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萬眾矚目中,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并成功進入近地軌道,整個過程全球直播。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乘坐飛船停靠于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順利進入核心艙,成為首批進入我們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航天員!按計劃,三位航天員將在核心艙執(zhí)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3個月!這一次“入住”空間站,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驕傲,同時充滿好奇,自成功發(fā)射,相關話題就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無論是三名宇航員的勵志故事,還是空間站核心艙的“豪華”,抑或空間站機械臂的科幻片既視感……總之,關于神舟十二號的干貨和素材實在太多,相信素粉們也一定很關心,究竟太空生活是什么樣的呢?我們的空間站厲不厲害呢?今天作文君就為大家奉上這份“太空素材”,希望你們筆下的星辰大海能更有深度,更能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考場上得更高的分!
科教素材大掃描
素材關鍵詞·航天員三個月工作;艙外作業(yè);科學實驗
根據(jù)任務安排,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的三個月需要完成很多工作。一是要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艙在軌測試、再生生保系統(tǒng)驗證、機械臂測試與操作訓練,以及物資與廢棄物管理等。二是要開展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yè)。包括艙外在軌轉移、組裝、測試,進行兩次出艙活動,開展艙外工具箱的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和擴展泵組的安裝等工作。(注:2008年9月27日,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密切配合下,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根據(jù)央視新聞報道,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將安排兩次出艙活動,劉伯明和湯洪波各執(zhí)行一次。)三是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行空間應用任務實驗設備的組裝和測試,按程序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yī)學領域等實(試)驗,以及有關科普教育活動。按計劃開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體鍛煉,定期監(jiān)測、維持與評估自身健康狀態(tài)。四是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著陸場從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調(diào)整到東風著陸場,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tǒng)常態(tài)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這些技術的突破與能力的驗證,將為后續(xù)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jīng)驗。
素材關鍵詞·空間站機械臂有多牛;美劇成為現(xiàn)實;中國智造
天和核心艙機械臂是我國首個具有七個自由度的機械臂,工作時最長長度可達18米左右、直徑約4米,可以承載重達25噸的大型航天器艙段,是我國目前智能程度最高、難度最大、系統(tǒng)最復雜的空間智能制造系統(tǒng),是對人類手臂的最真實還原。該機械臂最大承載能力25噸,可以移動空間站中的實驗艙,能夠給航天員提供各種強大支持。七個自由度是目前對人類手臂的最真實還原。問天實驗艙也配置了一款展開長度達5米的小型機械臂,屆時可以與問天和機械臂對接,并基于后者首尾互換的爬行功能,進而實現(xiàn)空間站外表面的全觸達。末端執(zhí)行器能夠實現(xiàn)對目標適配器的捕獲、鎖緊和釋放,從而完成對目標的抓握。當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飛船或者光學艙在附近的時候,它都能抓取到,當然如果有其他國家的航天企業(yè)來到它的附近,也可以被它抓取或者修理,類似美劇《太空部隊》中剪掉美國衛(wèi)星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橋段是可以上演的。
素材關鍵詞·核心艙高端艙;科學進步;人性設計;合作
2021年我國開始建造空間站時,為了提高航天員太空生活的“舒適度”,設計師們?yōu)楹教靻T預留了相對充裕的生活環(huán)境,艙內(nèi)活動空間從天宮一號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簡直是從“筒子間”搬進了“大平層”。在太空中,航天員也能實現(xiàn)“睡覺自由”,能夠享受獨立的睡眠區(qū),確保睡覺不受干擾。雖然依然要把自己“裝進睡袋”,但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從“站睡”到“躺睡”的變革。在數(shù)字化時代,智能家居也搬進了中國空間站里,設計師們給每一個航天員準備了一個手持終端,航天員可以根據(jù)個人需求通過APP調(diào)節(jié)艙內(nèi)照明環(huán)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運動模式……不同的艙內(nèi)燈光,能夠調(diào)節(jié)航天員的情緒,避免長時間處于單調(diào)的環(huán)境所帶來的不適。而在飲食方面,不僅食品種類120多種,還準備了折疊桌,加熱、冷藏、飲水設備一應俱全。據(jù)統(tǒng)計,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共有7大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有10個左右的分系統(tǒng)和更多的子系統(tǒng);工程直接參加單位110多個,涉及單位多達3000余家?!拔抑皇枪こ讨械囊活w小小螺絲釘?!边@是航天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素材關鍵詞·神舟十二號萬里穿針;中國技術;科技力量
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徑向交會對接和180天在軌??磕芰Α4送膺€改進了返回技術、進一步提高落點精度,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所謂交會對接,是指兩個航天器在空間軌道上,會合并在結構上連成一個整體,這是載人航天活動的三大基本技術之一,是實現(xiàn)空間站和空間運輸系統(tǒng)的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在軌服務的先決條件,復雜度高、精準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稱為“萬里穿針”。
【考場速用·仰望蒼穹,逐夢星空】回首 2020年,中國航天奮發(fā)圖強、砥礪奮進,不斷刷新高度,助力國家發(fā)展,北斗導航星耀全球、“天問一號”啟程探測火星、嫦娥五號采樣返回。邁進2021年,火星探測“繞落巡”已圓滿成功,神舟十二號成功發(fā)射,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重大航天計劃等穩(wěn)步推進。“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航天正揚帆起航,開啟求索寰宇的新篇章。
人物素材大掃描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聶海勝
素材關鍵詞·英雄不論出處;兔子當學費;黑窩頭+蘿卜干
聶海勝出生于1964年,湖北棗陽楊垱鎮(zhèn)的一個小村莊。家里姐弟八人,他排行老六。父母靠種田維持生計,家大口闊,日子過得很拮據(jù),糧食往往不夠吃。在他的記憶里,每次吃飯餐桌上主食都是紅薯面做的黑窩子、雜面餅,主菜就是蘿卜干、咸菜、大醬。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供他讀書。因為交不起學費,每次都是東挪西借,甚至有一次交到老師手里的“學費”是一只兔子。
素材關鍵詞·寒門貴子;刻苦求學;吃透課本;堅守初心
他也沒有辜負父母,學習非??炭啵瑳]有錢買課外資料,那就吃透課本內(nèi)容。課本上的知識,在哪頁哪個位置,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在他16歲那年,父親意外病逝,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這沒有動搖他繼續(xù)求學的決心,在父親去世的第二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棗陽一中(當時的重點高中)。學校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況,專門為他申請了補助金。
素材關鍵詞·自強努力;勤工儉學;珍惜機會;訓練嚴格
每年假期,他會到離家十幾里外的堂兄家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干活,一個假期掙十幾元錢,用來交學費。有次為了省下八毛錢的路費,他和幾個同學一起步行40公里回家,從下午5點,一直走到夜里11點。就這樣,他靠自己的努力,賺到了上高中的學費,始終沒有動過輟學的念頭。1983年高中畢業(yè)時,趕上空軍招飛,他瞞著家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直到有一天,縣武裝部派人到他家了解情況,他才知道自己被選上了。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他非常珍惜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學習刻苦、訓練嚴格,門門成績都很優(yōu)秀,同期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兩次被評為全優(yōu)學員并擔任學員班長。
素材關鍵詞·學無止境;長期主義;挑戰(zhàn)自我
1998年3月,經(jīng)過層層篩選,他被選拔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學習理論知識時,他明顯有些吃力,離開校園10多年的他像備戰(zhàn)高考一樣,沒日沒夜地學。家里成了他的學習室,客廳到臥室到處堆滿了學習資料,甚至連墻上都貼滿了背記的字條。妻子和女兒臨時當起了他的英語輔導老師,糾正他的英語發(fā)音、聽寫單詞。他不斷充實大腦,擴充知識,就在2021年春天,57歲的他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研究生學位。他常說,我已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yè)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國家人民需要,我會勇往直前!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劉伯明
素材關鍵詞·“小雪人”;懂事;節(jié)省
1966年秋天,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依安縣紅星鄉(xiāng)東升村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中。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上高中時,家里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懂事的他主動提出不住校,減輕家里的經(jīng)濟負擔。當時全班52名學生,51名住校,唯獨他走讀。為此,父親咬牙花100塊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學校離家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天氣好的時候,路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積滿了黑泥水,連下腳都很困難。冬天更遭罪,路面結冰,非?;?,為了不遲到,他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去上學。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騎車到學校時臉上、脖子上、身上都掛滿了白霜,渾身濕透,所以同學們都叫他“小雪人”。但是,無論天氣如何惡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
素材關鍵詞·小諸葛;苦學英語;曲線救國
因為初中就讀的是農(nóng)村學校,英語課只開半年,沒有正規(guī)英語老師,中考時劉伯明的英語考了零分,但他還是考上了縣里最好的高中。當時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個,他就是其中之一。上了高中,為了高考英語不拖后腿,他在英語上下足了功夫,就連走路、干活時,都在背英語單詞。如今整個航天員隊伍中,數(shù)他的英語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諸葛”。為了賺學費,他甚至在高中讀書期間短暫輟過學,到附近磚廠打工。可他始終沒放棄學業(yè),后來又回到了學校繼續(xù)讀書。他的高中班主任說,好像一年四季都沒有見他穿過新衣服,每天中午帶的飯也只是玉米面大餅子,外加一些咸菜。
素材關鍵詞·飛天失?。涣呤f字心得
1985年,空軍在依安縣招飛行員,憑借強健的體魄,他輕松過關。進入航天員隊伍以后,他從未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神舟五號飛天時,他雖然沒有入選任務梯隊,卻把專業(yè)書籍找出來翻了一遍又一遍,寫下了六七十萬字心得體會,時刻為自己的夢想做準備。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湯洪波
素材關鍵詞·農(nóng)村讀書不易;安靜地讀書;走出農(nóng)村
1975年10月,湯洪波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讀書的時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氣,但他比較安靜。當時農(nóng)村的孩子想要堅持讀書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僅努力供他讀書,而且對他要求很嚴格。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中等偏上,平時話不多,但總在默默努力,骨子里有著一股韌勁,勵志走出農(nóng)村。小學的時候,他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因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地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素材關鍵詞·招飛入伍;“教科書式的飛行”;最愛學習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親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飛入伍。憑借出色的身體素質,他順利通過了中國空軍的招飛測試,當了一名飛行員。在飛行學院他飛行成績經(jīng)常獲得滿分,被評價為“教科書式的飛行”。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兩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帶很多書,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時間都躲在房間讀書學習。
素材關鍵詞·從零開始;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
2010年,35歲的湯洪波成功入選航天員。到了航天員中心以后,他抱著從零開始重新學習的決心,堅持從難從嚴訓練,比如坐轉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huán)境剝奪睡眠訓練等。從走進航天員中心,到實現(xiàn)自己的“飛天夢”,這一堅持就是整整11年。他常說:“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p>
素材關鍵詞:不給人生設限
網(wǎng)上有張照片很火,是聶海勝在三次擔任“飛天任務”時的對比照。
從41歲到57歲,聶海勝三次登上太空。在此次飛行任務中,劉伯明55歲,最小的湯洪波也有46歲,他們雖然都不算年輕,但沒有為年齡設限。從飛行員到宇航員,他們也沒有為專業(yè)設限,在不斷拓寬自身邊界。
素材關鍵詞:堅守初心與誓言
楊利偉回憶起聶海勝離家時的一幕,讓無數(shù)網(wǎng)友淚奔:在神舟六號飛行前,海勝回家去看望他的母親,母親因為腦出血已經(jīng)癱瘓在床。當時,海勝的弟弟說了這樣一句話:哥哥你放心地去飛,我們倆一個盡忠,一個盡孝。提起劉伯明,楊利偉說:伯明在備戰(zhàn)神七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家人為了不影響他的訓練沒有告訴他。楊利偉表示:“我們的航天員默默堅持著自己的初心,也踐行著加入隊伍時所許下的誓言。我們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職業(yè),更多的是一份責任?!?/p>
【考場速用·航天精神】在這個充滿機會和誘惑的社會,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他們選擇了寂寞和清貧,為圓一個民族的飛天夢想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人們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希望,這是中國人應有的精神。神舟十二號,平安歸來!
科普素材
素材關鍵詞·特殊的宇航員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還有一位極特殊的“航天員”——一條叫“小豹”的小狗。1960年,錢學森就提出了“載人航天”計劃。而早期我們沒有任何經(jīng)驗,不敢直接把航天員送上飛船。錢學森就提出了“生物火箭”——先用動物來模擬載人的情況。1964年,我們先把8只小白鼠成功送上了天,算是有了一點經(jīng)驗。接下來,就要讓跟人類最接近的哺乳動物飛天了。1966年7月15日上午,一枚神秘的小型火箭在安徽省內(nèi)點火升空。上面乘坐著“特殊航天員”汪星人小豹。火箭的飛行高度是70公里,24分鐘后,小豹乘坐返回艙安全歸來,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我國首批生物空間飛行數(shù)據(jù),也從此誕生。后來錢學森回到北京時,還特意帶了小豹。它不僅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接見”,而且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素材關鍵詞·全世界有志向的航天員開始苦練中文
201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地心引力》中,生死關頭女主角登上了中國的“天宮一號”,試圖駕駛中國飛船返回地球。結果滿屏中文的操作臺讓她瞬間蒙圈,只能使用“點兵點將”大法,沖著顯示屏一頓亂按,所幸最后成功回歸。8年后,這一幕要成真了:中國“天宮”空間站核心艙的操作臺界面是全漢字標識的,而作為2024年后全世界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日后外國宇航員若想來此做合作研究,那可能就必須先學會中文。
素材關鍵詞·航天員“太空吃播”
2021年6月23日,三名航天員進駐太空一周,央視新聞公布了3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內(nèi)用餐的畫面。視頻中,聶海勝和劉伯明一起將每人份的早餐餐包固定在桌面上,3名航天員聚在一起吃早餐。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不僅能吃到各種菜品,還能喝到各種茶、果汁和湯。另外,空間站還配備有食品冷藏箱,航天員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些果蔬由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提前運送到中國空間站。
素材關鍵詞·太空環(huán)保
在過去幾十年時間內(nèi),人類在月球留下了很多物品,科學家根據(jù)人類探索月球的情況,估算出當前留在月球表面的垃圾可能多達180噸。此次,航天員在空間站里產(chǎn)生的生活垃圾,都會集中到天舟二號艙內(nèi)存放。完成使命后天舟二號將帶走這些廢棄物,在墜入大氣層的過程中一同燒毀。這樣既不會污染地球的環(huán)境,也不會污染太空的環(huán)境,將環(huán)保理念從地球貫徹到太空!
【考場速用·航天精神】在每一次飛天壯舉背后,都是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十幾載春秋的無悔付出;在每一次科學進步的背后,都濃縮了中國航天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中國航天,讓我們看到了大國的發(fā)展,更看到了大國的未來!
(特約教師 高延青)