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男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黑龍江 大慶 163319)
HIV感染是導致患者發(fā)生艾滋病的最為主要的因素,在社會公共衛(wèi)生領域,控制HIV的傳播已經(jīng)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艾滋病,臨床上也將其稱為免疫缺乏綜合征,患者在感染HIV之后,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會受到嚴重損害,最終患者會因為免疫功能完全喪失而死亡。HIV的傳播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途徑,即性傳播、母嬰傳播以及血液傳播。從現(xiàn)階段的情況來看,HIV病毒主要就是通過性來傳播的。要想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早期發(fā)現(xiàn)HIV是前提條件,現(xiàn)階段臨床上在針對HIV病毒感染患者進行篩查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實驗室HIV抗體檢查,本次研究就針對HIV病毒檢測最常用的兩種方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以及化學發(fā)光法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HIV抗體檢測的患者680例為研究對象,男341例,女339例,年齡18~62歲,平均(39.1±6.9)歲。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同時接受化學發(fā)光法以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在獲取患者的血液標本之后,不對血液標本進行溶血以及清亮處理,需要在6℃左右的恒溫狀態(tài)下儲存血液標本。
1.2 方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首先,將試劑盒放入室內并使其平衡至室溫,再對將濃縮的洗滌液用離子水或蒸餾水進行1∶20的稀釋。其次,將已經(jīng)加入的50μL的陰性和陽性待測樣本對照反應孔,置于設定37℃的溫箱孵育60 min[1]。再次,清除孔內的液體,將已經(jīng)配置好的工作濃度洗滌液住滿每個孔,并靜止30~60 s后清除孔內的洗液,重復6次操作后拍干。再將待測的陰性和陽性樣本的孔中加入50μL的酶結合物。置于設定37℃的溫箱孵育60 min。再次,清除孔內的液體,將已經(jīng)配置好的工作濃度洗滌液住滿每個孔,并靜止30~60 s后清除孔內的洗液,重復6次操作后拍干。每個孔內加入底物緩沖劑以及底物液各50μL,置于設定37℃的溫箱孵育30 min。最后,用酶標儀讀數(shù),數(shù)值取波長450 nm,參考波長630 nm,用空白孔校對到零,再讀取每個孔的OD值[2]?;颊咴诮邮芑瘜W發(fā)光法檢測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為化學發(fā)光法分析儀,儀器的型號為雅培I2000,首先要進行免疫分析,之后進行抗原的制作,在完成標記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辣根過氧化氫物酶,在對試劑盒進行清洗之后,將需要檢測的標本加入到試劑盒中,之后在試劑盒中加入吖嘧碇底物,對標本實施檢測。
1.3 臨床觀察指標。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化學發(fā)光法檢測以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首先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疾病檢出率,之后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確診率以及誤診率[3]。在確定患者確診率以及誤診率的過程中,需要對比免疫印跡試驗結果,并將此試驗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檢測過程中的誤診率以及確診率進行判斷。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種不同檢測方式下受檢者的確診率。兩組檢測結果在確診率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化學發(fā)光法的確診率相對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種不同檢測方式下受檢者的確診率[n(%)]
2.2 對比兩種不同檢測方式下受檢者的誤診率以及漏診率。在漏診率以及誤診率方面,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均相對較低(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種不同檢測方式下受檢者的誤診率以及漏診率[n(%)]
患者在出現(xiàn)HIV病毒感染的問題之后,通常疾病的發(fā)展會存在三個分期,第一個分期是急診期,第二個分期是無癥狀期,第三個分期是艾滋病期,患者所處的疾病分期階段不同,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臨床癥狀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4]。從現(xiàn)階段的情況來看,臨床上在對患者實施HIV病毒檢查的過程中,實驗室抗原檢查是最為主要的手段,除此之外,也會通過機體免疫功能檢查的方式來判斷患者的病情,另外,在針對疑似HIV病毒感染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病原體檢查以及致病性感染檢查也是最為常用的手段,但是相比于這兩種檢測方式來說,HIV抗體檢測的臨床結果往往具有更高的可信度[5]。HIV抗體檢測大體可以分成兩個類型,即本文在研究中所提到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以及化學發(fā)光法,但是從現(xiàn)階段的情況來看,臨床上在對患者實施HIV檢測的過程中往往有著較多的干擾因素,上述兩種方法的臨床檢測結果可信度依然無法確定。而患者在接受檢測的過程中,為了確定檢測方法可靠度,最為重要的依據(jù)就是相關檢測方法的敏感度以及特異度。
從研究情況來看,通過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對患者進行檢測,總確診率整體高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另外通過對比免疫印跡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化學發(fā)光法的誤診率以及漏診率的整體低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由此能夠說明,在實際落實HIV抗體檢測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相比,化學發(fā)光法的檢測結果有著更高的可信度。國內臨床上在針對疑似HIV感染患者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標準都是血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在判斷患者是否感染HIV的過程中,最為直接的依據(jù)就是抗HIV抗體,而檢測相關抗原以及病毒只是作為臨床診斷過程中的輔助手段,之所以如此,主要就在于患者一旦感染HIV,病毒將終身難以被有效清除,換句話說,患者將始終處于持續(xù)感染的狀態(tài)中,因此通過對患者的體內抗體進行檢測,便能夠判斷患者是否存在HIV病毒感染的問題。以往在實際檢測的過程中,多數(shù)情況下選擇的方法都是膠體金法,這種檢測方法的檢測成本相對較低,檢測過程中不需要使用較多的儀器設備,而且檢測過程具有快速簡單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包括無法進行實驗室質控、敏感性低、沒有統(tǒng)一的檢測標準等,因此漏診以及誤診的概率相對較高,不適合在小型實驗室中使用。另外,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患者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勢,首先,檢測過程中可以結合抗原以及抗體,對于抗原以及抗體的免疫活性能夠給予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次,檢測過程中能夠形成酶標記抗原以及抗體,使其免疫活性能夠得以充分保留,對于酶活性的保留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依據(jù)標準的測定流程在固相載體上放置受檢樣本以及酶標記抗原抗體,對于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在洗滌的作用之下,能夠對于免疫復合物進行分離處理,在固相載體上的物質到達一定比例之后,在其中加入吖嘧碇底物,則能夠有效促進有色產(chǎn)物的生成,能夠方便檢測者判斷待檢物質的水平。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講,由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需要對結合態(tài)以及游離態(tài)的抗原/抗體進行分離,因此在實際檢測的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洗板以及加樣操作,進而增加了檢測過程中誤差問題的發(fā)生概率,除此之外,操作的繁瑣度相對較高,數(shù)據(jù)檢測結果的時間相對較長,因此有著較高的判斷難度。而化學發(fā)光法則主要是應用了電化學發(fā)光技術、磁性微珠包被技術以及生物素親和技術,檢測過程中靈敏度相對較高,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批內誤差以及檢測時間,同時所獲取的臨床結果也有著較高的準確率,另外,由于在檢測的過程中檢測標本主要是在封閉以及流動的系統(tǒng)中運轉,能夠有效減少檢測過程中交叉感染問題的發(fā)生概率,加上試劑方面自身有著較高的穩(wěn)定度,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也相對較高。尤其需要關注的是,通過采用化學發(fā)光法,不需要較長的檢驗結果分析時間,臨床檢驗結果的出具只需要30 min左右,由于檢測效率相對較高,非常適合批量化進行分析,使得診斷的窗口期得到有效縮短,但是由于此種檢測方法有著較高的成本,在基層醫(yī)院推廣的難度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實施HIV檢測的過程中,通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以及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兩組檢測結果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而相比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來說,由于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結果的漏診率以及誤診率相對更低,因此檢測結果的可信度相對更高,但是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在進行室間質控檢測的過程中,則不適合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