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鄧芳麗
摘要:幼兒是教育的起步階段,在針對幼兒進行教育時,不僅僅需要知識教育,也需要對生命和心理健康一起教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因為幼兒的年齡比較小,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得幼兒的心理可以獲得一個健康,有效的教育,從而使得幼兒可以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淺析;幼兒園;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3-267
引言
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身體同等重要,在針對幼兒進行心理學習的過程當中,應當重點對幼兒的心理進行教育,使得幼兒可以更好,更加融洽地與其他幼兒進行相處,在能夠全面發(fā)揮自身潛能、形成良好學習思維以及意識的前提下,養(yǎng)成優(yōu)質的生活習慣。因此,在幼兒園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全面地發(fā)揮自身單位潛能,以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與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第一步。
一、采用積極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幼兒園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習思維并不豐富,因此,在幼兒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以及語言干擾,依照幼兒的這一特性,在開展心理教育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從語言以及行為方面入手,以積極的語言以及行為影響幼兒,讓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清晰的界定,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教學案例一,比如在針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采取經典的語句以及順口溜來影響幼兒,使得幼兒的行為與習慣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以意識以及語言慣性改變,促進行為改變。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三字經》以及《弟子規(guī)》啟蒙讀物的學習,讓幼兒的心理健康可以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與教育,從而使得幼兒的德育教育以及文化根基可以從小在幼兒的心理根植,從而更好地指導幼兒的行為與實踐?!度纸洝芬约啊兜茏右?guī)》里面,包含了豐富又多樣的社交信息以及處事規(guī)則,可以幫助指導幼兒的行為。
二、積極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如果在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謙卑有禮,教師之間和睦以待,也會使得幼兒的行為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僅僅需要從文化墻壁進行創(chuàng)設,還需要以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氛圍創(chuàng)設為基礎,進行環(huán)境的塑造,讓幼兒之間的相處更加的和睦與團結,在這種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下,幼兒的發(fā)展也會更加地良好。
教學案例二,比如幼兒園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舉行團結友愛的聯(lián)誼活動與比賽,可以組織幼兒之間的聯(lián)誼比賽,或者在幼兒園增設生命主題教育、安全教育、混齡化的教育活動等,從而使得幼兒的行為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復與改善,增進幼兒之間的合作學習,與積極的意識培養(yǎng)形成。
三、以游戲化開展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不僅僅需要通過理論知識進行傳輸,而且需要對實踐進行檢測,在針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可以以游戲化的方式進行互動,從而以行為來引導幼兒進行思考,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是屬于心理學范疇的,但因幼兒在該學習的過程中,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對心理教育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家庭、人際、社會等多方面,心理健康主要包含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主、能力、智力以及情緒多維度的評估,心理技能作為幼兒在學校生活的基礎保障,在教育的廣泛普及以及面向全體學生的轉變初期,教育行政以及教師都需要得到較好的重視,全方位提升心理教育。根據(jù)幼兒的喜好以及樂趣進行創(chuàng)設。
教學案例三,在針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就可以以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以及游戲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互動,實現(xiàn)優(yōu)質化的心理教育,比如,讓幼兒扮演過家家的游戲,然后自由發(fā)揮,分別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在幼兒依照自己內心無理由地向爸媽提出新的要求與需求時,讓幼兒自己覺察該如何進行回應與反饋,以這種的角色互換的方式,進行有效的互動,使得幼兒的心理教育可以得到快速的發(fā)展,這樣幼兒不僅僅可以通過換位思考,提升心理健康指數(shù),還會從行為上出現(xiàn)改變。
四、集中就幼兒常見的問題進行理論心理滲透
在幼兒的教育中,需要著重培養(yǎng)的有奉獻意識的確立;電子信息的正確使用;人際和諧相處;分享與收獲等,因此,教師需要就個例問題制定不同的方案,進行教學實踐的開展。 比如,當前的幼兒在相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矛盾沖突,或者語言上的分歧,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中,盡可能地找到人際互動的技巧和維護美好友誼的方法,那就是禮貌用語,如果需要別人為自己付出什么,首先要拒絕暴力溝通,不可以命令自己的父母或者朋友,禮貌用語是基礎,要盡可能地用請字開頭。比如,在課堂上多采用“請這位同學回答一下問題”、“請坐”等禮貌用語;“請”是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修養(yǎng),是需要貫穿于一生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和詞匯。通過這種方式,從而將感恩,不麻煩別人的這種敬意貫穿于幼兒的思想意識中,為學生的禮貌待人加持。當然更多的關于安全問題心理健康,比如不亂闖紅燈,尊重公共秩序等,也可以采用這種獎罰分明的制度,進行教育,使得幼兒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優(yōu)化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曉英.淺析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修復[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78-278.
[2]王麗麗.淺談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J].中外交流,2018:77.
[3]劉新蕊.淺談如何促進幼兒園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J].環(huán)球慈善,2020:0011-0011.
[4]常新平.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0.
[5]楊艷.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20: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