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近日,東京奧運會上一位“上海大媽”火了!當時她和17歲韓國天才小將申裕斌的挑戰(zhàn)!兩人的年齡差距足有41歲,兩人的對決是標準的“祖孫大戰(zhàn)”!但這位“上海大媽”并未露怯。果然,申裕斌很快就領教了對手“奶奶”的厲害。這位17歲的韓國妹子哪見過這陣勢,開局竟輸了個2:11!倪夏蓮是最年長的運動員之一,被稱為乒壇“活化石”。30年前,她從國家隊退役后,遠嫁盧森堡,被譽為盧森堡的“國寶”。他們的愛情故事,在世界體壇被視為一個美麗的童話。
退役后闖歐洲,成為耀眼明星
倪夏蓮1963年出生在上海,她的乒乓球生涯是從七歲開始的。當時,倪夏蓮家對面的房管所里有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段時間的傍晚,總在播放“亞非拉乒乓球錦標賽”的新聞轉播。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中國隊每取得一項冠軍,都贏得了場內場外的陣陣喝彩,更令小夏蓮神往。從此,她期盼長大后也能成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為國爭光。
倪夏蓮進入小學二年級后,便開始在乒乓球臺打球,還進入了學校的乒乓球隊,三年級便成為學校的乒乓球大王。后來被推薦給上海江灣區(qū)少年體校。因為個子矮,她向自身這個缺陷發(fā)起了挑戰(zhàn),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
12歲,倪夏蓮獲上海市小學生女子乒乓球冠軍。14歲獲全國少年乒乓球冠軍。15歲倪夏蓮遠赴國外,參加土耳其伊茲密爾市舉行的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她奪得了乒乓球團體的冠軍,女子雙打冠軍。
倪夏蓮本來可以一鼓作氣輕松地拿下女子單打冠軍,可是在當時“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背景下,她只好服從安排,把球讓給了東道主土耳其的選手,屈居亞軍。
1979年,被人們稱為“小不點”的倪夏蓮,在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爆出冷門,她以變幻莫測的球路,靈活機動的戰(zhàn)術,戰(zhàn)勝了曹燕華、童玲等世界一流名將,奪得女子單打亞軍而進入國家隊。這里的25位女子乒乓球隊員都是精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活。
她把莊則棟“笨鳥先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進行苦練。倪夏蓮打球是用左手握拍的,為能揚長避短,助長打球的優(yōu)勢,她選擇了“直拍長膠”的獨特打法,被人們譽為“怪球手”和“黑馬”,這成了她進入國家隊主力隊員的砝碼。
此后,倪夏蓮曾贏得世乒乓賽女團冠軍,與郭躍華搭檔拿到混雙桂冠,還與曹燕華合作收獲女雙亞軍,但在1986年退役前唯獨沒有參加過奧運會,因為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才登上奧運舞臺。
從國家隊退役后,倪夏蓮前往上海交通大學讀書。在此后的1989年8月,26歲的倪夏蓮在國家隊教練馬金豹的幫助下,與德國萊茵河畔的拜耳公司俱樂部簽訂了合約當“外援”,她與年輕的丈夫林宏偉來到德國克萊菲爾德市。倪夏蓮在德國打了一年的乒乓球,沒有輸掉一場球,她那手變幻莫測的怪球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與關注,許多俱樂部紛紛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提出了更好的合作條件。
而令倪夏蓮怦然心動的是盧森堡大公國的國家隊。盧森堡國家不大,但經濟條件好,他們不但給倪夏蓮提供了優(yōu)惠的條件,而且還給她丈夫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就這樣,夫妻倆去了盧森堡。
在這個歐洲小國,倪夏蓮迎來了她乒乓球生涯中的又一個高峰。在這以后的十幾年中,她先后輾轉于德國、美國、波蘭、意大利和荷蘭,走到哪里,就把冠軍帶到哪里,被人們譽為“歐洲不可戰(zhàn)勝的乒乓球女王”。
1996年、1997年、1998年,倪夏蓮蟬聯(lián)歐洲十二強比賽的女子單打冠軍。1998年,她又把當時霸占了21年歐洲女子冠軍的匈牙利布達佩斯俱樂部主將拉下馬,首次榮登歐洲女子乒乓球冠軍的寶座。只要倪夏蓮到哪個國家城市的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就是國家的冠軍,她簡直變成了冠軍的品牌。
嫁給“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隊教練”
2002年的歐洲乒乓球女子冠軍,倪夏蓮卻拿得十分不易。那一年,她跟多年的丈夫林宏偉分手了。離婚帶來的創(chuàng)傷在她的心中久久難以愈合。她決定放棄這次比賽,并和兒子做出去國外旅游的打算,以忘卻痛苦。
可是盧森堡國家隊的主教練連續(xù)三次來到倪夏蓮的住所,邀請她再次出征。盛情難卻,倪夏蓮咬咬牙應允了。
39歲高齡的倪夏蓮以自己扎實的乒乓球功底,連連挫敗對手,不僅拿到了歐洲女子單打冠軍,還與人合作,奪得了歐洲乒乓球雙打冠軍。
倪夏蓮再次奪得歐洲冠軍后,在盧森堡成了英雄,受到上至大公(即國王)下至普通百姓以及歐洲體育界和球迷們的推崇和尊敬。報紙和電視里經常出現(xiàn)她的名字和形象,使她成為球場外的又一個品牌。
在商業(yè)、經濟和體育上,倪夏蓮為中國和盧森堡之間的交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駐盧森堡大公國大使馬志學,贊譽倪夏蓮為“乒乓大使”。
與丈夫離婚半年后,倪夏蓮又有了一個新的家庭,丈夫托米人高馬大、金發(fā)碧眼,是個風趣幽默的德國籍瑞典人。同時也是一名乒乓球運動員,他在瑞典曾經是第三號強手,世界排名最好的成績是第9。21歲便應邀執(zhí)教于澳大利亞國家隊,于是托米提早結束運動生涯,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隊教練。
在澳大利亞當了5年教練后,托米又應邀來到德國,長時間在德國擔任俱樂部主教練,因此也加入了德國籍。1994年,托米被盧森堡聘為國家隊總教練,也正是這個時候,托米認識了倪夏蓮?!澳莻€時候我是教練,在我眼里她只是一個球員。最初我們每天的接觸就是訓練比賽?!?/p>
托米至今還一直留著一張黑白老照片,那是1983年在東京,他第一次見到20歲的倪夏蓮,就深深印在了心中。這段感情被藏了20多年,倪夏蓮離婚后,他主動把握機會追求她,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打動了“乒乓女王”。
婚后,這位洋老公就成為倪夏蓮的私人教練,陪伴著她。倪夏蓮說,雖然他們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都很不同,但互相都很包容。他用自己的愛讓倪夏蓮變得開朗樂觀。托米深情地說:“夏蓮是一個奇跡,她這樣的年齡還能贏得這么多冠軍,估計不會再有第二人了?!?/p>
一年后,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取名為席琳。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呢,托米說出了緣由:“那天,懷著孩子的夏蓮和我一起去看一部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TITANIC》,夏蓮被電影中的主題歌深深地吸引了,感動得不停地哭。我們就商量著,給腹中的這個孩子取名為——電影主題歌的演唱者席琳的名字,希望孩子長大后像這個演唱者一樣去感染別人?!闭f來也巧,后來倪夏蓮果真生了一個女兒。
席琳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是倪夏蓮和老公的心肝寶貝,后來女兒每天乘坐的校車到門口時,托米總是提前打開大門等待。有時他還故意開玩笑說:“席琳,你不準親媽媽,不準親,不然我會生氣的。”而女兒回到家后,總是直奔媽媽并緊緊擁抱在一起,然后不停地親媽媽。托米被逗得大笑,然后就抱著倪夏蓮親個不停。
除了托米和女兒席琳外,倪夏蓮自己的兒子威利也基本上住在家里,與繼父托米也是打成了一片。兒子對魔術非常熱愛,他的一些魔術絕招有的是托米輔導的,十幾歲就已經能上臺表演了,并且非常有明星的氣質。
盡管移居盧森堡多年,但家鄉(xiāng)一直是倪夏蓮心中最深的牽掛,只要聽到與中國或上海相關的事物,她總會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倪夏蓮說:“上海是我的根。從前我是一直看《新民晚報》的,現(xiàn)在我就在網上看,也很方便?!?/p>
幾年前,倪夏蓮的女兒還曾來到上海外國語大學當交換生,在上海學生家里吃住。兒子也很喜歡這里,每次來上海都熟門熟路。在倪夏蓮的影響下,丈夫托米在家里也學會了不少上海話,“毛毛雨”“垃圾癟三”,說起來令人忍俊不禁。
現(xiàn)在,倪夏蓮一家住在盧森堡第二大城市——埃特爾布魯克市的一個占地700平方米的豪華別墅里。這座別墅是一座漂亮的建筑,其式樣和布局都是按照倪夏蓮的要求建造的。盧森堡是歐洲的一個小國家,用地很緊張,由于倪夏蓮是特殊人物,為這個國家和這座城市做出過貢獻,因此這塊住宅地是市長特批給她的。
有趣的是,她在家里還特意開辟了一個小菜園,發(fā)揮中國人會種菜的特長,種了西紅柿、黃瓜、香菜、紅菜、薺菜等。這片姹紫嫣紅的小天地,不僅成了家里一道獨特的風景,而且自家產的蔬菜還常常被倪夏蓮用來包餛飩,老公和兩個孩子都特別愛吃。
58歲參加奧運會,“上海大媽”沖上熱搜
在倪夏蓮看來,歐洲國家的乒乓球俱樂部都是民間性質的,運動員單靠打乒乓球很難維持生計。即便是在乒乓球職業(yè)聯(lián)賽開展較好的德國和法國,運動員的收入也只比正常上班的年輕人稍好一點,而一旦退役,若無一技之長,便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生活很難維持。鑒于此,倪夏蓮和先生還經營著自家的小旅館,乒乓球倒成了業(yè)余愛好,兩人在異國的“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在盧森堡,倪夏蓮是家喻戶曉的明星。走在馬路上,都會有不認識的人親切地向她打招呼問好。20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倪夏蓮作為盧森堡代表團的旗手,成為國際明星。
2020年因疫情奧運會延期一年,對于許多運動員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是考驗。倪夏蓮聽到奧運會延期后做的第一個決定竟然是:出去度假!“反正57歲和58歲也沒什么兩樣。我難得有這樣大段可以旅游的時間?!?/p>
玩摩托車、學潛水、去徒步……這一年里,倪夏蓮嘗試了太多以往渴望但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其實這次倪夏蓮真沒想到要來參加東京奧運會,一方面是的確年齡大了,另一方面她的生活重心以家庭為主。
但架不住盧森堡人民的熱情,該國奧組委“三顧茅廬”,上門做的思想工作。聽說倪夏蓮萌生退休想法,盧森堡乒協(xié)直言:“那怎么行?這是全世界人民都不同意的!”就連盧森堡大公(國王)都親自探訪她,給她鼓勁:“你還能打,相信自己!”這才把她說動心了。
倪夏蓮的奧運資格可不是年輕人讓出來的,2019年歐洲運動會,她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女單第三名,以實打實的種子選手資格,預定了東京奧運會門票。
7月25日,東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一場女單比賽,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58歲的盧森堡名將倪夏蓮登場,接受17歲的韓國天才小將申裕斌的挑戰(zhàn),兩人的年齡差距足有41歲,成了本屆奧運會的一幕奇景。而且在此之前,申裕斌曾經在公開賽上以11:0暴擊伊藤美誠,還在韓國隊內熱身賽中擊敗了男子選手,實力非常強勁。
兩人的對決是標準的“祖孫大戰(zhàn)”,倪夏蓮的年齡畢竟非常大了,所以要論綜合實力,肯定在申裕斌之下,這場球她“兇多吉少”。但倪夏蓮認為重在自己今年參加了奧運會,對輸贏并不在意。與孫輩小將過招時,這位“上海大媽”并未露怯,因為她有的是對付年輕選手的辦法。
果然,申裕斌很快就領教了對手“奶奶”的厲害。倪夏蓮怪異的長膠正膠倒板快攻,在乒壇是活化石級的打法,現(xiàn)在找視頻資料都不容易,17歲的韓國妹子哪見過這陣勢,開局竟然輸了個2:11。
兩人最后苦戰(zhàn)七局,申裕斌勉強適應了她的打法,仗著年輕人的體力優(yōu)勢,最終才驚險獲勝。她不知道的是,倪夏蓮的兩個膝蓋都受過重傷,而且抽過積水。但申裕斌賽后仍心有余悸:“今天體力消耗太大了,雖然倪夏蓮年齡很大,但實力真的很強!”
倪夏蓮是20世紀80年代的國乒世界冠軍得主,和蔡振華、郭躍華等人是隊友,比劉國梁高了一輩。如今和她同時代的隊友或對手,幾乎都已經放下球拍離開賽場,或做教練,或投身其他,唯獨她一直在堅守著。
有人問倪夏蓮,會不會有一種“獨自上場”的凄涼,她卻笑著拉過身邊的托米說:“我有他??!”有趣的是,在這次東京的賽場上,丈夫托米作為倪夏蓮的場邊教練,不但指導她的技戰(zhàn)術,也擔任心理輔導員的角色,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老夫老妻的陪伴。
這些年兩人一起征戰(zhàn)賽場,他們之間是夫妻也是戰(zhàn)友。征戰(zhàn)東京,兩人同住一間,被稱為“最甜蜜奧運夫妻”。
58歲的倪夏蓮是最年長的運動員之一,被稱為乒壇“活化石”。令她頗感意外的是,這次雖然沒有奪得獎牌,“活到老打到老”的她竟然上了熱搜,成為無數中外年輕人膜拜的英雄。
令倪夏蓮欣慰的是,如今除了老公托米之外,她的訓練還多了一個幫手。兒子威利從醫(yī)學院畢業(yè)后,現(xiàn)在已經是一名專業(yè)的體育理療師。訓練之余,倪夏蓮身體上有任何的不適,兒子都能手到病除。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套世界獨一份的全家上陣、家庭作坊式的團隊模式,才讓倪夏蓮的乒乓球生涯如此長壽,始終能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所摯愛的乒乓球事業(yè)中。她說正是愛情,讓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找到了繼續(xù)乒乓球夢想的理由。
編輯/征 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