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程祥
(喀什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新疆 喀什 844000)
在臨床中,對于結核病來說,其是因為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所引發(f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各類感染性疾病中,其總的病死率處于第一位[1]。對于肺結核而言,其是出現(xiàn)在肺組織、支氣管等有關位置中的結核,共包括了肺實質方面的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等。而想要控制好結核病,其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控制好各類傳染源,所以,盡早發(fā)現(xiàn)并對結核病患者進行相對應的診治是十分關鍵的[2]?,F(xiàn)階段,在我國,結核病的總發(fā)現(xiàn)率較低,為此,找到更為精準、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檢測方式,對于盡早防控結核病是十分有必要的[3]。本研究特選取喀什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300例肺結核患者,分析并研究檢測痰結核分枝桿菌脫氧核糖核酸(TB-DNA)、分枝桿菌核酸、涂片找抗酸桿菌的應用效果與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喀什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接收并對其進行檢測的300例肺結核患者,把痰結核菌培養(yǎng)當作對照,對全部患者均進行痰TBDNA、分枝桿菌核酸、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男182例、118例;年齡19~64歲,平均(41.50±13.56)歲。對全部患者都進行痰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193例、陰性107例,而其中,一同進行痰TB-DNA檢測、分枝桿菌核酸檢測、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的患者依次是282例、242例、296例。
1.2 方式。采集標本:對全部患者都進行痰TB-DNA、分枝桿菌核酸、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對于血液標本來說,需要在患者住院的當天或是第2 d進行采集,并把其放進肝素抗凝管,在采集結束的2 h中,進行分枝桿菌核酸檢測;選出10 mL的胸腔穿刺液標本,把其放進滅菌試管,馬上進行痰TB-DNA檢測;對于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來說,在早晨,把深咳膿性痰液當作標本,并把其放進無菌容器,進行送檢。檢測方式:全部患者的痰標本都已經達標,對于痰TB-DNA、分枝桿菌核酸而言,需要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方式對其進行檢測,借助氫氧化鈉溶液對痰液進行稀釋,把2 mL放進離心管,設定好12000 r/min,進行5 min的離心,棄去上清液,進行沉淀并加好50μL的DNA提取液,進行混勻,處于100℃的恒溫水浴鍋,放10 min,在逐步得到冷卻直到室溫后,應用相一致的轉速,進行5 min的離心,把上清液放進聚合酶鏈式反應管,設定好8000 r/min,進行幾秒的離心,放進聚合酶鏈式反應儀器,進行加熱、裂解,提出DNA,借助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明確TBDNA,檢測最終的結果在送檢的第二天能夠得到;對于涂片找抗酸桿菌而言,需要借助直接涂片進行抗酸染色而得到,處于顯微鏡下,觀察并檢測抗酸桿菌染色載玻片,并對其最終的結果進行記錄,檢測最終的結果在送檢的第二天能夠得到;對于痰結核菌培養(yǎng)而言,需要應用改良羅氏培養(yǎng)方式,對菌種進行鑒別,對體現(xiàn)出陽性的標本來說,需要明確分枝桿菌的類型,最終的結果需要2~8周能夠得到。
1.3 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研究獲取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統(tǒng)一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shù)數(shù)據(jù)統(tǒng)一采用[%(n)]代表,采用χ2檢驗組間差異,計量數(shù)據(jù)統(tǒng)一采用(±s)代表,組間差異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1 檢測結果。經分析表1、表2、表3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痰TB-DNA檢測結果、分枝桿菌核酸檢測結果、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結果。
表1 痰TB-DNA檢測結果[n(%)]
表2 分枝桿菌核酸檢測結果[n(%)]
表3 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結果[n(%)]
2.2 總陽性率。經分析表4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把痰結核菌培養(yǎng)當作對照,在進行痰TB-DNA、分枝桿菌核酸、涂片找抗酸桿菌檢測后,痰分子生物學、痰結核菌培養(yǎng)間具有較為良好的一致性,P<0.05。
表4 總陽性率[n(%)]
在我國,肺結核總的發(fā)生率較高,這類患者的各項監(jiān)管、診治為社會甚至是國家均給予了許多負擔,所以,肺結核患者的各項早期診治是臨床中急需進行處理的核心性問題[4]。以往臨床中在對肺結核患者進行診斷期間,所應用的金標準共包括了痰涂片找到抗酸桿菌、改良羅氏結核菌培養(yǎng),但是,前者的總陽性率不夠理想、標本較易被污染、無法辨別出結核及肺結核桿菌等,而后者所需的培養(yǎng)周期范圍于4~8周,所需的時間較久,且因為部分患者僅會出現(xiàn)干咳,不具有痰液,所以,其痰液標本無法達標,較難立即對肺結核進行診斷,也較難盡早對這類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5]?,F(xiàn)階段,在各項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得到極大地發(fā)展后,使得聚合酶鏈式反應變成了臨床中應用十分普遍的檢測方式,對于痰TB-DNA而言,其能夠對痰液中所具有的結核桿菌核酸進行定量性檢測,對于分枝桿菌核酸而言,其能夠對痰結核分枝桿菌進行定性性檢測,由于核酸處于痰液標本中是十分穩(wěn)定的,所以,以上各類檢測方式均可以更為準確、更為迅速地檢出結核桿菌,降低由于標本被污染而引發(fā)的各類誤差。
在我國,對分子生物學檢測方式較少進行具有較大樣本量的分析與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在肺結核患者中,痰TB-DNA的總陽性率、分枝桿菌核酸的總陽性率較痰涂片找抗酸桿菌的總陽性率顯著更高,P<0.05;由此證明,痰TB-DNA、分枝桿菌核酸對于總陽性率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改善效果、價值,且較痰涂片找抗酸桿菌、痰結核菌培養(yǎng)顯著更優(yōu),最為關鍵的是可以更為迅速地檢出結核分枝桿菌,且可以辨別出結核分枝桿菌、分枝桿菌,對肺結核患者的各項早期診斷是十分關鍵的。對于聚合酶鏈式反應來說,其是處于基因水平上,對結核分枝桿菌進行檢測,而TB-DNA定量性檢測還可以檢出痰液中核酸的總濃度,以對各項抗結核治療給予更多的參照,現(xiàn)階段,在我國已經把這兩類分子生物學檢測方式歸至相應的診斷標準中,特別是對痰涂片找抗酸桿菌體現(xiàn)出陰性的肺結核患者來說更是十分關鍵的。
綜上所述,肺結核檢測工作中應用痰TB-DNA、分枝桿菌核酸較之于痰結核菌培養(yǎng)、涂片找抗酸桿菌能夠改善患者總檢出率,可以檢出患者是否被肺結核所感染,促進其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