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利
摘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新的任務和要求,需要全面改革創(chuàng)新,以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以課堂提問為基礎、科學設置學習小組、積極融入生活元素、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四個方面,系統(tǒng)地分析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具體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3-322
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轉變落后的教學行為方式,調整教學結構與體系,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新思維,轉變觀念,探索應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為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貢獻力量。
一、以課堂提問為基礎,引領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自主探究,實現深度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深入地研讀數學教材,根據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重點內容,來設置啟發(fā)性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來給予學生思考、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能夠主動發(fā)散思維,來展開分析、推理、論證和探究,實現淺層學習到深度探究的轉變。
例如,在講授“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時,筆者會突出課堂中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上課后,筆者首先介紹了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相關知識,使學生熟悉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提出問題。比如說,小敏有15.5元,媽媽給了10.5元,爸爸給了13.5元,小敏現在一共有多少元?小敏拿著這些錢去商店買東西,買一支2.3元的鉛筆,再花12.6元買一本筆記本,那么小敏現在還剩多少元?提出問題后,學生們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這時筆者會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
二、科學設置學習小組,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教師面臨和完成的重要課題。小學數學教師應通過小組教學方法的運用,來實現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對全班學生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掌握其學習成績、能力水平等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科學設置學習小組;第二,合理安排任務,促使學生圍繞任務展開討論、交流、互動,實現思維碰撞與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千克、克、噸”這一課時,筆者會將學生分成10組,每組5人,分組后安排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程前期,筆者會安排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隨著課程的推進,者會增加任務的難度,另外,任務下發(fā)后,筆者會對每一組討論情況進行觀察,當學生有不同意見時,筆者將給予指導,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和探究的思路、方向,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積極融入生活元素,促進學生知識理解
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獲得的知識,是對生活中各種量關系、空間位置關系的有效概括,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把教學思路和范圍,從原來的教科書擴展到現實生活的層面,注重觀察、挖掘、收集與學生生活經歷相關的各種案例、材料和資源,再融入數學教學實踐,有效創(chuàng)設數學生活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無所不在。例如,在講授“分數的意義”時,這部分課程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筆者決定把生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生活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筆者以生活中分配物資事件為例,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經驗來分析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
四、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加快學生理解速度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創(chuàng)新知識的表現形式,使知識易于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師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通過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形式,將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呈現出來,創(chuàng)設直觀化的情境,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從視覺和聽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感官體驗,優(yōu)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快學生理解速度。
例如,在講授“多邊形的面積”時,要求學生掌握各種圖形的結構和面積計算的方式,為此,筆者結合信息技術進行了教學。在課堂上,筆者首先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了幾組多邊形,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使學生對多邊形的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后筆者會演示多邊形面積的求解,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所學的知識。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表明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要實現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必須緊跟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變化趨勢,明確和把握全新的教學目標、核心要求,結合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展開探索,以實現創(chuàng)新策略的運用,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丁財,丁海燕.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36-137.
[2]張圣鵬.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構建的嘗試[J].讀寫算,2019(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