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麗 曾冬
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yī)院,重慶 400053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方式均發(fā)生了變化,人們的口腔功能缺失也日益增加。牙列缺失、牙體缺損以及牙列缺損等都是常見的口腔功能缺失類型,會對患者咀嚼功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在臨床治療口腔功能缺失中,口腔修復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二氧化鋯全瓷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價值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1一般資料 本課題隨機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與于本院接受治療的口腔修復患者312例進行統(tǒng)計學比對,按照入院序號劃分兩組,對照組156例,男80例,女76例,年齡38歲~72歲,中位年齡(53.24±1.27)歲,實驗組156例,男85例,女71例,年齡36歲~70歲,中位年齡(53.21±1.34)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呈現(xiàn)p>0.05,視為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鑄造陶瓷修復治療,修復體主要選用的是氧化鋁陶瓷,在修復治療之前,需科學調(diào)整患者的舌唇間隙、切端軸面間隙與聚合度等,使切端軸面間隙為1.8毫米、舌唇間隙是1.3毫米、肩臺寬度為1毫米、后牙軸面聚合度為7度,這樣即可使線角更圓潤[1]。經(jīng)常規(guī)性止血處理后,取模并試戴,對患者修復體的收縮狀況、咬合程度與整體的色澤進行觀察,一旦出現(xiàn)異常需立即采取調(diào)整措施,合理粘結處理。
實驗組應用二氧化鋯全瓷技術治療,對患者的齦溝深度加以確定,幾何結構的探查狀況使用排齦器進行排齦處理[2]。在實際操作中,需結合牙齦溝的寬度將細牙齦線制作成環(huán)狀,借助排齦器在齦溝內(nèi)部壓入牙齦線。而粗牙齦線的操作方式同細牙齦線,一定要盡可能規(guī)避損傷牙齦。在完成排齦工作以后,對印模進行制作,試戴以后進行拋光處理,隨后二次試戴,經(jīng)合理化調(diào)整以后,以保證咬合度與拋光效果理想,最后進行粘結處理。完成修復操作,應叮囑患者對口腔的清潔度給予關注,對間隙進行定期清潔處理。
1.3評價指標 (1)對患者療效的分析。
(2)對比兩組患者修復后美觀性評分。
1.4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內(nèi)容通過±、t檢驗形式表達,計數(shù)資料使用%以及卡方形式表達,在數(shù)據(jù)比較呈現(xiàn)差異時,通過P<0.05形式表示。
2.1實驗組、對照組療效比較 前者顯效80例、有效7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8.08%(153/156),后者顯效60例、有效8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93.59%(146/156),前者明顯比后者高,χ2=3.9331,P=0.0473,P<0.05。
2.2兩組修復后美觀性評分分析 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表1)
表1 實驗組、對照組修復后美觀性評分
所謂口腔修復,即借助口腔修復體對口腔功能缺失患者病灶進行治療的工作,以確保其口腔功能得以恢復。在修復過程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證修復體設計的合理化,盡量使患者口腔功能得以恢復,對并發(fā)癥進行必要預防,并恢復患者的頜面形態(tài)。
近年來,修復材料更新速度加快,修復技術也取得了理想的發(fā)展成就,二氧化鋯全瓷全瓷技術應運而生。其中,二氧化鋯屬于全新生物材料,其結構十分穩(wěn)定且抗彎強度理想,較之于鎳鉻合金,其牢固性更加突出。另外,二氧化鋯全瓷牙的色澤也更加自然,和患者的固有牙相比,其透光性完全可以比肩,所以可保證修復體的美觀性[3]。
在以上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實驗組患者選擇使用二氧化鋯全瓷技術后,較之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也就是說,將二氧化鋯全瓷技術應用于口腔修復過程中,療效優(yōu)良,利于修復體的穩(wěn)定性和耐用性,使患者的牙本質(zhì)明暗得以緩解。而且有效增強了口腔的咬合力,咀嚼效率更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另外,此技術的應用不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安全性更強?;颊咝迯腕w完成修復一段時間內(nèi)美觀性不會受到明顯影響,能夠持續(xù)較長時間。因而可以證實,二氧化鋯全瓷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突出。
總體來講,在口腔修復過程中應用二氧化鋯全瓷技術的價值顯著,可在保證修復療效的同時確保牙齦的健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修復體的美觀度評分,且不良反應少,因而可被當做修復口腔的首選材料。然而,作為臨床醫(yī)生,仍需在實際操作期間不斷強化個人修復技能水平,深入研究二氧化鋯全瓷技術,以確?;颊呖谇恍迯托Ч牟粩嘣鰪?。為此,可在臨床口腔修復中推廣應用二氧化鋯全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