述,進而探討如何通過種植活動提升幼兒的勞動素養(yǎng)。
關鍵詞:種植活動;勞動素養(yǎng);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87
幼兒時期是培養(yǎng)幼兒勞動意識、發(fā)展幼兒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能力將會影響幼兒的一生。但如今幼兒出生在新時代,衣食無憂,沒有吃過苦,很多幼兒在家中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甚至最基本的勞動能力也不具備。為改變當前幼兒勞動的現(xiàn)狀,種植活動被引入到了幼兒教育之中,通過種植活動,幼兒能夠親自體驗勞動、感悟勞動,在幼兒的心中播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種子,同時還能促進幼兒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和自主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要加強對種植活動的重視,將勞動教育與種植活動進行有效整合,鼓勵幼兒積極投入到勞動中,優(yōu)化幼兒的勞動觀和價值觀,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一、種植活動在提升幼兒勞動素養(yǎng)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勞動意識
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得來的,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離不開勞動的。幼兒教師要通過種植活動向幼兒灌輸勞動的重要性,沒有勞動,幼兒就沒有漂亮的衣服,也沒有好吃的事物和好玩的玩具,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重要,使幼兒產(chǎn)生最初的勞動意識。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以前的很多體力勞動被智力勞動所取代了,但是體力勞動作為基礎勞動,是不可能完全被取代的,所以,通過種植活動建立起幼兒對勞動的正確認知是很有必要的。
(二)有助于提高幼兒勞動能力
幼兒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不管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都需要有勞動的技巧和能力,而很多勞動技巧和勞動習慣都是從小培養(yǎng)出來的。幼兒在親自參與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這就會激發(fā)幼兒對勞動方法進行思考,解決勞動中的問題,進而掌握一定的勞動技巧,當再遇到同樣問題時幼兒就能輕松解決。在種植活動中會涉及各種勞動工具、種子、肥料等等,幼兒在種植中學會了工具的使用,掌握了基本的種植方法,也拓寬了幼兒的視野,提高了基本的勞動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三)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以勞樹德,以勞育美”,勞動是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和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當前很多幼兒家長不重視家務勞動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動一動都怕孩子傷著、累著,不給幼兒從事家務的機會,導致很多幼兒在幼兒園的集體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來以自我為中心、嬌縱任性、動手能力差、不合群。種植活動需要幼兒的齊心協(xié)力來完成,在種植活動中幼兒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歸屬感,認識到自己就是活動中的一員,種植活動的完成需要自己出一份力,所以,通過種植活動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勞動的機會,也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感。
二、種植活動提升幼兒勞動素養(yǎng)的實踐策略
(一)參與勞動實踐,提升幼兒勞動情感
種植活動的開展為幼兒打開了與自然親近的大門,幼兒通過參與勞動實踐,將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當中,可以自由釋放自己的天性。幼兒在種植園內(nèi)將種子播撒在土壤里,每天辛勤地耕耘著,翻土、鋤地、澆水、施肥、捉蟲、拔草,幼兒看著自己動手種的種子生根、發(fā)芽、成長,每天都在收獲不同的驚喜和喜悅,他們觀察著、盼望著、感受著生命成長的神奇,在對種子的培育和養(yǎng)護中增強了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在種植活動中,幼兒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主人翁意識,當植物出現(xiàn)病蟲害就要像媽媽保護孩子一樣去保護它、關愛它,及時對植物進行保護和救治,讓幼兒在勞動中學會了關愛生命。在收獲的季節(jié),幼兒教師要帶領幼兒親自采摘,感受豐收的喜悅,并對勞動成果進行分享,讓幼兒體會勞動的快樂,促使幼兒轉變對勞動的認知,幼兒更加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提升幼兒的勞動素養(yǎng)。
(二)引導幼兒觀察,豐富幼兒勞動知識
“以勞增智”,勞動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增長和精神狀態(tài)的提高,而觀察力是幼兒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在種植活動中學會觀察,實現(xiàn)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觀察色彩艷麗的事物、喜歡觀察活的、會動的物體,喜歡觀察大而清晰的圖像,所以,幼兒教師在種植活動中要善于把握時機,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主動去觀察。幼兒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挑選特征比較明顯、易于幼兒區(qū)分的作物的種子,讓幼兒觀察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幼兒在看、摸、比中認識不同作物的種子,豐富了幼兒的勞動知識。當種子開花時,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不同植物護花的形狀和顏色,讓幼兒感受勞動創(chuàng)造的美,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當種子結果收獲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植物的果實,并讓幼兒親自采摘,還可以通過品嘗活動讓幼兒感受不同植物果實的味道,開拓幼兒的視野,深化幼兒勞動中的認知,同時也讓幼兒體驗到了收獲的喜悅。幼兒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對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了解種子從萌芽、長葉、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觀察其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從中感悟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和勞動的價值。
(三)加強師生互動,教會幼兒勞動技能
幼兒是種植活動的主體,但其中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合作,所以,種植活動是幼兒和教師共同參與的活動。在傳統(tǒng)的種植活動中,幼兒教師占據(jù)著主動權,從種子的選取、地點的選擇、澆水、施肥、除草等等,都是由教師一人決定,幼兒參與的程度極低。而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幼兒成了種植活動的主體,幼兒教師要和幼兒共同探討種植計劃、共同參與各種種植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喜好和需求,從而優(yōu)化種植活動。在種植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為幼兒講解種植方法、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科學的種植方法。當幼兒提出問題和困惑時,無論問題是多么的荒誕和不切實際,幼兒教師都要耐心地予以解釋,而不能表現(xiàn)出冷漠、嘲笑的態(tài)度,保護好幼兒純真無邪的天性,使幼兒可以保持長久的勞動熱情。種植活動雖是簡單的基礎性勞動,但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勞動知識,很多幼兒教師缺乏種植經(jīng)驗,對有些種植作物不甚了解,當面對幼兒的有些提問時可能不能做出有效地回答,這時教師不能選擇逃避,而是要正視問題,積極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