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婧,朱 勇,趙文菊,楊茂露,范原銘
(重慶市長壽區(qū)人民醫(yī)院:1.腫瘤科,2.內(nèi)分泌外科,重慶 401220)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肺癌的病理類型,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逐年升高。而大部分的非小細胞肺癌在早期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多數(shù)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fā)現(xiàn)時病情已經(jīng)發(fā)展為晚期,已經(jīng)失去外科手術(shù)機會,因此,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等全身治療手段成為主要治療方法[1]。根據(jù)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及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指南IA類推薦,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的DP方案化療是本病治療的標準方案[2],DP方案化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腫瘤生長,延緩病情進展,但單純化療的治療有效率、客觀緩解率及生存治療均相對較低[3]。鹽酸??颂婺帷P美納,又稱為“國產(chǎn)易瑞沙”,是2011年我國首個自主研發(fā)的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4],以表EGFR激酶為靶標,是一種高效特異性的EGFR酪氨酸酶抑制劑[5],可強有力的選擇性抑制EGFR酪氨酸酶抑制劑及其3個突變體。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的研究人員于2013年發(fā)表的鹽酸埃克替尼Ⅲ期ICOGEN研究及上市后Ⅳ期臨床試驗收集的安全性信息結(jié)果顯示:??颂婺崮褪苄粤己茫瑢τ贓GFR基因敏感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鹽酸埃克替尼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新治療方法[6]。隨機開放Ⅲ期研究是肺癌靶向治療領域的重大研究,該研究入組初治非吸煙或較少吸煙的亞裔晚期肺腺癌患者1 217例,隨機分為靶向治療(吉非替尼)組和常規(guī)化療組,結(jié)果顯示靶向治療組1年無進展生存期率為24.9%,較常規(guī)化療組增加18.2%,且顯著降低26.0%疾病進展的風險[7]。而在EGFR突變陽性的患者中,靶向藥物吉非替尼可降低52%疾病進展風險,證明吉非替尼治療肺癌晚期患者的療效顯著高于常規(guī)化療,并且該療效與EGFR突變密切相關[8]。有研究表明,鹽酸??颂婺崞苊黠@抑制腫瘤病灶及外周血循環(huán)腫瘤細胞、微轉(zhuǎn)移灶等,增強抗腫瘤療效[9]。本研究深入分析了鹽酸埃克替尼片分子靶向治療聯(lián)合全身DP方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并且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長壽區(qū)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治療的75例EGFR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經(jīng)基因檢測確認為EGFR基因敏感突變,EGFR突變類型包括:21-L858R和19-DEL,其中21-L858R突變34例、19-DEL突變41例。觀察組共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1~74歲,平均(62.7±10.4)歲;其中吸煙26例,存在腦轉(zhuǎn)移患2例,21-L858R突變18例,19-DEL突變22例;對照組共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9~73歲,平均(62.3±10.4)歲;其中吸煙19例,腦轉(zhuǎn)移2例,21-L858R突變16例,19-DEL突變19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活檢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對于不可手術(shù)切除的患者,腫瘤直徑在2.1~15.0 cm,平均(6.7±2.8)cm;預計生存周期大于3個月,卡氏評分(KPS評分)>60分;TNM分期中,ⅢB期16例,ⅢC期18例,ⅣA期19例,ⅣB期2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大小、TNM分期、吸煙情況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學確診為肺腺癌;(2)TNM分期為ⅢB~Ⅳ期;(3)首次進行治療;(4)EFGR提示基因敏感突變:21-L858R和19-DEL。排除標準:(1)屬藥物禁忌患者;(2)合并精神障礙者;(3)EGFR基因突變陰性的患者;(4)既往使用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患者。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本研究對照組單獨使用DP方案化療,具體為第1天使用多西他賽注射液(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靜脈滴注75 mg/m2、滴注1 h、每3周1次;第1、2、3天使用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靜脈滴注80 mg/m2、每3周1次,共化療4個療程。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DP方案化療聯(lián)合鹽酸??颂婺崞肿影邢蛑委?貝達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口服每次125 mg,每天3次,治療時間同對照組。
1.2.2療效評判標準 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10]:完全緩解(CR):可評估病灶完全消失,且無新病灶生成,持續(xù)超過4周;部分緩解(PR):可評估病灶縮小超過30%,且無新病灶生成,持續(xù)超過4周;穩(wěn)定(SD):不符合PR或PD;進展(PD):可評估病灶增大超過20%或新發(fā)病灶。治療有效率=(CR+PR)/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CR+PR+SD)/總例數(shù)×100%[11]。
1.2.3觀察指標 (1)測定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變化,包括CEA、CYFRA21-1;(2)記錄無進展存活期、總存活期,采用生活質(zhì)量評分(QOL評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皮疹、腹瀉及谷丙轉(zhuǎn)氨酶水平升高等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皮疹例數(shù)+腹瀉例數(shù)+谷丙轉(zhuǎn)氨酶水平升高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2]。
2.1兩組患者近期療效評估比較 兩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共40例,近期療效評估:CR 3例、PR 27例、SD 6例、PD 4例,治療有效率為75.00%、疾病控制率為90.00%;對照組患者35例,近期療效評估:CR 1例、PR 14例、SD 9例、PD 11例,治療有效率為42.86%、疾病控制率為68.57%;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腫瘤標記物評估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CEA、CYFRA21-1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記物評估比較
2.3兩組患者遠期療效評估比較 觀察組無進展存活期、總存活期均明顯長于研究對照組,而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評估比較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患者治療后,腹瀉和皮疹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眾所周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jīng)進入精準治療時代,EGFR是晚期NSCLC明確的療效預測因子,雖然新一代EGFR-TKI不斷出現(xiàn),但目前以鹽酸??颂婺釣榇淼囊淮鶨FGR-TKI仍然是很多晚期具有敏感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選擇。
本研究在DP方案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鹽酸埃克替尼分子靶向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化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能進一步提高療效。鹽酸??颂婺嶙鳛橥砥诜切〖毎伟┮痪€治療藥物。有研究表明,與化療聯(lián)合使用,療效能提高至87.00%左右,與本研究中觀察組疾病控制(75.00%)接近。本研究通過觀察患者治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無進展存活期、總存活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腫瘤標志物客觀分析得出,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75.00%、疾病控制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2.85%、68.57%(P<0.05);觀察組治療后CEA、CYFRA21-1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無進展存活期、總存活期明顯長于對照組,而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既往有研究表明,鹽酸??颂婺嶙畛R姴涣挤磻獮楦篂a、皮疹等,絕大多數(shù)為Ⅰ~Ⅱ級不良反應,主要發(fā)生在用藥后1~3周內(nèi),且是可逆的,無須特殊處理就能自行消失[12]。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考慮可能是鹽酸埃克替尼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和化療耐受性。
綜上所述,鹽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療聯(lián)合DP方案化療治療局部晚期及轉(zhuǎn)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效果顯著,能有效抑制腫瘤,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是晚期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優(yōu)選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