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發(fā) 石宏麗
北大荒集團牡丹江醫(yī)院,黑龍江 雞西 158300
重型腦外傷是臨床常見的嚴重神經(jīng)外科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產(chǎn)生該種情況的原因多數(shù)是由于腦部受到劇烈的外力沖擊,導致患者產(chǎn)生頭部劇烈疼痛、大量出血、惡心嘔吐、意識感官及肢體出現(xiàn)障礙,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治療嚴重的腦外傷通常應用骨瓣開顱手術,隨著醫(yī)學發(fā)展,STC逐漸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因此本實驗將因重型腦外傷入我院治療的患者當做探討目標,分析STC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2019年6月-2020年5月納入因重型腦外傷入院的患者開展分組實驗(n=72),按手術方式分為STC組(n=36)與對照組(n=36),STC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46.19±6.28)歲,彌散性腦水腫15例,硬膜下水腫16例,腦干損傷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6.32±6.44)歲,彌散性水腫16例,硬膜下水腫16例,腦干損傷4例。將2組患者提供的信息錄入到對應APP中,未產(chǎn)生具有可以統(tǒng)計的差異(P>0.05),滿足進組實驗的標準。本研究已經(jīng)上報給倫理委員會,且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情并簽署協(xié)議書。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骨瓣開顱手術治療,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提前簽署麻醉協(xié)議),將患者擺為仰臥位、抬高床頭。根據(jù)患者腦內水腫的位置選擇額顳瓣、額瓣、顳頂瓣開顱減壓,保證骨窗大小在6*8cm,隨后清除腦血腫、壞死組織,最后予以經(jīng)內外減壓縫合腦硬膜。
STC組開展STC手術治療,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提前簽署麻醉協(xié)議),將患者擺為平臥位,頭部偏向健側(水平∠40°),切開顴弓上方耳屏前緣約1cm寬并沿著耳廓后上方至頂骨中間的骨縫,隨后至前額發(fā)際線的正中央,之后將骨瓣游離,在頂部的骨瓣打開矢狀竇約2.5cm寬。保證上述操作一步不落,之后剪開腦硬膜,清除硬膜外的血腫,保持骨窗為12*16cm,充分暴露顳葉等區(qū)域,隨后清除腦內、硬膜下的血腫、壞死組織,最后進行止血、縫合。
1.3觀察指標 效果評價標準[1]:良好:GOS(格拉斯哥預后)5級;中殘:GOS4級;重殘:GOS3級;植物:GOS2級;死亡:GOS1級。
NIHSS評分標準[2]:應用NIHSS量表評估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分數(shù)越高缺損越嚴重。
記錄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壓水平。
2.12組預后情況比較 STC組與對照組的預后見表1,其比率經(jīng)過計算后STC組>對照組(χ2=7.170,P<0.05)。
表1 2組預后情況比較[n(%)]
2.22組NIHSS評分、顱內壓比較 表2為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顱內壓情況,計算比較治療后的結果(P<0.05)。
表2 2組NIHSS評分、顱內壓比較
在現(xiàn)代社會,人類面臨多種大型意外,意外事故頻發(fā)導致重型腦外傷的發(fā)生概率也逐漸升高,對人類的健康與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在患者發(fā)生腦外傷之后,由于大腦管控身體所有神經(jīng),是身體經(jīng)脈的匯聚之處,而腦外傷出血會導致腦組織血腫甚至壞死,因此該部位神經(jīng)就會缺失,導致神經(jīng)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影響該部位神經(jīng)所負責的功能。這就是重癥腦外傷患者在手術后出現(xiàn)語言、肢體障礙甚至是成為植物人的原因,而重癥腦外傷患者由于損傷過于嚴重,患者同樣會因為出血過多以及腦組織損失過多而死亡,因此該種情況的致死率極高。臨床治療腦外傷主要是為患者止血,同時通過開顱手術清除患者壞死的腦組織,避免繼續(xù)影響患者的大腦功能。但是常規(guī)的開顱手術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應用STC手術治療,以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盡量減少對患者的損害。
本研究中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STC,通過游離腦部骨瓣,擴大骨瓣可以暴露的范圍,可以更加精準的清除患者損傷的腦組織,同時大骨窗還利于改善患者的腦循環(huán)、降低顱內壓,改善患者的腦神經(jīng)損傷情況。因此上述結果中STC組的治療后的預后結果比對照組要好得多,并且降低了患者的NIHSS評分與顱內壓,并且比對照組降低的更多(P<0.05),這說明STC術對于重癥腦外傷患者可以減少因外傷導致的神經(jīng)損傷,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功能減少障礙。這與王平[3]等研究的STC與常規(guī)治療術比較的結果相同。
綜上所述,對于重癥腦外傷患者,對其實施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效果會更好,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其神經(jīng)功能,降低顱內壓,其優(yōu)勢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