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雯 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蔡波 北京市先農壇體育運動技術學校
高低杠作為中國女子體操隊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在奧運會、世界體操錦標賽中為中國女子體操隊創(chuàng)造輝煌成績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世界女子體操運動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女子體操隊的競爭力不斷下降,更讓人擔憂的是作為中國女子體操隊的優(yōu)勢項目——高低杠的成績也在不斷下滑。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尖子運動員、訓練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外,國內體操界對引領體操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則缺乏系統(tǒng)研究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對女子體操高低杠項目規(guī)則變化進行系統(tǒng)研究,從而找出女子體操高低杠項目裁判評分的發(fā)展趨勢,為更好的對中國女子體操隊高低杠項目訓練提供指導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本文以里約奧運周期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女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2013-2016年版)及東京奧運周期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女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2017-2020 版)為研究對象。
1.文獻研究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梳理了2008—2019年之間的相關文獻,為確定研究選題和結果分析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客觀資料。
2.專家訪談法
為了能夠對新規(guī)則變化有客觀、準確理解和把握,對國內2 名女子體操國際級裁判和5 名國家級裁判進行了訪談,將訪談結果匯總整理后作為論文撰寫的依據(jù)。
3.觀察法
通過對里約奧運會周期(2013—2016年)和東京奧運會周期(2017—2020年)的6 屆世界體操錦標賽(44~49)及第31 屆奧運會的高低杠決賽1~8 名運動員的視頻進行反復觀看與記錄,以更加精準把握規(guī)則變化和發(fā)展趨勢。
4.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總結、分析、比較的方法,對統(tǒng)計資料進行分析探討。特別是通過里約和東京兩個奧運周期高低杠項目評分規(guī)則的對比,找出規(guī)則變化特征和趨勢,為指導中國女子體操進行針對性訓練提供依據(jù)。
1.難度動作變化的對比分析
(1)兩個周期換杠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對比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東京奧運周期的2017 版新規(guī)則對換杠難度組別和分值進行了調整,將“弧形換握高杠”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分別由里約奧運周期的C 組(0.3 分)調低到東京奧運周期的B 組(0.2 分)。
表1 兩個奧運周期女子體操高低杠換杠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對比分析
從里約奧運周期內世界體操錦標賽高低杠單項決賽可以看出,當前優(yōu)秀女子體操運動員高低杠成套動作編排以沙伯類動作為主,而很少采用“弧形換握高杠”類動作,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對于“弧形換握高杠”類動作,沙伯類動作在連接的流暢性和動作的觀賞性方面更具優(yōu)勢。因此,在東京奧運周期,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下調“弧形換握高杠”類動作的難度組別和分值,充分說明女子高低杠項目在換杠難度動作的編排上更加重視流暢性和觀賞性。
(2)兩個周期飛行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對比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東京奧運周期的2017 版新規(guī)則對飛行類動作的調整思路主要是增加難度動作數(shù)量和提高難度動作組別和分值。新增了正掏并腿特卡(編號:3.602)和由我國運動員商春松命名的騰身屈體特卡(編號:2.606),并直接確定為F 組(0.6 分)。在提高難度動作組別和分值方面:直體京格爾和屈體葉格爾均由D 組(0.4 分)調整為E 組(0.5 分),而直體葉格爾由E 組(0.5 分)調整為F 組(0.6 分)。
表2 兩個奧運周期女子體操高低杠飛行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對比分析
從里約奧運周期內世界體操錦標賽女子高低杠項目成套動作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優(yōu)秀女子體操運動員高低杠成套動作編排難度連接主要由換杠連接、杠中動作連接、下法連接和混合連接組成。而混合連接和換杠連接是提高成套難度價值的主要編排手段。在東京奧運周期的新規(guī)則中,原屬同一組(D 組)的直體或屈體京格爾空翻拆分為直體京格爾和屈體京格爾,其中屈體京格爾保持原有D 組難度不變,而直體京格爾獲得獨立編號3.505,并由D 組動作調整為E 組(0.5 分);原屬同一組(D 組)的屈體葉戈爾與屈體分腿葉戈爾拆分為屈體葉戈爾與屈體分腿葉戈爾兩個動作組別,其中屈體分腿葉格爾保持原有D 組難度不變,而屈體葉格爾獲得獨立編號3.508,并由D組動作調整為E 組(0.5 分)。這種將飛行類動作拆分并提高其難度組別和分值的變化,為運動員采用更多的混合連接組合提供了更多選擇。因此,從飛行類動作規(guī)則變化可以看出,在東京奧運周期高低杠項目比賽中,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鼓勵運動員采用更多的飛行類動作。
(3)兩個奧運周期下法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對比分析
從表3看出,在下法難度組別和分值的變化中,后擺團身前空翻和后擺屈體前空翻類動作都進行相應調整。其中,后擺團身前空翻兩周轉體180°下或后擺團身前空翻轉體180°后團下兩種不同完成方式的下法由D 組(0.4 分)調整為E 組(0.5分);后擺屈體前空翻兩周轉體180°下或后擺屈體前空翻轉體180°后團下兩種不同完成方式的下法由E 組(0.5 分)調整為F 組(0.6 分);新增了D 組(0.4)動作:后擺轉體180°后團2 周下。
表3 兩個奧運周期女子體操高低杠下法動作難度、組別和分值對比分析
從里約奧運周期內世界體操錦標賽高低杠項目下法動作分析看,優(yōu)秀運動員大量使用前擺后團轉體下這類下法動作,這類下法動作相對容易完成。因此,在東京奧運周期中,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提高了難度相對較高的后擺團身前空翻和后擺屈體前空翻類動作的組別和分值,目的是鼓勵優(yōu)秀運動員在采用難度系數(shù)更高的動作,同時也使優(yōu)秀運動員下法動作選擇更加多元化。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里約奧運周期存在爭議的后擺轉體180°后團兩周下,因我國運動員范憶琳在2017年世界體操錦標賽中成功完成而得到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認可,在東京奧運周期規(guī)則中新增為D 組動作。這對于擅長后擺單臂轉體難度的我國運動員來說,在動作編排上選擇能與此類下法動作相銜接的難度動作,從而形成動作連接加分是我國東京奧運周期高低杠項目難度編排的突破口。
2.編排要求變化的對比分析
編排要求也稱為特定要求,是指在成套難度價值最多計入8 個最高難度(包括下法)的同時,必須根據(jù)規(guī)則滿足的特定要求(一個動作不能重復滿足另一個要求),每滿足一項特定要求可獲得0.5 的D 分分值。
從表4可以看出,與里約奧運周期相比,在東京奧運周期新規(guī)則中高低杠項目的編排要求也出現(xiàn)較大變化:從第1 條到第4 條的要求保持不變,但東京奧運周期在編排要求上取消了下法動作(0.5 分)的編排要求,動作編排總分由里約奧運周期的2.50 分降為東京奧運周期的2.00 分。
表4 兩個周期規(guī)則編排要求(CR)的對比分析
在計算難度價值時,如下法不滿足D 組時,D 組裁判(難度組)無須扣除0.5 分的編排要求分,但不論是否有其他更高組別的難度動作,下法必須記錄在8 個難度價值中。這無疑使高低杠項目的編排要求難度降低,因此,運動員要想取得優(yōu)異成績,就必須增加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來實現(xiàn)加分,以此獲得優(yōu)異成績,這對于不擅長完成飛行動作的我國運動員而言,在成套動作的編排設計還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以滿足編排要求。
1.理清規(guī)則發(fā)展理念,明確規(guī)則變化特點
(1)在換杠難度選擇上,突出兩杠飛行連接,優(yōu)先選擇升級組別的難度動作。本周期比較重視凸顯換杠動作難度的價值,強調低杠的作用,強調使用低換高動作,鼓勵高組別飛行換杠動作,減少不必要免擺動和低組別難度,突出“Uneven Bar”的兩杠概念及動力性特點,重點突出高杠與低杠之間完成多次多樣換杠動作的項目特征,緊緊圍繞高低兩杠飛行動作的多次流暢換杠為重點。
(2)在杠上飛行選擇上,強調突出整體動作的動力性。編排上考慮使用近杠類動作連接轉體與換杠飛行動作,進而發(fā)展高杠飛行或回環(huán)類轉體動作的連接,運用多個不同編號的飛行動作,為成套中完成多次換杠飛行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提升同杠動作難度組別,獲取單個動作的高難度價值及最高連接加分。此外,運用多個難度進行不同形式的多次連接,獲得連接加分,為成套獲取更高的難度分與連接加分。
(3)在下法動作選擇時,應突出原有優(yōu)勢。東京奧運周期將多個后擺前空翻種類進行了難度組別的調整提升,中國女子體操隊可利用擅長后擺類單臂轉體連接后擺類下法,進行“E+D”編排,豐富連接選擇。既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緊跟編排,同時增加動作難度分值和連接加分。
2.重視近杠短半徑轉體動作,打破原有編排思路
東京奧運周期的規(guī)則在編排要求調整上雖然取消了對下法的要求,但實際上對整體編排有了更大、更高的要求。在動作編排上,新周期首先要重視近杠短半徑回環(huán)動作,可考慮使用近杠回環(huán)轉體類動作,或近杠回環(huán)轉體與低換高飛行動作進行連接。其次,要充分挖掘優(yōu)勢轉體動作價值,改變原有成套連接結構,釋放三大E 組轉體動作編排,打破固定編排思路,豐富連接選擇。再次,通過發(fā)展難度組別高的空翻、越杠飛行動作增加難度分,并用連接帕克類或Ezova 類動作,滿足D+C 或D+E 連接公式,實現(xiàn)多次0.2 的連接加分目的。最后,以單臂360o 轉體(林轉/凌轉/畢轉)+下法進行“E 組+D 組”連接,可進一步奠定連接加分和難度起評分優(yōu)勢,重塑優(yōu)勢競爭格局。
(1)東京奧運周期高低杠成套編排鼓勵難度動作多元化發(fā)展,通過多次有效連接提高成套整體難度價值。
(2)東京奧運周期降低了“近杠弧形換杠”動作難度價值,鼓勵使用沙伯類換杠動作,對于換杠難度編排更講究動力性和可觀賞性。
(3)東京奧運周期提高了后跳空翻類上法和前空翻類下法難度價值,鼓勵成套上法和下法難度類型多樣性選擇。
(4)增加同杠飛行動作數(shù)量,在同杠飛行與換杠飛行的選擇上提供更多思路,為體現(xiàn)高低杠項目特點,鼓勵多使用飛行與飛行的直接連接。
(1)為更好的順應國際潮流,中國女子體操隊高低杠的編排應以創(chuàng)新、新穎求發(fā)展,不斷完善動作完成質量,規(guī)避使用容易扣分和過時動作的動作及連接,使得高低杠成套動作連貫、流暢、有起有伏、轉換自然。
(2)深入了解和學習2017—2020 周期評分規(guī)則,深度分析規(guī)則變化與今后發(fā)展趨勢,加強國際交流,積極參加世界杯分站賽,了解更多發(fā)展新動向。
(3)高低杠成套動作編排要注意運動員的年齡、訓練的水平參差不齊、女子生理特性及心理素質的不斷強化,平衡好難度和完成質量兩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當下運動員的短板。
(4)成套編排要緊跟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所鼓勵的方向。在同杠飛行與換杠飛行難度連接上加強訓練,開發(fā)出既符合中國運動員能力,又符合世界潮流的飛行編排。
(5)在保證動作高質量的前提下不斷創(chuàng)新,嚴格把控每一次訓練動作,減少扣分點、輕微的失誤,以確保動作自動化,以完美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給裁判和觀眾。
(6)緊跟國際編排潮流,在選擇下法難度時,使用中國隊較為成熟的后擺單臂轉體 360°與新周期難度提升的后擺下法連接,是本周期下法編排重點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