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璃
有一段時間我好與父母爭辯,他們讓我朝東我偏朝西,因?yàn)槲矣X得自己長大了。
有一次,我和父親起了口舌之爭,父親暴跳如雷渾身發(fā)抖,我也氣得臉紅脖子粗的,也不知從哪兒來的一股氣脫口而出一句:“夠了,你這么多年一直在以愛的名義挾制我控制我。我受夠了!”
父親聽完怔住了,連續(xù)幾天都沒有說話。母親在一旁直嘆著氣說,女兒啊你可算吵贏了,你真的出息了啊。
那時后悔的感覺比用刀子剜心還難受。
是的,或許每個人在青年時代都會經(jīng)歷這么一遭。我們是那么不可一世,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不知道自己是有多大能耐,心里住著一頭青面獠牙的小獸,憤世嫉俗地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覺得父母觀念落伍見識狹隘,整天像個刺頭兒一樣活著,只要父母說兩句不中聽的話,立即伶牙俐齒回敬過去。
看過一個說法,口舌之爭的勝利,大概是容易讓人上癮的。網(wǎng)絡(luò)上屢見不鮮,比如生活中溫婉有禮的人在網(wǎng)絡(luò)上可能是一個噴子,仗著誰也不認(rèn)識誰,洋洋灑灑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和戾氣。然而生活遠(yuǎn)比網(wǎng)絡(luò)殘忍,我們往往對和自己利益相關(guān)的領(lǐng)導(dǎo)同事們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卻對真正牽掛我們的父母苛刻有加。
是啊,和父母爭辯贏了仿佛瞬間可以得到一種膨脹的滿足感,仿佛終于維護(hù)了自己的形象、認(rèn)知、價(jià)值觀以及所謂的信仰。在這個證明的過程中,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被殘忍地忽略了。我們仿佛忘記了一個事實(shí),那就是父母總是在竭盡所能地愛著我們。
既然愛,為何我們不能好好說話?
如果父母對你說:“孩子你吃了嗎?”其實(shí)他們是想說:“孩子,我想你了啊!”如果父母對你說:“孩子你該找對象了啊?!逼鋵?shí)他們更想說:“孩子,我不知道自己還能陪你多少年,趕緊找一個愛你的人成個家吧,這樣我就能放心了?!比绻改父嬖V你:“孩子,家里一切都好,你忙你的莫要掛念。”其實(shí)他們真正想的是:“我不能陪你一世,但我依然想知道你的消息?!?/p>
我和婆婆這些年來也少有爭執(zhí),因?yàn)槲抑?,她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希望我們能過得好。
正是因?yàn)閻?,才使得我們從陌生人變成了親人,并漸漸學(xué)會了包容。我對待婆婆有一點(diǎn),就是從她說出的話中找到她真正想要表達(dá)的東西。老人家覺得我能體諒她的心情,自然愿意和我這個兒媳婦親近。
比如婆婆對我說:“你看現(xiàn)在三胎政策也放開了,不如你們再要一個,一個孩子也怪孤單的?!蔽倚Σ[瞇地對她說:“媽,是的,我這邊好說??蛇@事兒你還得催催你兒子,他天天在外忙,你要多做做他的工作啊?!逼牌旁僖膊辉谖颐媲斑哆读?,她忙著做兒子的思想工作去了。
都說家有老人是個寶,能有老人在我們耳邊叨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