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美韓聯(lián)軍進占漢城后,又發(fā)起了“狂暴作戰(zhàn)”。
“狂暴作戰(zhàn)”開始后不久,隨著志愿軍的撤退,美軍陸戰(zhàn)1師接近了華川水庫。為了能攻占華川水庫,李奇微親自批準陸戰(zhàn)1師7團、外加一個特種兵連突襲華川水庫。
駐扎在水庫的志愿者是39軍115師的344個團。當美國軍隊襲擊水庫并把橡皮艇帶到水庫時立即遭到猛烈射擊。美軍留在北岸的兩個連也同時遭到襲擊。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第一師第一營奉命強渡水庫,但他們找了一整天沒有發(fā)現(xiàn)適合的渡口。所有的懸崖都是中國軍隊的堅固陣地。
當美國第7團襲擊水庫時,在其掩護下的美國第3團開始猛烈襲擊通往水庫的高地。站在這塊高地上的是344個團中的一個連,連長趙志立。戰(zhàn)斗打得昏天黑地,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第1師三團連續(xù)以一個營的兵力一次次地進攻,但每一次都被打敗。為了占領這個陣地,美國軍隊花了四天時間,傷亡了400多人,始終無法占領這個小高地。
戰(zhàn)斗的殘酷和志愿軍的頑強震驚了美國軍方,讓他們牢牢記住了華川水庫旁邊的小小高地。 這場戰(zhàn)斗成了美軍的心病,這么英勇的中國軍人,他們的指揮官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一年后,朝鮮戰(zhàn)爭進入了談判階段。在談判期間,美方突然問是否有可能見到在華川水庫指揮戰(zhàn)斗的中國軍隊指揮官。美國人想“看看這個強悍的中國軍人到底長什么樣”。
于是,344團的1連連長趙之立被打扮了起來,穿上了新的軍裝和鞋子。為了表明中國軍隊的軍官,并不是美國人所說的“粗魯?shù)募一铩?,還特地為趙之立準備了一個公文包和一副眼鏡,趙之立被裝扮成了一副文縐縐的樣子。在政治部教給了他很多歷史知識后,趙之立來到了板門店。
面對美國記者,問題的核心是,美國不認在為華川水庫那個小山頭上阻擊美軍的只有一個連,因為進攻的是美軍一個最精銳的營。記者說,趙志立至少是一名營長,中國人在撒謊。
于是,趙之立詳細回憶了花川水庫的所有戰(zhàn)斗,甚至為了證明這些戰(zhàn)斗是自己指揮的,他詳細描述了小山頭的地形地貌。
記者似乎對這位年輕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官的儀表更感興趣。
于是,趙志立,中國軍隊一名普通連長的名字和照片在西方國家的報紙上,報紙稱他為“東方直布羅陀戰(zhàn)役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