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娥
菏澤市牡丹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東 菏澤 274000
小兒支原體肺炎屬于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咳嗽、發(fā)熱、咽喉部腫痛等是該病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秋冬季是該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傳染性較高,主要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1]?;純涸缙谥饕憩F(xiàn)為咽喉腫痛,如果治療不及時,會侵襲患兒的肺部,導致心肌炎、腦炎等嚴重的病癥發(fā)生。當前,臨床主要對患兒進行退熱、止咳及抗感染治療,然而由于小兒的機體發(fā)育不完全,其肝臟無法有效地代謝藥物,所以需要選擇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治療藥物和方法[2]。本文主要對比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口服與靜脈阿奇霉素治療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人。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27±2.02)歲;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39±1.57)歲。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運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療,用藥劑量為10mg/kg,一天1次;對照組運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在25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阿奇霉素10mg/kg,將濃度低于1mg/kg阿奇霉素注射液配制出來,一天治療1次,嚴格控制靜脈滴注時間,一般在2~3小時左右。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
1.4療效評價標準[3]消除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肺功能時為顯效;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時為有效;病情加重時為無效。
2.1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效果[n(%)]
2.2對比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2.3不良反應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不良反應[n(%)]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因嬰幼兒肺部感染肺炎支原體引起,由于小兒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較差,所以容易出現(xiàn)呼吸道疾病。小兒支原體肺炎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患兒的健康,如果患兒的癥狀較輕,則會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相關表現(xiàn),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其他系統(tǒng)的異常,例如血液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等[4]。
現(xiàn)階段,臨床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其中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屬于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其殺菌效果較好,能夠使患兒的癥狀表現(xiàn)得到明顯改善,加快疾病恢復。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中,阿奇霉素為一種常用藥,它對蛋白質(zhì)的合成能夠產(chǎn)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具有較好的抗感染和殺菌效果。機體炎癥反應會升高血液組織的濃度,阿奇霉素的細胞膜穿透性較好,可以準確識別炎癥部位,促進炎癥部位殺菌率顯著提高。臨床多使用阿奇霉素治療因肺炎支原體、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以及因化膿性鏈球菌導致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所以阿奇霉素在臨床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小兒支原體肺炎具有較長的病程時間,對患兒進行長時間的靜脈滴注治療,可能會降低其機體的耐受性,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發(fā)生[5]。本文通過對比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口服與靜脈阿奇霉素治療的臨床價值,結(jié)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均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15.00%),(P<0.05),表明口服給藥的安全性更高。所以,為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在治療過程中應當優(yōu)先考慮口服用藥。
綜上所述,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口服與靜脈阿奇霉素治療均能夠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迅速恢復。然而與靜脈滴注治療相比,使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療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其治療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