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共和國華誕。
三個月前的 6 月 17 日上午 9 時 22 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3 名航天員送入太空。9月17日下午 1 點 30 分左右,神舟十二號返回艙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安全回家,神舟十二號任務圓滿完成。
“太空出差三人組”剛返回地球,神舟十三號飛船將搭載新一組航天員踏上太空之旅。志高霄漢近,夢廣天地小。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神舟”的飛天航跡,標刻著中華民族“摘星攬月上九天”的夢想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按照學術界的一種說法,那些能夠為國際社會提供規(guī)則、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產(chǎn)品的國家是平臺型國家,這種平臺型國家通常是“頭部”國家。
50年前,著名科學家李四光與世長辭。人們在他床頭發(fā)現(xiàn)一張紙條,上面寫道:“在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里,我們中國人民有志氣、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學技術上的困難,去打開這個無比龐大的熱庫,讓它為人民所利用……”
科技強國夢,成為一代代科學家孜孜以求追尋的夢想。踏著前輩的腳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繼、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科學奇跡。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在科學前沿的堅毅探索,在重大科技領域的默默耕耘。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探索真理、尋求突破。這種不屈不撓的實踐,貫穿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全過程。
原始創(chuàng)新、自主研發(fā),成為產(chǎn)業(yè)界的熱詞,科技創(chuàng)新的星星之火,已逐漸形成燎原之勢。在這個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的世界里,科技為我們點亮了希望之光??萍紕?chuàng)新不僅讓中國人親切擁抱“星辰大海”,探索世界的腳步走得更加從容自信;也讓中國經(jīng)濟有了“定海神針”,以更強的發(fā)展?jié)摿涂癸L險能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jīng)濟大潮中“乘風破浪”。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的72年,生動詮釋了科技驅動下的大國崛起,如先輩所愿,科學之光終究照亮了自立自強的盛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