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斌 邱嵐
摘?要:應用PST理論模型,從教學、社會、技術三個方面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設計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并以學習通為交互媒介,在我?!秵纹瑱C原理與應用》課程中,開展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以驗證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PST理論;混合式;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PST理論(教學—社會—技術)是Kirschner教授在2004年提出來的,他認為新型學習環(huán)境應該包括教學、社會和技術三大要素[1]。教學代表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社會代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技術代表學習平臺[23]。本文應用PST理論模型,從教學、社會、技術三個方面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并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中進行實踐,分析教學效果,為高等教育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添磚加瓦。
1?基于PST理論的混合式教學設計
基于PST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應考慮教學、社會、技術三大要素[45]。教學要素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混合式教學方法設計得當可以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社會要素包括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師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互動,還可以通過課堂分組進行項目交流與協(xié)作。技術要素包括學習平臺,混合式教學平臺應該具有簡單、易操作等特點,保證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有效的開展混合式學習。基于此理論,本研究設計了基于PST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并應用到《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中。
2?教學應用
設計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并以學習通為交互媒介,在我?!秵纹瑱C原理與應用》課程中,開展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以驗證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的學習效果。
2.1?教學對象
本次教學實踐的研究對象是江西科技學院通信工程專業(yè)三年級的學生。選取其中的兩個班級,一個班級為普通班,任課教師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開展《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的教學;另一個班級為實驗班,由同一位任課教師,采用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2.2?教學時間
本次教學實踐從2019年3月開始到2019年6月結束,為期一學期,共16周。普通班僅采用工程訓練和項目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相結合的混合式考核機制。而在實驗班還增加了工程項目和微課視頻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內容、面對面學習和網(wǎng)絡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手段以及科研和競賽相結合的混合式第二課堂,并通過學習通平臺開展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
2.3?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通過問卷調研、學習平臺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實驗班在教學滿意度、學習積極性、學習成績、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均優(yōu)于普通班。
2.3.1?教學滿意度
對普通班和實驗班的《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普通班收回52份有效問卷,實驗班收回54份有效問卷。在“我對目前學習方式和安排的滿意程度”和“我對目前學習效果和收獲的滿意程度”兩個問題上,普通班學生選擇滿意的比例分別為53.8%和57.7%,態(tài)度中性的比例分別為38.5%和36.5%,選擇不滿意的比例分別為7.7%和5.8%;實驗班學生選擇滿意的比例分別為90.7%和92.5%,態(tài)度中性的比例分別為7.4%和5.6%,選擇不滿意的比例均為1.9%。
可以看出,實驗班在教學滿意度上明顯優(yōu)于普通班,說明學生對于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很高的認可度。
2.3.2?學習積極性
首先對實驗班學習通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大部分同學選擇用移動客戶端登錄學習,如圖2所示。
對于學習通的使用熟練度,接近80%的學生表示能夠熟練使用。如圖3所示。
然后,利用學習通平臺的統(tǒng)計功能,對實驗班學生的訪問情況、課堂互動情況、任務點完成情況進行分析。
2019年5月實驗班學生的學習通平臺學習次數(shù)統(tǒng)計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5月7日和5月14日,學生的學習次數(shù)達到了峰值。因為這兩天剛好是課堂教學時間,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在課堂上開展了一系列簽到、投票、選人、搶答、主題討論、隨堂練習、問卷、評分、分組任務等課堂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項目2——讓單片機動起來”的任務點完成情況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實驗班的任務點完成率為100%,學生們有很好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3.3?學習成績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相結合的混合式考核機制,平時成績?yōu)楦鱾€工程項目的測評,由教師評價、各小組自評和互評綜合而成。在期末測試時,各組自行設計一個單片機的工程項目作品,并進行答辯匯報,期末成績由教師測評和生生互評綜合而成。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這就是本門課程的綜合成績。經過統(tǒng)計普通班和實驗班的期末考試成績,普通班及格率67%,平均成績61.88,成績未呈正態(tài)分布;實驗班及格率97%,平均成績74.32,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梢钥闯?,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3.4?工程實踐能力
為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積極組織實驗班的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研究,參加科技競賽。目前,學生已經完成了2017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水族箱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和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基于NBIoT和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城市道路智慧照明系統(tǒng)”。另外,學生還用自己設計的工程項目作品參加學科競賽,獲得了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華東賽區(qū)多項獎勵,2019年江西省大學生電子綜合設計賽多項獎勵。可見,科研和競賽相結合的第二課堂已初見成效,增強了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
3?總結
通過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借助問卷調研、學習平臺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證明,在教學方法上,基于PST理論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能起到促進作用;在社會交互中,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平臺的使用上,學生使用手機隨時隨地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接下來,將繼續(xù)探索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改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萬昆.基于教學法—社會交互—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應用[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20,36(2):96105.
[2]郭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26):822.
[3]崔寧,劉向陽.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單片機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9(2):8892.
[4]郭星辰.基于Moodle空間的SPOC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以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0(4):2324.
[5]蔡妍娜.“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技能大賽為載體的單片機課程創(chuàng)新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98103.
基金項目:2018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混合式新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以《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課題編號:JXJG18243);2017年江西科技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混合式新課堂的探索與實踐——以《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課題編號:JY1720)
作者簡介:楊文斌(1986—?),男,漢族,甘肅慶陽人,碩士,江西科技學院教育學院年級主任,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通訊作者:邱嵐(1984—?),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江西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在線教育、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