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麗旦·麥麥提沙吾提
摘要:學前教育是個體一生中的初始教育階段,是一個不可被復制的過程,因而,此階段的教育很重要,但目前,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存在誤區(qū),沖破誤區(qū)的首要前提就是需要樹立兒童本位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觀,幼兒擁有個體差異性,對其進行教育質量評價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幼兒進行差異化的質量評價,即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從教育公平理論出發(fā),每個幼兒都有權利接受學前教育,并且有權利得到相一致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以及最終的結果公平,所以說,本文針對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分析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質量評價;教育質量;教育評價;學前教育質量評價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是作為一種發(fā)現(xiàn)和揭示價值的手段的存在,學前教育質量是否良好,需要針對其本質問題進行衡量,即什么是好的教育質量,什么是差的教育質量等問題,所以,逐漸發(fā)現(xiàn)和構建學前教育的價值就顯得很重要,在此過程中認識到學前教育的目的和原則等內容。
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還具備另一特殊功能,即預測與評估,也就是說在某一選擇后預計可能產生的結果,根據(jù)結果分析產生的利與弊,對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通過評價,對高或是低的教育質量進行價值的選擇構建,明確要達到的價值后,針對要運用的方法做預測和評估,檢驗其是否能夠最終助力于目的的實現(xiàn),為最終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相應的指導。
1.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存在的多種誤區(qū)
1.1未能將教育和評價做到相輔相成
現(xiàn)階段,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大多是以總結性評價存在,并且評價時間在一年到三年內只進行一次,這不利于保教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其不足。評價只重視教育活動的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而對教育目標、教育過程的評價和引導疏忽,會導致“形式主義化”,讓人覺得結果符合要求,就不必在意教育的過程,這是片面化的看法。另外,僅對結果的評價,已然是對接受教育完成后的幼兒進行評價的改進和提高,這是對評價功能的一種浪費,未發(fā)揮其價值的引導與導向作用,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實踐的,所以應當與教育相輔相成,共同完成,不能將評價作為獨立事件存在,確保減少兒童的損失和教育的損失。
1.2只關注評價的標準而忽視評價的根本目的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目的在于對其教育價值的發(fā)展和實現(xiàn),保證價值的實現(xiàn)是需要制定價值評價的標準的,它能幫助學前教育奔著標準化模式進行,但現(xiàn)實情況是標準一旦確定,學前教育的種種活動都是以此進行,未能靈活變通,未能將實際與標準達到磨合,所有教育活動只是為了達到標準而進行,真正的教育目的被忽視。評價標準需要隨著教育活動的實踐進行不斷的調整改正,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若把確定的標準當成永恒,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另外,教育標準只是適用于一定的范圍,不應把教育的各個方面都呈現(xiàn)標準化模式,不然會造成死板化,不利于教育價值的良好實現(xiàn)。
1.3評價以理性技術指導,方法刻板、不靈活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按照技術層面工作展開是另一誤區(qū),評價只是“僵硬化”的進行測量與描繪,工作制定的標準也僅僅是可觀察、測量等簡易的,評價的總體是呈現(xiàn)出技術理性的控制,但只是擁有著所謂客觀準確的“科學化”外衣,實際上忽視了評價的價值。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必全部按照精準化的標準進行,要把握其根本,即學前教育活動價值的實現(xiàn),評價工作要達到價值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評估和實現(xiàn)的最終理想化,避開客觀的技術測量。
2.走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誤區(qū)適用性對策與建議
2.1把握衡量學前教育質量的好與壞——兒童發(fā)展
價值觀念是評判學前教育質量好與壞的一個基礎,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主體應由誰來進行價值判斷,且要怎樣實現(xiàn)價值判斷的客觀性?主體不同,學前教育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因而價值因主體需要的差異而不同,作為學前教育的價值,不應該只是衡量主觀或者是客觀,要清晰的認識到學前教育對于主體需要的自我滿足,也就是說要理解到“學前教育要滿足誰的需要,以及需要的是什么”的問題,社會不斷發(fā)展,對于學前教育的認識,也從最初的社會本位取向轉為兒童本位取向。即學前教育最初是滿足社會的需要,為培養(yǎng)社會人才為目的而進行的。而現(xiàn)在,教育要滿足幼兒自身的需要,促進其全面健康發(fā)展,要以人為本,這是在考慮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問題所需要重視的關鍵點,以此達到教育的目的,兒童的發(fā)展。
2.2厘清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內在,追求高質量的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不能與標準化的工業(yè)生產相衡量,因為教育評價不是對工業(yè)產品的質檢,是對幼兒的綜合全面評價,因此,要側重于“質量”的追求,每一個幼兒獲得“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需要明確什么是含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幼兒不是生產的原材料,不能像生產產品那樣追求產品的質量,所以,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教育幼兒是錯誤。但這并不是否認了追求質量這一態(tài)度,而且說要追求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構建適宜且靈活的學前教育質量標準,且符合正確的評價立場,原則及依據(jù)等內容,同時,在學前教育活動的實踐問題上取決于人的觀念,要想解決實踐當中的問題,就需要不斷的變革觀念,這也是討論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問題的一個重要側重點,人的觀念的確立也應當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原則、立場以及價值取向等支撐。
2.3構建原則性與操作性、靈活性與規(guī)范性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標準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范圍是廣泛的,包括幼兒園的內部設備和管理、人員安排、保教過程等,所以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要使用不同的教育評價方法策略。比如對于幼兒園園舍設備的配置上就應當是技術化的。其次,就評價標準來說既要規(guī)范統(tǒng)一性,還要因地制宜。標準具體化外加可操作化,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是實現(xiàn)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全面準確的特征。而且想達到高質量的教育,就需要發(fā)現(xiàn)其多個維度,這也就表明簡單的方法實現(xiàn)維度的目的是不存在的,必須要用復雜的思維看待評價工作。評價對象是多樣且復雜的,所以評價標準應當隨著評價對象的差異而改變,而且評價者是多元化的,包括教師、幼兒家長、教育研究人員和其他社會人員等,評價方法更需多樣。因此,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標準不應是單一死板的,要靈活且具備操作性。
結束語:
總之,教育質量是保證學前教育良好發(fā)展的首要條件,樹立兒童本位的學前教育評價觀是走出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誤區(qū)的重要前提,現(xiàn)階段,學前教育存在多種問題及誤區(qū),走出誤區(qū)無疑是實現(xiàn)兒童享有“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最終目的,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全面提升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中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研究的佳篇力作——《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研究與實踐》評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6):133.
[2]楊錦清.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1(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