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江,王云生
(貴州省都勻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都勻 558000)
腦出血主要是指外傷性腦實質內部血管破裂引發(fā)的出血,占腦卒中25%左右,其在發(fā)病緊急情況下死亡率急劇提升,目前已經達到35% 左右[1]。腦出血發(fā)病與腦血管病變密切相關。腦血管病變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管老化等。腦出血患者若是情緒失控以及用力過猛也可能意外發(fā)病。該疾病在發(fā)病早期死亡率往往較高,幸存者會存在認知或是咽炎、吞咽等障礙,應重視對該疾病的治療[2]。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屬于新型手術,目前已在臨床獲得較好效果。本研究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總結其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收治10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核心,依據摸球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0~85歲,平均(53.26±9.65)歲。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1~84歲,平均(52.12±10.36)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選擇的患者均已經經過醫(yī)院明確診斷;患者已經與醫(yī)院簽訂同意書,愿意參與本研究;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認可。排除標準:精神障礙以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開顱手術。對照組實施開顱血腫清除術,主要是依據患者術前是否存在腦疝取額顳瓣或小骨窗,用顯微鏡將患者島葉皮質切開0.8 cm左右,以腦壓板牽開進入血腫腔。在選擇裂入路時,充分分離蛛網膜,釋放腦脊液,可將顱內壓力減少,將患者顱內血腫清除之后對血腫腔實施檢查,確定血腫基本消除或是完全清除之后,逐層關顱。觀察組: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用定向顱內質管裝置在患者顱內置管,依據術前檢查獲得血腫三維數(shù)據明確顱內血腫中心靶點等。在手術區(qū)域消毒之后麻醉,之后將圓鈍頭以及多側孔軟性硅膠在顱內血腫吸引管至血腫中心,并與注射器連接將血腫清除。手術期間,需根據實際將軟管位置調整,促進血腫引流。之后將引流管予以固定。若是手術中存在顱內繼發(fā)性出血,可及時處理,一般是向軟管內注入去甲腎上腺素沖洗,起到止血效果。術后復查依據血腫量情況用尿激酶將血凝塊液化,夾閉后放開引流。一般每日沖洗兩次。術后若觀察血腫基本消失就可拔管。
1.3 觀察指標。①術后殘余血腫量;②記錄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神經功能恢復、神經功能恢復用GCS量表。評分越高,神經功能恢復越好;③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再出血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PSS 20.0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s)、計數(shù)資料行t檢驗、χ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殘余血腫量。術前兩組患者殘余血腫量基本相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5 d、10 d等殘余血腫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術后殘余血腫量(±s,mL)
表1 術后殘余血腫量(±s,mL)
?
2.2 兩組手術指標以及住院指標。觀察組手術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與對照組對比,顯著縮短;觀察組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手術指標以及住院指標(±s)
表2 手術指標以及住院指標(±s)
?
2.3 兩組術后情況。觀察組術后感染率以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死亡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表3 術后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再出血率[n(%)]
腦出血屬于常見臨床疾病,其會直接威脅到患者健康以及安全,因此應重視有效治療,減少病死率以及殘疾率[3]。腦出血治療的關鍵是將血腫清除,并保護患者腦組織不受損。常規(guī)治療手術為開顱手術,其對疾病治療有一定效果,但是可能會引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影響整體治療效果[4]。加上開顱手術本身會對患者腦組織形成二次損傷,深部血腫難以從根本上清除。本研究觀察組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
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是微創(chuàng)理念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的手術,其最初是在1965年被Benes等專家以頭部X-線平片和解剖標識定位用立體定向抽吸術治療腦出血成功。目前該技術已經在臨床上得到較多實踐。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治療腦出血無需開顱以及昂貴的器械輔助定位,主要是以簡化定位方式將患者大腦內部的血腫三維定位,保證血腫靶點定位穿刺的準確性。軟通道引流設備以及裝置被科學改善,具有較高安全性不,會對患者腦組織形成太大創(chuàng)傷,使得引流更加通暢,將顱內感染率以及死亡率降低。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可在床邊隨時對患者實施診治,降低治療條件,手術適應證更加廣泛。加上其操作簡便,比較容易掌握,具有較低的費用,可減少整個住院的經濟支出,縮短住院時間[5]。定向軟通道引流管為軟硅膠管,內外壁均比較光滑,加上軟管的基礎特性,可以隨著腦組織復位以及波動順著腦組織進行移動,對患者周圍腦組織不會有顯著切割力,對顱腦組織損傷幾乎可忽略不計,可見該手術可將手術造成的創(chuàng)傷減輕,且不會影響病灶血管。開顱手術中血腫突破顳葉腦組織而自行破潰概率較高多是由于壓力向已經缺損的骨瓣位置釋放,導致腦組織完整性被阻斷,影響神經功能。而觀察組采取的微創(chuàng)手術中引流管一般是在血腫腔內部,血腫會沿著引流孔緩慢且持續(xù)流出,可維持腔內壓力恒定,避免了突然壓力改變將腦組織損傷,促進術后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感染以及再出血概率。
本研究可知,觀察組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與對照組差異明顯,可見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可將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縮短,并降低住院費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家庭經濟壓力。觀察組神經功能恢復評分明顯改變??梢娪^察組所用的手術方式對患者神經功能增強有一定作用。觀察組死亡率、再出血率以及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可見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可將死亡率降低,保障治療安全。另外,也可將再出血以及感染控制在一定范圍。觀察組術后5日以及10日殘余血腫量顯著降低,可見對腦出血患者應用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手術,可將血腫量減少,促進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用定向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減少殘余血腫量,降低死亡、感染以及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