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農戶的非低碳消費行為造成了嚴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然而,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ICT的使用對農戶行為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文章對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是否有影響進行了研究,采用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數據,并運用Probit模型。研究發(fā)現:核心變量ICT使用、農業(yè)勞動者、家庭人口數和政府補貼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年齡和環(huán)境污染嚴重程度評價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關鍵詞:ICT;農戶低碳消費行為;低碳清潔能源;Probit模型
中圖分類號:N945.1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21)05-0044-04
The Impact of ICT Usage on Farmers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Take Energy for Living as an Example
HUANG Shumin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Chinese farmersnon 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has caused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internet plus”,the usage of IC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armersbehavior. Therefore,this paper studies whether the usage of ICT has an impact on farmers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using the data of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in 2018,and using Probit model.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e variables ICT usage,agricultural workers,family population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farmers;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everity evalu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farmers.
Keywords:ICT;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farmer;low carbon and clean energy;Probit model
0? 引? 言
當前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的人類生存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第二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導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現出驚人的增長趨勢,造成嚴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因此,加快發(fā)展低碳經濟的形勢已經迫在眉睫。在我國農村地區(qū),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秸稈、煤炭等直燃型燃料的肆意燃燒不僅排出大量溫室氣體,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還造成土地有機質含量的下降,進一步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人們身體健康。除此之外,由于農村地區(qū)的灶爐設計簡陋,秸稈、柴草、煤炭等直燃型燃料的直燃效率低下,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因此,農戶低碳消費行為和較低的科技水平普及已成為制約中國農村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在向農戶傳遞環(huán)境保護信息,影響農戶低碳消費的意識和行為中日益凸顯出其優(yōu)勢,并且近些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多次提到,要加強農村寬帶、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區(qū)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氣象、物聯(lián)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yè)領域的應用。其中,ICT是指覆蓋了所有通信設備或應用軟件以及相關的應用軟件和各種服務,如電視、計算機等。因此,實證分析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
1.1? 互聯(lián)網使用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
一些學者認為互聯(lián)網使用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存在正面影響:Ozcan(2017)認為用作信息通信技術(ICT)代理的互聯(lián)網使用的增加對降低空氣污染有著顯著的影響[1]。Al-Mulali(2015)在調查了77個國家的CO2排放,得出GDP的增長、電力消耗、城市化等是增加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互聯(lián)網零售對CO2排放有著負面影響[2]。Ogutu(2014)認為農民參與基于ICT的MIS(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項目,尤其是手機的使用對他們所購入的種子、肥料、土地等的投入使用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將有利于改善農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3]。另一些學者認為互聯(lián)網使用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既存在正面影響又存在負面影響:Hilty(2006)認為ICT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體現在ICT的使用會導致電子廢物流的增加,也會提高生產的能源效率,促進消費領域里的產品到服務的轉變等方面[4]。Siddiqui(2013)認為電腦及其設備的使用會對環(huán)境造成有害影響,而綠色計算可以節(jié)省大量電量,使環(huán)境綠化,同時又可以節(jié)省成本[5]。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互聯(lián)網使用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不確定:Fichter(2008)認為技術本身(ICT、互聯(lián)網)并不能決定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但其設計、使用和法規(guī)卻可以決定其可持續(xù)性[6]。
1.2? 互聯(lián)網使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影響機制
一些學者認為互聯(lián)網通過提高能源效率來保護環(huán)境:Khan(2018)認為在金融部門使用綠色ICT可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智能電網減少CO2的排放,從而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效果[7]。Romm(2002)認為互聯(lián)網經濟通過改善供應鏈管理、節(jié)省勞動力和資本、信息技術等方面來降低能源強度和提高能源效率[8]。另一些學者認為互聯(lián)網通過減少通勤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保護環(huán)境:Coroama(2012)認為基于互聯(lián)網使用的視頻會議通過減少通勤,從而減少Greenhouse Gas(溫室氣體)的排放[9]。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人們通過使用互聯(lián)網獲取環(huán)境信息,增強農民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進而采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行為:Chan(1999)通過抽樣調查方法發(fā)現大多綠色消費者有著更高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且互聯(lián)網等大眾媒體的使用影響他們的綠色消費意識,進而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行為的發(fā)生[10]。Barr(2003)認為那些更加理解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并使用各種媒體來獲取更多環(huán)境信息的人們更有可能減少污染[11]。
從以上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互聯(lián)網使用對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研究上,存在不確定性。在影響機制研究上,大多文獻認為互聯(lián)網通過提供智能化技術、再生能源整合等提高能源效率、減少通勤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效果。本文認為現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互聯(lián)網使用對農村領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上的影響研究存在空缺。
(2)在ICT的使用對中國農戶低碳消費行為這一具體方面的影響上,也存在空缺。
進而研究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并通過相應的實證研究加以驗證。
2? 數據來源、變量描述與模型構建
2.1? 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8年的數據。剔除信息填寫不完整、空值、進行異常值縮尾等處理后,最后選取有效問卷5 952份。其中,使用清潔低碳能源的樣本為4 721個,沒有使用清潔低碳能源的樣本為1 231個,使用ICT的樣本為2 725個,沒有使用ICT的樣本為3 227個。
2.2? 變量描述
本文的因變量、自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2.3? 模型構建
本文主要考察ICT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其中低碳消費行為是以農戶生活用能,即做飯燃料的使用為例來分析。農戶是否發(fā)生低碳消費行為為被解釋變量,該變量取值為0和1的二元選擇變量,農戶是否采用低碳消費行為的概率依賴于解釋變量,即P(Y=1)=f(X),Y=1的概率是關于X的函數,因此本文參照的研究方法,本文選取Probit二值響應模型來進行實證分析,模型的簡化形式為:
(1)
模型中:i表示第i個農戶,Y表示被解釋變量,即農戶是否使用低碳清潔能源來判斷其是否發(fā)生低碳消費行為。a、β、γ表示待估參數,ε為擾動項,解釋變量R表示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本文以農戶是否通過移動上網和電腦上網來表示ICT的使用。Xij表示控制變量,即其他可能影響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發(fā)生的因素。
3? 估計結果與分析
3.1? Probit模型回歸結果
運用stata15.0分析軟件,可得到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表2依次匯報了加入農戶個人特征變量、家庭特征變量、認知層面、情境因素變量后,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除此之外,筆者通過對比了普通標準誤和穩(wěn)健標準誤,發(fā)現二者接近,可認為模型設定沒有問題。同時,為估計模型結果的好壞,本文首先進行了模型預測百分比估計,發(fā)現模型預測百分比為79.32%,擬合優(yōu)度高,因此模型估計結果好。最后,為檢驗實證結果的穩(wěn)健性,對比Logit模型、OLS模型、Probit模型的回歸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均未發(fā)生改變,因此本文認為模型是穩(wěn)健的。
3.2? Probit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從以上Probit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ICT的使用能顯著促進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ICT的使用率每增加1%,促進農戶發(fā)生低碳消費行為的比例就會上升2%,并在5%的水平上顯著,且結果非常穩(wěn)健。
3.2.1? 農戶個體特征變量顯著性分析
年齡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說明年齡越大的農戶收集低碳消費信息能力較弱,更傾向于傳統(tǒng)的非低碳消費方式。同時,農業(yè)勞動者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可能是其受到村干部傳遞低碳消費方面的信息,又或者農戶認為較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有利于從事農業(yè)勞動的農戶農業(yè)生產的進行以及農業(yè)經濟效益的增加,從而愿意使用清潔低碳能源。
3.2.2? 農戶家庭特征變量顯著性分析
家庭人口數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顯而易見,隨著家庭人口數量的增多,家庭生活用能的成本就越大,使用清潔低碳能源性價比會更高。
3.2.3? 認知層面顯著性分析
農戶的環(huán)境嚴重程度評價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赡苁钱斖饨绛h(huán)境污染問題很嚴重時,農戶在心理暗示上會更傾向于安于現狀,從而采取低碳消費行為的概率越小。
3.2.4? 情境因素顯著性分析
政府補貼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高度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其在減輕農戶經濟壓力的同時增加了農戶的可支配收入,從而增強了農戶清潔低碳能源的購買力,促進農戶低碳消費。
4? 結? 論
促進農戶低碳行為的發(fā)生是實現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一步,近年來,十九屆五中全會、黨的十九大報告、歷年中央一號文件等相關政策多次強調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和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治理,以及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和農村光纖網絡普遍覆蓋的重要性。因此,探索ICT的使用是否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趯ΜF有的文獻回顧,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8年的數據,依據Probit模型的分析結果,得出以下主要結論和相關政策建議:
(1)ICT使用能顯著正向影響農戶低碳消費。實證分析表明,ICT的使用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在5%的顯著水平上,說明使用電腦上網和移動上網的農戶更傾向于采取低碳消費方式。而其中可能的機制是:農戶使用ICT,可以接受更多清潔低碳能源環(huán)保信息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使農戶意識到低碳消費的重要性與便利性,進而采取低碳消費行為。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強加快農村寬帶、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高效傳遞低碳消費信息,增強農戶低碳消費意識,引導他們采取低碳行為,促進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效機制構建。
(2)農戶年齡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一方面,政府部門應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形式,加強對年齡較大農戶的低碳消費方式的引導與宣傳,增強他們對低碳消費的認知程度和環(huán)保意識;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在農村地區(qū)開展低碳清潔能源的使用方法、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的技能培訓等,加強低碳生產與低碳消費的教育力度。理論和實踐的低碳消費方式在農村廣泛開展,將有利于在農戶之間形成低碳消費的效仿效應,推動農村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
(3)環(huán)境污染嚴重程度負向影響農戶的低碳消費行為。實證結果顯示,環(huán)境污染嚴重程度對農戶低碳消費行為的發(fā)生在5%的水平上負向顯著。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目前中國的低碳能源產品種類較少、技術暫未成熟、價格昂貴等問題都大大限制了低碳能源產品在我國農村領域的推廣運用。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采取“高校+研究院所+企業(yè)”的聯(lián)動合作方式或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低碳技術與設備,促進我國低碳產品的研發(fā)及運用,降低低碳產品的生產成本與消費價格,提高低碳產品在市場的投放量,同時提高農戶的低碳產品使用率,從而在根本上減輕農村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促進農戶低碳消費,產生良性的消費循環(huán)方式。
(4)政府補貼能顯著正向影響農戶低碳消費。政府應該從利民惠民便民的角度出發(fā),采取提高補貼標準、獎勵等正向激勵措施,或者采取罰款等反向激勵措施,又或者采取正向與反向相結合的激勵措施,促進農戶使用低碳清潔能源。與此同時,政府也可以從不同主體角度出發(fā),在生產和經銷低碳能源的企業(yè)方面,給予一定的稅收優(yōu)惠等,鼓勵其開發(fā)低碳產品;在農村金融組織的發(fā)展方面,政府可積極推進其小額貸款等金融業(yè)務的發(fā)展,提高農戶的信貸水平,從而提高農戶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減輕農戶消費低碳清潔能源的經濟壓力;在專業(yè)服務組織方面,積極推進農村組建農村能源服務站等多類型的專業(yè)化服務組織,并給予相應的技術指導等專業(yè)化服務,為農戶后期使用低碳清潔能源提供完善的后續(xù)保障。
參考文獻:
[1] OZCAN B,APERGIS N.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air pollution:Evidence from emerging countries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25(5):4174-4189.
[2] AL-MULALI U,SHEAU-TING L,OZTURK I. The global move toward Internet shopp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pollu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5,22(13):9717-9727.
[3] OGUTU S O,OKELLO J J,OTIENO D J.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Based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 on Smallholder Farm Input Use and Productivity:The Case of Kenya [J].World Development,2014,64:311-321.
[4] HILTY L M,ARNFALK P,ERDMANN L,et al. The releva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A prospective simulation study [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2006,21(11):1618-1629.
[5] SIDDIQUI J. Green Computing: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from Computer and its Devices [J].Compusoft,2013,2(12):410.
[6] FICHTER K. ECommerce:Sorting Out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2,6(2):25-41.
[7] DANISH,KHAN N,BALOCH M A,et al. The effect of ICT on CO2 emissions in emerging economies:does the level of income matters?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8,25(23):22850-22860.
[8] ROMM J. The internet and the new energy economy [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2,36(3):197-210.
[9] COROAMA V C,HILTY L M,BIRTEL M. Effects of Internet-based multiple-site conference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2,29(4):362-374.
[10] CHAN K. Market segmentation of green consumers in Hong Kong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2000,12(2):7-24.
[11] BARR S,BUILDING A,DRIVE R,et al.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ility:citizens and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J].Area,2003,35(3):227-240.
作者簡介:黃淑敏(1995—),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農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