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穎會 周淑莉
摘 要:顏色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折射出不同文化內涵和底蘊。由于中西方不同民族生活環(huán)境、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風俗人情不同,人們對顏色的感受、理解、使用等表現(xiàn)各不相同。文章對不同顏色詞從價值觀念、意象、語言運用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來研究顏色詞所反映的文化差異及產生的原因。為以后更好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顏色詞; 文化差異; 意象
中圖分類號:G0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057-002
一、引言
語言中有許許多多的顏色詞,我們一般都用五顏六色描述顏色多。顏色不僅用來形容大自然,而且不同的顏色也有其特定的內涵意義,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內涵(陳荔,2010)。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環(huán)境、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風俗人情不同,不同國家對于顏色詞的表達、理解從語言和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張曉寧,2019)。所以我們需要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掌握不同顏色詞的含義,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和翻譯這些由文化所產生的能導致情感變化的顏色詞。本文通過比較漢英顏色詞的差異來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人們可以增強他們在中英文中的理解能力,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二、文化差異表現(xiàn)方式
文化差異即是指因地區(qū)異同,各地區(qū)人們所特有的文化異同而產生的差異。霍夫斯坦特認為:文化是在一個環(huán)境中的人們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體、區(qū)域或國家的這種程序互有差異。文化的差異通常體現(xiàn)在6個方面,即語言差異、價值觀的差異、認知差異、非語言溝通的差異、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差異及溝通習慣的差異。本研究將從認知差異的維度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顏色詞的意象角度來分析中西方文化中顏色詞所折射出的文化差異。
三、中西方文化中幾個主要顏色詞的不同文化內涵及象征意義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不同事物的認知各異。人們在使用語言交際的同時,就是在用這種語言中附帶的社會屬性如經濟、文化、政治等構建語境,必然會形成獨特的思考方式,帶有自己認知上的偏見或者包含著特定概念上的刻板印象等。
顏色詞一旦獲得了內涵意義或文化意義,就不再僅指客觀或虛構世界中的某種具體事物,還是一種既定的思想方法。美國語言學家薩比爾早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huán)境,使用語言講話的人們屬于種族(或許多種族),也就是說,用于一個由于自身特征不同而與其他集團分開的集團。(孫智慧,2002)再者,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各種做法和信息而存在。”英漢民族的社會、文化差異導致英漢語言的各具特色,以至于作為詞匯一份子的顏色詞必然會包含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薛紅果,2017)下面以5種顏色詞為例,分析顏色詞的不同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一)紅色
紅色是一種比較艷麗的顏色,比較能引起人的注意。自古以來中國就尊崇紅色,因為太陽似火,顏色赤紅。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在舉行各種祭祀活動時,對太陽有一種本能的、原始的推崇。因此紅色表示的吉祥喜慶之意就來源于此。此外,因為有了陽光,促使萬物生長,使人感到生活充滿能量和動力。對紅色的崇尚也體現(xiàn)出了中國人對美好物質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象征著幸福、吉祥,是傳統(tǒng)喜慶的象征。(陳荔,2010)目前,紅色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國人的文化的傳達和精神的寄托,"中國紅"這一概念也在整個世界范圍傳播與流行開來。
而在西方,紅色是一個帶有貶義意味的詞,它代表著暴力,血腥,殺戮。如:"red revenge"表示血腥復仇、red battle 血戰(zhàn)、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殘殺和暴力統(tǒng)治、red activities左派激進活動等這些都是在西方中把紅色看成是一種不好的顏色。在西方的一些文學作品中紅色代表著"淫穢,放蕩"。如:美國作家霍桑的長篇小說《紅字》,這里面女主人公因通奸被刻上"紅字A",所以紅字"A"就象征著通奸,放蕩。(潘海燕,2020)因此,同一個顏色詞在中西方國家可能有不同的內涵。
(二)黃色
從古至今,黃色就是一個顯貴的顏色,許多中國人把其認為是中國的特有的一種顏色。如:黃皮膚、黃土地、炎黃子孫等。在封建王朝,黃色還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王權和榮譽,一般僅供皇家使用。同時,中國作為糧食大國,黃色還意味著小麥的豐收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之感。而黃色在西方就未能享受如此待遇了。
在西方國家,由于宗教的影響,黃色代表著背叛、懦弱與俗氣。據《圣經》記載,耶穌的十二大門徒中的猶大在最后的晚餐中衣著黃色的衣服,為了300銀幣,出賣了耶穌,因此在西方人的思維中,黃色有著極為不好的寓意。(唐明,2013)在如今的英文中也能體現(xiàn)。如:yellow dog 卑鄙小人;yellow streak膽小,卑怯等。
(三)綠色
綠色是一種平和的顏色,無論在英語或漢語中,綠色的象征意義都是一致的。象征著和平、友善、希望。如:綠色的橄欖枝象征著和平。綠色使人聯(lián)想到大自然的和諧、寧靜與生機。如:李煜的《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中“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庭蕪綠”是指庭院的雜草又變綠了,這不是象征著萬物的復蘇與生機。綠色通常給人的感覺是清麗恬靜,古人由此聯(lián)想到青春韶光。但是在古代綠色是中下層官吏服飾的顏色,象征地位低微。唐制:六、七品為綠;明制:八、九品為綠。這些都是漢文化賦予綠色的特殊象征意義。
但在英語中,綠色常與嫉妒有關,如:“green with envy”充滿嫉妒,a green eye妒嫉的眼睛;除了表示嫉妒以外,還表示表示“幼稚無知”、“沒有經驗”、“容易上當受騙”、“缺乏訓練”的意思。如:“a green hand”生手“as green as grass”幼稚“a green born”沒有經驗的人、易受欺騙的。同時綠色也表示金錢的標志,如:green power(金錢的力量)。
通過上面對不同顏色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顏色詞在英漢語都是有差異的,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這是由于語言不斷變化、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歷史沉淀的結果。在英語學習中,不僅要注意詞語本身的意義,還要注意它們的引申意義,注意表面含義背后的深層含義,以更好地理解中英顏色詞的含義以及透出的文化含義。
四、顏色詞在中西方文化中產生差異的原因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每一項文化元素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特定的含義,顏色詞也不例外。顏色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同時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顏色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當反映在文化上的時候,這形成了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反映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國注重形象思維。形象思維與感受相關,屬于感性認識。文人們多從意境中聯(lián)想出顏色的特征和意義。以白色為例,白色在我國表示喪禮,白色代表一種陰冷、神秘的事物。我國詩句中常出現(xiàn)白色意象的詩句??傊?,人們常憑意向、想象來解讀顏色詞的意蘊。而英國注重抽象思維,抽象思維屬于理性認識,英國人喜歡通過分析具體的顏色來聯(lián)想與該事物相關的含義。例如,pink 代表粉紅色,橙紅色與"salmon(鮭魚)"的顏色類似,因此橙紅色被稱為"salmon (石旺君,2020)pink";英國嬰兒出生時的肌膚多為淺粉紅色,因此以" baby pink"表示淺粉紅色,而非" shallow pink"。中國和英國正好符合"中虛西實"的特色,中國注重神似文化,英國注重科學、精準,這造成了顏色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
歷史傳統(tǒng)差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政治體制、經濟條件所形成的歷史傳統(tǒng)有所不同,所以對于顏色詞的認知也會有差異。在西方,白色象征著上帝、純潔,神圣,所以在結婚時人們常穿白色的婚紗。這起源于Magi和Draids穿著白色衣服的英語國家的宗教故事。因此白色在西方國家廣泛被用于婚禮上。(宋格,2016)而在中國白色則一直被看作是一種不吉利的顏色,這種顏色很少出現(xiàn)在婚禮上,一般都是在葬禮上多穿白衣,從古至今,在結婚這種喜慶的日子一般都是用紅色,紅色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一種主要顏色。它包含著好運、甜蜜、健康、吉祥的意蘊。從古代開始,結婚時就穿紅色的秀禾,蓋紅色的蓋頭等,一切都是為了圖個吉利。這種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
宗教信仰差異:西方國家中顏色的象征意義受宗教影響頗深,因此顏色被賦予了不同的宗教內涵與寓意。在中世紀時,藝術家繪畫所使用的顏色都是教會所指定的。如圣母瑪麗亞的長袍要畫成藍色,在準備式期間,基督的衣服也要畫成藍色;在受到蒙昧的利誘時,要畫成黑色;復活時要畫成紅色或白色。(程偉,鮑遠芳,王苗苗,2016)色彩的如此大膽的變化這與他們對宗教想象是分不開的,藍色代表來自天堂,黑色則代表來自基督與黑暗使者的遭遇,紅色與白色代表了上帝的本性——智慧與愛。而在中國,黃色是佛教的經典、和尚、喇嘛的袈裟即為黃衣。
由此可見,由于中西方各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異造成了對同一顏色詞在觀念上的巨大反差,這種有時候會造成詞不達意、誤解以及惡感。
四、結語
通過以上對顏色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顏色詞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因此在翻譯中由文化差異引起的表達的不同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困難。顏色詞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語言中重要的一份子。因此我們在顏色詞的使用過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以免帶來不好的影響。切忌在不了解句子背后的文化意義時盲目按照字面翻譯,應該在了解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更好的掌握顏色詞的不同含義及用法,這能極大地提高人們對社會和文化的感知度,對人們學習和了解本國和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陳荔.淺析顏色詞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102-103
[2]陳偉,鮑遠芳,王苗苗.英漢文化差異及翻譯策略-以顏色為例[J]科技視界,2016(10):221-222
[3]潘海燕,從會話含義理論解讀小說《紅字》中的對話[J]藝術科技,2020,33(18):23-26
[4]石旺君.中英顏色詞認知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20(4):134-137
[5]宋格.跨文化視角下的漢英顏色詞差異分析[J]英語教師,2016,16(11):145-147
[6]孫智慧.英漢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對比[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11(01):95-97
[7]解海江.漢英語顏色詞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1):27,66
[8]薛紅果.顏色詞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及其翻譯[J]中國高新區(qū),2017(04):74-76
[9]唐明.淺析中英文化差異在顏色詞中的反映[J]大學教育,2013(7):45-46
[10]張曉寧.淺析中西文化中顏色詞的差異及形成原因[J]青年文學家,2019(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