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慧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小學階段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高度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是必要的教學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必需教學內容。因此,在當下的發(fā)展中,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高效落實開展情感訓練,成為了當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思考問題。通過這一教學能夠滿足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需求,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關鍵詞:淺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情感訓練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3-342
引言
人對客觀事物產生較為穩(wěn)定的態(tài)度的過程就是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十分重要,怎樣才能在具體的教學中讓情感教育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重點。因此,在小學階段展開情感教學探究十分有必要,教師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進行相應的引導,促使小學生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師生的情感共鳴
情感的傳輸僅靠文字語言難以達到全面、立體、到位的效果,還需結合視覺、聽覺等方面的綜合感受而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與文章的作者有更多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使其體會到作者要通過文章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促進其對文章的內容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當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師要充分抓住機會,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展開更加深入的思考,進而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并與其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小學生形象思維發(fā)達,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更多的是通過形象思維對學習對象進行了解。因此,教師要提前了解課文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課件,加入更多與內容相關的情境,促進小學生對學習對象展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能讓自己的情感與文章作者達成共識,進而更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二、發(fā)掘課文中的情感元素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語文閱讀課文是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在教學當中進行情感教育,教師首先應當發(fā)覺課本當中的情感元素,利用課本當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當中,碰到情感內容較為豐富的課文時,要著重融入情感元素,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比如說,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篇課文教學課程中,老舍在講到除夕夜熱鬧的景象是這樣描寫:“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兒,老少男女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碑攲W生讀到這一段文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他們在過年的時候所經歷的事情,加深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播放過年的景象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借這個機會與學生分享中華傳統節(jié)日和傳統習俗,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結合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
語文知識學習不能與實際生活脫離,對語文知識的應用也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知識,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其進行有效利用,挖掘有價值的內容。在情感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帶著自己的真實情感展開學習,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真正做到與作者展開交談,進而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有進一步的了解。比如,當引導學生學習《臘八粥》這篇課文的時候,這篇課文生動地講述了主人公在等待美食時的心情,也描述了吃到美食時候的滿足和愉悅的感受,在教學當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引導。比如,讓學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自己最喜愛的食物。讓學生相互分享這種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然后通過對學生提問:“吃到自己喜歡的美食心情是怎樣的?”當學生七嘴八舌地發(fā)表完自身的觀點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看看文章當中主人公的心情,這種讓學生自己聯系生活,感知文章情感的方式,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共鳴,繼而激發(fā)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
四、增加實踐活動,豐富情感積累
情感性課堂強調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要求教師遵循理實結合教學原則,在做好理論性知識講解的同時,也要合理安排實踐活動。例如,在五年級上冊(部編教材)第一單元教學中,《白鷺》《桂花雨》《珍珠鳥》《落花生》幾篇課文看似描寫對象、寫作風格不同,但是幾篇課文全圍繞單元主題“一花一鳥總關情”,是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熱愛之情、保護之情的有效資源,教師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幾篇課文后,組織學生到校園中觀察花草樹木,借助具體的大自然事物,抒發(fā)自己對觀察對象的感受,有了實物的觀察體驗,學生們親身體會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把握本單元的核心價值觀,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自覺愛護一草一木,成為環(huán)保的宣傳者與實際行動者。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要求,要想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加強對情感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從而保證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結合學生的態(tài)度、興趣和心理年齡特點,從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以情感內化為語文教育的歸宿,讓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得到很好的體現,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冬梅.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情感陶冶策略應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9(35):40.
[2]楊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83.
[3]紀彩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9(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