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艷紅
【摘 要】深靜脈血栓是靜脈血流障礙性疾病,在骨科手術并發(fā)癥中較為常見。形成血栓后,除少數可自行消融或局限于發(fā)生部位外,大部分會擴散到四肢整個深靜脈主干,若治療不及時,大多會演變成血栓后遺癥,如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等癥狀,嚴重者會引起肺栓塞,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
【關鍵詞】骨科;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深靜脈血栓是血液在深靜脈腔內異常凝固,阻塞靜脈腔,導致回流障礙,引發(fā)靜脈高壓、肢體腫脹以及異常疼痛等臨床癥狀。深靜脈血栓是骨科手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其具有病因復雜、治療難度大以及致殘率高等特征。在骨科手術階段,需采取必要措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利用高效預防措施,滿足患者需求,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促進現代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
1 深靜脈血栓
1.1 深靜脈血栓概念
深靜脈血栓屬于靜脈反流病,大多數深靜脈血栓形成在骨盆與下肢,術后或產后較為常見,通常在術后2天~12天形成,臨床表現為四肢腫脹以及疼痛,其可沿靜脈與臍帶接觸,若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患者殘疾,而且預防與護理干預措施不正確,可能會導致部分患者完全喪失肢體功能,因此,有效預防與調節(jié)靜脈血栓形成,可提升患者預后效果[1]。
1.2 深靜脈血栓形成機制
一是靜脈血流異常,血流速度緩慢或不規(guī)則;二是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三是血管損傷,患者靜脈內膜發(fā)生損傷情況,使內外源性凝血系統激活。骨科患者需臥床休息,致使機體處于制動狀態(tài),且大部分患者關節(jié)功能受限,嚴重影響血液回流,最終形成深靜脈血栓。
2 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2.1 藥物預防
2.1.1 小劑量肝素 肝素具有抗凝效果,但使用過量會產生創(chuàng)口出血以及失血過多等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應用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栓時需嚴格控制使用劑量。
2.1.2 抗凝藥 抗凝藥可有效防止發(fā)生深靜脈血栓,但使用過量較易發(fā)生出血等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應用抗凝藥預防深靜脈血栓時應嚴格控制藥量,避免使用過量[2]。
2.1.3 抗血小板藥物 機體內沉積過量血小板極易誘發(fā)凝血情況,臨床可應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預防,常采用阿司匹林,但其僅對血小板沉積過量患者有效,無法緩解凝血因子對機體的損傷,預防深靜脈血栓能力不及肝素與抗凝藥。
2.2 物理預防
2.2.1 足底靜脈泵 間歇壓迫下肢可有效消除靜脈血瘀,實現靜脈血回流,增加血液總流量。與人工按摩相比,其壓力均勻,能作用于深部靜脈,自動調節(jié)充氣與排氣時間,對患者體位沒有固定要求,可提高患者舒適度。
2.2.2 按摩護理 護理人員需將患者下肢床抬高30度左右,并且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做下肢按摩,從而促使患者靜脈血液回流。同時,還需教會家屬按摩手法,叮囑其定期對患者下肢進行按摩[3]。
2.3 其他輔助
2.3.1 康復鍛煉 護理人員需輔助患者抬高四肢,并鼓勵其嘗試下床,固定關節(jié)進行肌肉收縮運動,減少睡眠時間,促進血液流通,從而消除誘發(fā)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2.3.2 外敷腫消散 腫消散主要成分為冰片與芒硝,另加入三黃散,可有效增強皮膚滲透能力,三黃散具有消炎、保濕以及快速吸收組織液等功效,能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減緩四肢應激反應,實現消腫效果,從而降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概率[4]。
2.4 護理干預
2.4.1 基礎護理 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應保持適宜溫濕度,溫度一般在20℃~24℃,濕度在38%左右,定期通風消毒,確保室內空氣新鮮,并且建議患者在臥床休息時盡量抬高患肢,經常更換體位,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發(fā)生壓瘡情況,進行肢體康復鍛煉時,需控制運動幅度,并且需密切關注患肢周圍皮膚顏色與溫度,盡量挑選寬松衣物,避免發(fā)生血流循環(huán)障礙。
2.4.2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科學安排日常飲食,主要選取清淡、易消化以及營養(yǎng)豐富的半流質食物,嚴禁選取辛辣、刺激以及冰冷食物,并且引導患者采取少食多餐原則,定時定量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與水果。此外,應建議患者增加飲水量,確保每日飲水量在2000毫升~2500毫升之間,防止發(fā)生便秘情況,若患者吸煙,護理人員應規(guī)勸其戒煙,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血管收縮,形成血栓。
2.4.3 心理疏導 患者患病后,極易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關愛,消除其憂郁心情,同時需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對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引導患者自主調節(jié)情緒,從而緩解因疼痛所產生的應激反應,提升患者康復效果。
2.4.4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應綜合評價患者基本情況與身體狀況,開展全程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完全掌握疾病相關知識以及預防措施,提高認知水平,避免患者對自身情況產生錯誤判定,影響康復效果,并且詳細講解深靜脈血栓發(fā)病機制,強調嚴重后果,從而增強患者重視程度,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護理配合度,從而全面提高醫(yī)療效果。
2.4.5 疼痛護理 疼痛是應激反應重要表現,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異常,形成血栓不利于肢體活動,緩解患者疼痛感可預防血栓形成,護理人員應通過播放舒緩音樂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綜上所述,發(fā)生骨科深靜脈血栓有許多影響因素。對骨科疾病患者進行科學護理,可避免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臨床采取多種預防措施至關重要,包括藥物預防、飲食護理以及心理疏導等。從根本上做好防護措施,是杜絕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劉曉慶.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48):191-192.
[2] 符娜雯.綜合護理干預預防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1):115.
[3] 崔穎穎,劉箐.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7):192.
[4] 馮倩,尹丹娜,鄭莎,等.護理流程再造在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價值[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6):1075-1076,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