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悅韻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顧名思義,即從一個人的字便可判斷其性格、為人。由此可見,“字”代表著一個人的面貌,可以在無形中贏得很多的印象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想要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并不容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反復練習鞏固才行。而小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寫字能力的“黃金階段”,如果教師能夠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練字興趣,使他們在練習中找到樂趣,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寫字能力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很多學校都開設了書法課程,其中就包括鋼筆字課程。但是對剛剛邁入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并不理解學習鋼筆字的原因,也不理解寫好鋼筆字的重要意義,一旦接觸鋼筆時的新鮮感褪去,他們就很難再產生學習鋼筆字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練寫鋼筆字的興趣,教師不妨在教學中滲透當地書法文化,切實地拉近學生與書法的距離。
常熟書法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據《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統(tǒng)計,入選其中的常熟籍書法家就有近200人。如此眾多的書法人才,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屈指可數。
1.張旭。
有“書圣”之稱的草書大家張旭雖然不是常熟人,但其書法(見下頁圖1)卻因在任常熟縣尉時結識的一位書法大家才得以日臻精進,從而取得了極為突出的個人成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也為常熟開啟了以書法陶冶素養(yǎng)的風氣。至今常熟市內仍留有醉尉街、洗硯池等張旭學書的古跡與傳說。
圖1 張旭書法(局部)
2.楊沂孫。
自元以后,常熟書法名家累世不絕。清代楊沂孫自幼潛心研究書法,尤嗜篆籀之學,所作篆書(見圖2),吸收金文、石鼓文、秦權量詔版、漢碑篆書而自成一格。近代大書法家吳大澂、吳昌碩、羅振玉等,都曾臨習過楊氏篆書。
圖2 楊沂孫書法(局部)
3.蕭蛻。
近代蕭蛻幼年勤于學書練字,盛年時期書法造詣遠近聞名。他的篆書豐盈不臃腫,隸書渾秀見長,草書純正自然,行書圓潤活潑(見圖3),可謂四書皆精,被譽為“江南第一書家”。
圖3 蕭蛻書法
4.翁同龢。
兩朝帝師翁同龢,早年學“歐、褚、柳、趙”四體。中年學“顏”,得其風骨,更出入“蘇米”,時稱“孩兒體”(見圖4)。晚年學隸,回腕作書,力追靜穆。當時人們得到他的一兩個字,就視為珍寶?!肚迨犯濉返任墨I稱他的書法“自成一家,又為世所宗”“同治、光緒間推為天下第一”“為乾、嘉以后一人”。
圖4 翁同龢書法
學生學習鋼筆字帖時,雖然不理解這些字的運筆規(guī)則,但他們能深刻感受到從這些字中傳遞出來的“力量”和“美”,這是學生對書法藝術形成的初步印象。下面筆者以“山”“水”兩字為例,探究其演變過程。
筆者首先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呈現“山”字的甲骨文寫法,學生在觀察后發(fā)現,有“山峰”,有“山坡”,就是一座山的樣子。理解了“山”字的由來后,教師進一步展示“山”字的篆書以及楷書,并和同樣是象形字的“水”字做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體會到“山”和“水”具備完全不同的力量。山是巍峨的、高聳的,充滿了壓迫感和力量感;而“水”是靈活的、蜿蜒的,充滿了靈動之美。所以“山”的筆畫橫平豎直,而“水”的筆畫曲折圓融,一剛一柔,具有完全不同的美感。通過對書法藝術的進一步探究,學生在欣賞中感悟,長此以往,對學習鋼筆字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山”的演變(見圖5)——剛。
(圖5)
“水”的演變(見圖6)——柔。
(圖6)
引導學生學習任何一門知識,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知道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鑒于此,在實施鋼筆字教學時,教師不妨從書法藝術入手,從文化的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學會享受書法中的藝術美感。
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語文基礎知識,也在教師的引導下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這對學習鋼筆字而言遠遠不夠,只有掌握了“握筆”和“坐姿”的基本要領,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入門。鑒于此,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把握雙姿的正確性,及時關注學生的握筆和寫字姿勢,一有錯誤馬上糾正,反復強調要點,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書寫習慣。
首先,關于握筆。通常鋼筆字的握筆方法是“三指執(zhí)筆法”:右手大拇指指肚和食指指肚握住鋼筆的筆桿,食指略靠下,拇指略靠上,無名指和小指自然蜷曲并抵住中指,中指在下方托住筆桿,筆桿的上部要斜靠在食指根與手掌相接處,而不要靠在虎口上,這樣做可以確保學生在執(zhí)筆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
握筆講究“虛實結合”。所謂“實”,指的是執(zhí)筆用力,書寫不能自如;所謂“虛”,指的是手掌中心空虛,寫字時指端無法用力。只有正確執(zhí)筆,虛實結合,才能確保學生運筆流暢、靈活。
以下是幾種錯誤示范:
拇指伸得太長,基本用不上力,而且容易遮擋視線,讓人不得不向前趴著,歪著頭才能看到筆尖(見圖7)。
(圖7)
筆太直,筆桿沒有放在食指根與手掌相接處(見圖8)。
(圖8)
握筆太低,手指擋住了眼睛看筆尖的視線,應向上提大約一寸距離(見圖9)。
(圖9)
抓筆時中指伸出去太多,應回縮上去,中指應承擔墊筆的作用(見圖10)。
(圖10)
食指伸得太長,或拇指縮得太后,這樣會使不上力(見圖11)。
(圖11)
食指沒有拱起,而是下壓了,這樣食指很容易“疲倦”(見圖12)。
(圖12)
筆面、筆背拿反了(見圖13)。
(圖13)
正確的握筆姿勢(見圖14)。
(圖14)
關于坐姿,與鉛筆字異曲同工。在進行鋼筆字教學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始終保證“一尺、一拳、一寸”的寫字距離。
在鋼筆字教學中,握筆方法以及寫字姿勢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沒有端正自身的寫字姿勢,將很難把鋼筆字寫好。因此,在引導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持耐心、細心,時刻強調教學重點,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助學生掌握鋼筆字的書寫要領,打下扎實的基礎。
和其他文字不同的是,漢字非常注重藝術造型。教師想要引導學生會寫、寫好鋼筆字,教學時就必須從漢字的字形結構展開分析,這是寫一手漂亮鋼筆字的前提條件。其次,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漢字筆畫的具體順序,結合教師總結的書寫口訣,弄清楚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最后如何落筆,必須做到筆筆不錯、筆順正確,從而提高字形結構的間架美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筆畫的變化規(guī)律。
“橫”要寫得鏗鏘有力,不能歪歪斜斜(見圖15)。
圖15 教師示范“橫”
“豎”要寫得筆直有力,絕不彎彎曲曲(見圖16)。
圖16 教師示范“豎”
“點”要點出氣勢,點出神韻,要有力拔泰山之感(見圖17)。
圖17 教師示范“點”
“捺”則需具備氣吞山河、橫掃千軍之勢(見圖18)。
圖18 教師示范“捺”
學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習了獨體字,當其中一些獨體字作為部首時,其寫法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鑒于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揣摩生字的間架結構,總結規(guī)律,讓學生學會分析字形,從而寫好鋼筆字。
在教學時,如果僅憑教師的口述,沒有實際的演練,學生將很難掌握這些生字的書寫要領。因此,教師不妨將信息技術與書法教學相結合,將這些漢字在多媒體課件中進行直觀的演示。以“鏡”字教學為例,筆者先播放課下搜集的田英章書法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老師是如何起筆、運筆、收筆的。在觀察過程中,學生注意到視頻中的書法老師在寫“鏡”字時,特別注重左右結構的平衡感。左邊“金字旁”相對較窄,右邊的“竟”字相對較寬。不僅如此,在寫“金字旁”的時候,左邊的“撇”也略微長一些,三橫的距離相等,豎提鉤也格外用力。在學生觀察到這些后,筆者引導他們跟隨視頻的節(jié)奏,伸出自己的小手,試著“凌空寫字”,讓學生在手指的勾畫間體會生字的間架之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發(fā)現當“金”字作為偏旁部首時,書寫方面有了較大的變化,對獨體字的變化規(guī)律有了進一步了解。在學生觀看視頻以后,教師還可以展開課上訓練,讓學生試著模仿視頻寫一寫鋼筆字。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寫鋼筆字不再枯燥,他們的寫字興趣得到了充分激發(fā)。
由此可見,在鋼筆字教學中出現生字時,教師不可以直接引導學生悶頭展開練習,而應在學生提筆練字之前,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每一個生字的構成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只有做到從基本筆畫、到偏旁、再到漢字認真揣摩,才能對這種變化規(guī)律了然于心。
在鋼筆字教學中,教師自身的心態(tài)問題也至關重要。有的教師太過心急,恨不得學生在聽完講解后立刻掌握鋼筆字的書寫技巧,在短時間內都能寫好一手漂亮的字,但這是不現實的。任何一門技能的提升,都需要經過漫長的實踐積累。只有長期、穩(wěn)步、科學地展開訓練,學生的鋼筆字才會寫得越來越好。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避免焦躁的心態(tài),用科學的手段引導學生,為他們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幫助學生穩(wěn)扎穩(wěn)打,讓他們在循序漸進中掌握書寫技巧,提高寫字興趣,進而提升鋼筆字書寫水平。
影寫,顧名思義,就是仿照名人的字帖展開描摹,這是學生練習鋼筆字的必經階段。在影寫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對字的筆畫、間架結構、形態(tài)等有真正深入地認知。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展開訓練,教師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和鋼筆字帖同等大小的透明紙,并且紙張覆蓋在字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字的筆畫順序。教師要求學生每天用一張透明紙影寫生字,影寫的數量不做要求,可以是三五個,也可以是十幾個。總之,學生在影寫的過程中,必須認真揣摩生字的間架結構特點,不急于下筆。
處于臨寫這個階段的學生,需要將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字帖放在一旁,仔細仿照字帖中的漢字進行臨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宜慢不宜快,宜少不宜多”,每天認真臨寫三五個字即可,充分感受生字的運筆規(guī)律,并在日常作業(yè)書寫時進行總結運用。
處于默寫這一階段的學生,需要將前一段時間臨寫的漢字拿出來,任選其中的3~5個,試著回憶自己臨寫的字形并進行默寫,看看默寫的字和臨寫的字有哪些細微的區(qū)別,這是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書寫問題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及時發(fā)現學生練字中的閃光點,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有持續(xù)練字的動力和信心。
想要寫好一手鋼筆字,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更需要進行科學的訓練。作為教師,應當戒驕戒躁,保持耐心,用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讓學生逐步掌握鋼筆字的書寫技巧,夯實學生的書寫基本功,享受寫字帶來的樂趣。
小學階段可謂是學生練字的黃金期,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把握這一階段,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漫長的練字過程難免枯燥,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漸漸沒了耐心,寫字敷衍了事,學生很容易喪失積極性,進而不愿意練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寫字,筆者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游戲活動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寫字有了興趣,有效增加了學生的練字主動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要符合兩點要求:其一,必須貼合鋼筆字教學的目的;其二,寫字活動盡可能多元化,可設置游戲競賽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興趣。在鋼筆字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
在練習鋼筆字的過程中,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的比賽,時間持續(xù)十分鐘,把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姿勢作為主要的評判內容,評選出一部分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都很標準的學生。在以后的寫字課中,安排這些學生輪流上臺演示姿勢,其他學生進行模仿,用榜樣的作用讓更多的學生練好“雙姿”。
寫好基本筆畫是寫好鋼筆字的基礎。筆者從最簡單也是最根源的部分抓起,舉辦基本筆畫書寫活動。筆者將班級學生平均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各組完成規(guī)定的鋼筆字基本筆畫后,在組內自我評議,評選出寫得最好的基本筆畫,再進行小組互評,被評出的最佳筆畫的書寫者成為本組的“筆畫小老師”,指導大家寫基本筆畫。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越來越多的學生掌握了鋼筆字的書寫要領,能寫出一手標準、美觀的鋼筆字。在此基礎上,筆者舉辦了班級的鋼筆字書法展,將優(yōu)秀的鋼筆字作品貼于教室外的展示墻,供全校師生欣賞,并評選出幾名“鋼筆字小能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由此可見,在開展鋼筆字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結合書法教學引入適當的活動,因為活動能夠豐富練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轉換心情,產生身心的愉悅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練字的快樂,才有動力繼續(xù)練習下去,教師教學才能收到成效。
總之,在小學階段開展鋼筆字教學并非易事,但也不難找到高效的路徑。只要教師保持耐心、信心、恒心,愿意從嚴、從實、從細節(jié)要求學生,追求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前進,學生的鋼筆字書寫水平一定能得到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