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馳 廈門大學 體育教學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1]。體驗學習是建構主義理論倡導下的教學方式之一,它倡導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經歷,強調學習的過程,最終自主構建知識框架、體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依托體育課程強實踐性基本特征,探究高校公共體育課“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對促進高校體育課思政改革創(chuàng)新的應用與推廣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專業(yè)課、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2]?!绑w驗學習”是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師生通過各種真實情景的體驗活動來實施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理解知識、發(fā)展能力、生成情感的一種學習方式[3]?!八颊?體驗學習”教學方式即“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與“體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該方式在體驗學習的理論基礎上,將思政理念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內化與升華思想上的教育。
(1)服務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八颊?體驗學習”教學方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大學生體育課程的體驗當中,在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傳遞《綱要》中提倡的精神與品質、情感與道德。
(2)轉變“口號式”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特征。推動體育課程思政資源與體育教學組織之間的協同,并不是通過增設幾項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運動項目或體育理論課程,或者是在體育課堂上呼吁幾句口號那樣簡單[4]?!八颊?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特點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體化,通過設計情境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從而收獲思想品德方面的提升。
(3)探究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進行一體化構思和設計,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到好處地融入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之中,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5]。當前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與運用,口授式的空洞枯燥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內容照搬進體育課堂等問題都有待提升。
(1)“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迎合了高校體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情感體驗可以反作用于行為體驗。學生可以通過體驗學習的方式感受自身意志品質、思想道德在行為實踐中的具體變化,從而建立自身思想政治情感體驗,達到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2)體育課程的強實踐性特點契合了“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主要特征。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6]。體育課程的強實踐性給予了體驗學習重要的“操作土壤”,也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以具體、現實的展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基于建構主義是理論視角,構建“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從教師角度觀察出發(fā),教師結合運動專項,根據課程的思政目標,首先設計具體的體育課程思政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運動體驗;其次根據學生的運動體驗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提煉體育思政元素;再次引領學生對優(yōu)秀品質進行抽象概括,從行為轉變上升到思維方式的轉變;最后通過學生的反饋、重復的體驗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應用,對學生思政學習進行評價,優(yōu)化教學效果。
圖1
建構主義是理論視角下,“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構成要素主要有:教師、學生、思政教學目標、體驗學習情境、互動交流平臺、討論與歸納、再造學習情境等。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流程設計主要包括五個環(huán)節(jié):設定與明確思政教學目標、組織和開展運動體驗、安排與實施觀察反思、思政概念的討論與歸納、再造情境的實踐與應用。在五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與學生分別完成自身的工作,如圖2所示。
圖2
(1)設定與明確思政教學目標是“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設計“思政+體驗學習”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方式的流程時應首先考慮適用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思政教學目標,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任務進行提煉。思政教學目標是依附于課程目標,融入教學目標的存在。學生應當明確課程目標,根據自身能力,制定在體驗學習中的積極學習策略。
(2)組織和開展運動體驗是“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組織運動體驗時應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教師要創(chuàng)設符合思政教學目標的外部環(huán)境(體育教學場所、教學器材和工具等)與內部環(huán)境(課堂氣氛、師生和生生關系等),調動學生參與運動體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困難、堅持不懈的思想品質。第三,教師要通過合作關系和競爭關系,調動全體學生的體驗學習。
(3)安排與實施觀察反思是“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是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互動形式,學生在參與運動體驗的過程中一定有不同的體驗行為,教師在此時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運動觀察,對積極展現優(yōu)秀品質的學生予以語言上的積極評價,采用交流的方式引導他們分析,尋找解決方案。第二種互動形式則是生生互動。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積極評價良好的合作關系,競爭關系,指導學生之間反思體驗過程、反思合作過程,總結得失。
(4)思政概念的討論與歸納是“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內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在學生充分進行基本環(huán)節(jié)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后開啟內化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將體驗成果導向最終的思政教學目標。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描述、澄清在體驗教學中涉及的思政教學元素、內容,提供給學生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方向。第二,教師應通過討論、點評等形式組織學生對分歧進行研討探究,最終幫助學生得到積極正向的體驗總結。
(5)再造情境的實踐與應用是“思政+體驗學習”教學方式的遷移環(huán)節(jié)。在內化環(huán)節(jié)完成了對學生思維認知重建后,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將思政思維方式進行實踐和應用,將建立的思維方式運用到同樣的情境中或課后的生活中。通過再造情境,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思政思維的建立是否達到了效果,對于沒有達到效果的學生,應開啟下一循環(huán),改變體驗形式、組織方法,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改進,形成新的內化,完善思政思維方式。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體驗學習方式中,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可期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但必須要補充的是,體驗學習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思政教學都必須使用直接經驗進行教授,使用體驗學習也必定帶來教學時間的增加。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結合具體內容、教學目標等現實因素進行考量,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