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福嶺山,走過新舊兩個社會,93歲的林翠娥珍藏著紅軍留下的老物件,固執(zhí)又孤單地堅守在此,向遠方傳遞著山里曾經發(fā)生的紅色故事。
浙江省開化縣何田鄉(xiāng)柴家村福嶺山,山高路陡,地勢險要,隸屬于中共皖浙贛省委的浙皖特委曾在此成立,當時的辦公場所就設在林翠娥居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宅。1983年,開化縣民政部門欲恢復浙皖特委舊址,林翠娥和丈夫商量后決定把房子捐給國家,并繼續(xù)住在老宅中看護。自此,她成了一名中共黨史的“義務講解員”,一講就是38年,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守宅奶奶”。到現(xiàn)在,聽過她義務講解的游客不下10萬人次。
“這里曾經是我的家,只要我還講得動,我就會一直講下去?!睂α执涠鸲?,守在這里,不單單是守住那一段傳承不息的紅色記憶,更是守住自己的那份精神信仰。
“雷鋒生于苦難,卻堅強、樂觀、進取。他當過工人、公務員、士兵,所到之處,留下的都是陽光、善良、親和。雷鋒精神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睆?0歲到68歲,從學雷鋒到講雷鋒,50多年的時間里,少將軍銜的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雷鋒》雜志總編輯陶克始終如一地傳播著雷鋒精神,致力于將雷鋒這個“大愛之人”介紹給更多年輕人。
從2012年起,陶克開辦“雷鋒講堂”,至今已到全國各高校、機構宣講雷鋒精神320余場。2015年,他又創(chuàng)辦《雷鋒》雜志,為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全面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鼓與呼。陶克說:“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些事情,從而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tài)化,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蔚然成風,這是我在一直踐行的方向?!?/p>
素材解讀
“守宅奶奶”守候紅色記憶38載,“少將總編”傳播雷鋒精神半個世紀,他們數(shù)十年來守住紅色記憶、守住精神信仰的舉動讓人敬佩,令人動容?!叭藷o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卑倌挈h史,精彩紛呈;紅色資源,遍布神州。面對這一筆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需要紅色故事的講述者,需要紅色精神的傳承人,唯有如此,紅色資源、民族精神才能永遠鮮活地走進并長留每個人的心中。
適用話題
傳承、堅守、紅色記憶、精神信仰、紅色基因、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