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瑤 林玉紅
264001, 煙臺市口腔醫(yī)院牙體牙髓科
充分認識根管系統(tǒng)是根管治療成功的前提,但由于遺傳發(fā)育等多方面因素,牙根管呈現(xiàn)多樣性的變化[1]。下頜第二恒磨牙因其牙根及根管系統(tǒng)相對復雜多變,且受患者開口度影響,視野較差,導致牙髓治療相對困難[2],根管清理難度加大,失敗率增高。本文介紹下頜第二磨牙近中3根管1例,希望對臨床治療有所幫助。
患者,女,32 歲。主訴:左下后牙疼痛1 周?,F(xiàn)病史: 1 月前發(fā)現(xiàn)左下后牙有洞,1周來遇冷刺激加重疼痛,并伴有自發(fā)痛,來診要求治療。既往史:否認系統(tǒng)性疾病及藥物過敏史。檢查:37牙遠中頸部可見一深齲洞,探針探入窩洞有疼痛,冷診疼痛,叩診(+),無松動。X線片檢查見37牙遠中頸部低密度影近髓腔,根尖周膜無明顯異常。診斷:37牙慢性牙髓炎。治療計劃:37牙完善根管治療,后期行CAD/CAM高嵌體或全冠修復。
處理: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阿替卡因局部麻醉,37牙去凈腐質(zhì),開髓,揭髓頂,遠中制作假壁,10#K銼探查根管,探及近中兩根管,遠中一根管。根管測長儀(VDW,德國)測量根長,近頰根17 mm,近舌根17 mm,遠中根18 mm。敞開根管口,手用K銼預備近中兩根管至25#,遠中根管至30#。機用鎳鈦WaveOne?(Dentsply,美國)冠向下法預備, 1%次氯酸鈉溶液沖洗根管,近中兩根管至紅色WaveOne?,遠中根管至黑色Waveone?。顯微鏡下探查,見近頰及近舌根管間峽區(qū),10#K銼探查,于偏近頰根管處探及一近中中根管,測長16.5 mm。冠向下法預備近中中根管至紅色Waveone?,超聲活化1%次氯酸鈉溶液蕩洗根管,干燥,激光根管內(nèi)消毒,大錐度牙膠尖、AH plus糊劑熱牙膠垂直加壓根充根管。Z350光固化樹脂(3M,美國)充填(圖 1~4)。
圖 1 術前X線片 圖 2 根管預備后顯微鏡下根管口 圖 3 根充后顯微鏡下根管口 圖 4 根充后X線片
本病例術前X線片顯示患牙呈現(xiàn)近遠中2 個根,有研究顯示,下頜第二恒磨牙牙根最常見的形態(tài)是近、遠中分成2個根[3]。雙根型下頜第二磨牙髓室底近中側根管口數(shù)目一般為1~2 個,遠中側絕大多數(shù)含1 個根管口, 近中根雙根管口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遠中根[4]。近中3 根管情況較少見,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近中根及遠中根中發(fā)現(xiàn)近中中根管及遠中中根管的幾率變大了[5]。
關于下頜磨牙近中中根管的發(fā)生率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F(xiàn)有研究中,并沒有清晰的區(qū)分,近頰和近舌根管之間存在的是峽區(qū)還是真正的近中中根管。有研究中顯示,下頜磨牙的近中中根管或峽區(qū)的發(fā)生率是很高的,對這些區(qū)域的探查和生物學清理是手術及非手術治療中關鍵的步驟[6]。在Azim等[7]的研究中, 46.2%的磨牙存在近中中根管,第二磨牙比第一磨牙更容易定位近中中根管。年輕患者更容易尋找近中中根管。在Nostrat等[8]的研究中,小于40 歲患者其近中中根管發(fā)生率增高。本病例中女性患者為32 歲,這提示我們遇到年輕患者時可以常規(guī)探查近中是否存在近中中根管,因為無論近中中根管是不是獨立的根管,對于根管治療,它都是一個需要清創(chuàng)和消毒的空間,否則將導致持續(xù)根管感染[9]。
Vertuccit等[10]指出根管口的相互作用很重要,如果它們之間的距離小于3 mm, 2 個根管下端通常是融合的;根管口之間的距離越近,融合的發(fā)生率越高。本病例中近中中根管口與近頰根管口間距小于3 mm,屬于Vertucci 分類法中的附加型(3-2)即3 個根管口匯成兩個根尖孔[11]。研究發(fā)現(xiàn)近中中根管與近頰根管或近舌根管融合的情況居多,因此準確評估下頜第二磨牙根管系統(tǒng)是有難度的,本病例提示我們開髓時不應拘泥于傳統(tǒng)開髓洞型,應根據(jù)具體根管形態(tài)決定,開髓后需仔細探查根管,合理利用CBCT等影像手段以及顯微鏡盡量減少根管或副根管的遺漏[12]。此外,超聲、溝槽引導、多角度投照法等輔助方法,也可以幫助臨床醫(yī)生探查近中中根管[11]。
近中中根管比較細小,在根管預備時應預防帶狀側穿,同時因為峽區(qū)的存在,在機械預備的同時也需加強化學預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