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14
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組織的基本形式,更是一種手段和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擅長發(fā)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有深度;有的教師不擅長發(fā)問,或問得不合適,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
1.合理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是數學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謂“情境”,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讓學生產生某種情感體驗,以獲得某種形象或思維成功的氛圍。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豐富、貼近實際生活的背景,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認知基礎、所具有能力水平等因素,把握各部分的聯系,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抓住一切時機,創(chuàng)設一個個富有情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在眼、口、手、腦等感官都參與到活動中去探索新知,以便獲取數學知識。如講到《分類列舉》時,“老師想要去你們家做客,準備水果制作果盤,可以選1種水果,也可以選擇3種,一共有多少種方法?”。這招兒很管用,把數學問題編織到學生感興趣的情景中去,孩子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每個學生都能給出幾種不同的拼盤組合,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考慮的情況比較全面。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接觸數學的過程,是學生數學思想和行為產生的過程,是不需要教師過分的要求而可以產生關聯的過程。
2.設計有思維含量的問題
設計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要能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讓學生有思考空間的問題,并對學生的獨立的思考能力有所提升;盡量少問判斷式、填空式的問題。要把教材知識的重難點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當作問題設計的出發(fā)點,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fā)現“為什么”,還要適當設計一些有思維深度、寬度、廣度的問題。
【案例一】:《二十四時計時法》
師:觀看視頻,思考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有什么關系?(小組交流)
生1: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都能表示一天的時間。
生2:在中午12時之前,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都是一樣的。但是在中午12時之后,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就相差了12.
【案例分析】:教師在突破24時計時法這一課的重點時,巧妙地將問題設計到視頻中,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時能夠帶著問題邊看邊思考。教師的問題是: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有什么關系?關系一詞,既包含兩者的相同點,又包含兩者的不同點,還可以包含兩者之間的聯系,這樣一問就將許多小的問題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3.合理把握候答時間
侯答是指教師拋出問題后到學生回答前的時間和學生回答后到教師對回答作出評價之前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有一項研究數據表明,教師的候答時間增至3秒以上,教學效果會非常顯著,原因首先在于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時間和機會;其次是創(chuàng)造了便于學生思考的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的問答性質就會由“質問式”變成“對話式”,學生會有更深入的思考,產生自己的思考,會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產生成就感。
【案例二】:《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實際問題》
追問:怎樣表示能看的更清楚呢?
生:用一條虛線進行劃分。(板書:畫虛線,這里標注多38只。)
【案例分析】:孩子們在選完紙條貼出后,根據教師引導去進一步思考怎樣表示更清楚。反應快的學生會立刻聯想到一年級學習的“一一對應”——在左端對齊的情況下,把多出來的部分用虛線進行劃分可以看的更清楚。根據課堂學生真實情況顯示,在問題拋出后只有少數學生能馬上給出反應,其余的學生呢?需要我們給出時間進行思考。觀察“侯答”給出的3秒鐘,我們發(fā)現舉手的孩子越來越多,由此可見,給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機會,我們會收獲更多高高舉起的小手,這一只只小手背后藏著的是學生知識的扎實掌握和學習數學的熱情。
當然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隨著時間的增加,很多已經想出答案的孩子開始無所事事、處于走神狀態(tài)中,會偏離了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合理把握好提問后的候答時間。
4.富有啟發(fā)性的理答
理答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既是一種教學行為,也是一種教學評價方式。它是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評價,是最簡單常見的教學“對話”,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下一步學習,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重復學生發(fā)言、不置可否、環(huán)顧左右、簡單判斷、一味表揚等都是數學課上最為常見的理答方式。如重復學生發(fā)言型理答方式:學生回答后,教師重復學生的原話。
【案例三】: 《最大公因數》
師:老師家的地面是個長方形,打算用邊長是整分米數的正方形地磚把它鋪滿(都是整塊的)??梢赃x擇邊長是幾分米的地磚?”
生1:地磚要正方形的
師:恩,正方形,還有嗎?
生2:邊長是整分米數
師:邊長是整分米數。還有嗎?
生3:要鋪滿,還有嗎?
【案例分析】:這種機械式的重復會起到強調、肯定的作用,但由于老師對學生的回管未作任何有價值評價,使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得到歸納提升,如果老師能對生1這么說:“你注意到了對地磚的形狀是有要求的”,之后的學生就會想到形狀以外的信息,這樣不但會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還會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升,對學生的回答起到了正向引導的作用。
綜上所述,課堂問答分為一問三答——發(fā)問、候答、叫答、理答。學生的回答都是建立在第一個發(fā)問基礎上的,合理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思考,對課堂的進程起到推動作用,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一個個有效的問題幫助學生快速扎實的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